(圖/shutterstock)
交易時,理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然而公司與公司間交易的數目都不小,
款項下來的時間也不一定,
為了搶得生意,
讓顧客「方便一下」也是商業手法之一!
怎麼讓顧客方便一下呢?
通常就是允許顧客晚一點付款。
但是,如果這種「方便」做得太多,
或遇到顧客「把方便當隨便」,
就不是好現象了。
要檢查企業有沒有好好運作這個商業手法,
可以在三大財務報表之一的「資產負債表」,
找尋裡面的「資產」分類,
看看「應收帳款」這個項目。
應收帳款:
「公司已經出貨給客人,
卻還沒收到客戶應付的款項」
如果記載的金額太大, 就表示很有問題!
為了檢驗應收帳款這筆款項到底安不安全,
我們可以用「需要花多少時間收回?」的概念進行理解。
應收帳款周轉率:
檢視公司在一年內收回帳款的次數
「應收帳款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這兩項數據也代表著公司回收款項的能力
該收的錢要花多久時間收回呢?
也就是「應收帳款周轉率」這個指標可以進行評估。
我們先來看看應收帳款周轉率的公式:
(來源-艾蜜莉)
週轉率算出來的數字,單位為「次數」
應收帳款周轉率(次數)
=一年(當期)收回帳款的次數
提到「應收帳款周轉率」,
也連帶會提到「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兩者的差異就在於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可以明確計算出公司幾天回收一次款項。
以年報來說,會以一年365天來計算:
(來源-艾蜜莉)
因此「應收帳款周轉率」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這兩項數據也代表著公司回收款項的能力,
若應收款項回收效率越低,
除了不易公司利用資金,
也容易產生呆帳的情形。
實例練習判讀:
以統一超和全家進行應收帳款週轉率檢驗
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
平均應收帳款周轉率都不同,
若要判讀一定要和同產業或者與公司前期比較。
接下來,我們來以台灣兩大超商:統一超和全家為例。 (製表-艾蜜莉)
一、與同業比較
意義-
1.若應收帳款周轉率高於同業,
代表該公司的競爭力較好:
(1)能夠挑選還款速度較高的顧客
(2)收回款項的速度較快,能避免被倒帳
(3)收回的現金也能讓公司有效運用,為公司產生更大效益。
2.反之,若應收帳款周轉率低於同業,
代表該公司的競爭力較低:
(1)即使顧客會較晚還款,但為了成交生意,也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2)這麼做卻可能讓公司陷入被倒帳及資金周轉不靈的風險之中。
3.大致上來看(2013~2016年),雖然全家普遍數字高於統一超,但其實兩者數據差異不大。
二、與公司前期比較
意義-
1.若與公司前期比較應收帳款周轉率高於前期,
代表公司的競爭力變強。
公司收回現金的速度變快,
能夠有效運用的資金變多,
2.反之,
若與公司前期比較應收帳款周轉率低於前期,
代表公司的競爭力變弱。
代表公司收回現金的速度變慢,
能夠有效運用的資金變少。
3.在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到
統一超由2016年的38.8變為2017年的11.41,
就要特別去研究原因,
避免公司假報高營收、高應收帳款而產生許多呆帳問題。
結論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代表著一間公司的收款及變現能力。
在檢查公司收款能力時, 也要注意公司本身「應收帳款周轉率」的趨勢。
例如,
我在判讀資產負債表時也會特別注意,
若某期公司營收大增,
是否應收帳款也突然大增,
以防公司假借營收暴增的新聞炒股價。
應收帳款周轉率變高
→代表公司回收帳款的速度變快
→公司競爭力變好
反之, 應收帳款率越低
→代表公司回收帳款的速度慢
→公司競爭力變差,
若「應收帳款周轉率」長期趨勢往下,
是公司即將成為地雷股的重要警訊!
最後也要提醒的是,
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
平均應收帳款周轉率都不同,
所以一定要和同產業才有意義。
★警語:以上只是個人研究記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歡迎加入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
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
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手刀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