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懶人經濟學)
投資機構Collaborative Fund的合夥人摩根·豪塞爾(Morgan Housel)
曾是財經媒體《傻瓜投資顧問》
(The Motley Fool )與《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
在一個領導力峰會上
豪塞爾發表了名為《關於投資,其他行業教會了我們什麼》
(What Other Industries Teach Us About Investing)的演講
繼續看下去.....
演講一開始,豪塞爾就提出:
投資大概是唯一一個外行有可能戰勝專業人士的領域
他介紹了兩個真實案例:一位是當了一輩子秘書的女士
80年來她都把錢投入到股市,去世後捐出了700萬美元的財產
捐款隔天,一位受過頂級教育的金融高管宣告破產
他站在一份破產判決面前宣布:
"我已經被金融危機壓垮……
唯一的流動性來源是我妻子能夠賣掉的私人家具"
豪塞爾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資本市場是一個眾人角力
混雜了各種意圖和不同背景參與者的行為結果
沒有人能完全預測市場的漲跌。他認為
投資者除了經濟、財務金融的知識外
還應盡可能地涉獵不同領域
比如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歷史等領域的觀點
這樣才有能力去判讀分析市場中參與者的行為
從而大致抓到市場中可能的行為結果
投資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人人都能參與
小蝦米也能打敗大鯨魚
這正是投資產業迷人之處
同時
身處於其中的投資人,如何明哲保身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則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他介紹並解釋了5個投資觀點
第一
人們對風險的評估
會受到生長背景、文化、世代、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
這種影響還很深遠,很容易超越我們對事實的理性判斷
因為生活經驗不同,就算每個人都生活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
對相同的投資工具、同等資產的風險評估也都完全不同
比如,1970年後出生的美國人
他們20歲時可以看到股市不斷創新高
就比其他年代出生的人更有可能選擇投資股票
豪塞爾建議,投資者不能只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或思維去做投資
要盡量多與他人交流,假如你是價值投資者
不妨可以跟炒短線的投資者交流
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想法與動機
重點摘要:
投資者會受到時空環境及周遭人事物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
當我們重視一件事時
常常需要有一個複雜的理由讓自己相信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決策
儘管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些簡單的投資原則
比如:不亂花沒必要的錢、儲蓄、多元配置資產降低風險、耐心地讓複利發揮作用
但人們並不重視這些原則
反而會經常看由投資老師、顧問、專家寫出的各種分析研究報告
“究竟這些報告是真的有用還是我們覺得有用?”
重點摘要:
遵循原則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過多的資訊反而會使自身陷入混亂
第三
非理性的避險行為可能會導致更多風險
避險是一種防衛性的投資策略
目的是減低風險並抵銷可能的損失
在牛市時,大部分人通常會貪婪、樂觀地投入資金
期待資產持續上漲
熊市時,又因為害怕資產減損,賣掉手上的股票
希望等價格到谷底再買回持有
但這樣的避險行為最後會讓我們的資產不斷減少
豪塞爾認為,面對市場風險
我們需要對抗自己的求生避險本能
提醒自己要做出更冷靜與宏觀的思考,然後再行動
另外
你平時也要累積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幫助你做正確的思考判斷
重點摘要:
市場必然時好時壞
冷靜思考與謹慎判斷是運籌帷幄的關鍵
第四
短期市場的實際走向與理論是兩回事
美國總統會在每年年初發表國情咨文
回顧過去的一年並展望新一年
2000年,布什總統發表國情咨文時說各種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新高
結果十週後美國股市暴跌
2010年,奧巴馬總統說經濟表現低迷
結果之後股市的漲幅達到170%
豪塞爾說,我們很難通過理論去預測市場的短期表現
他覺得,與其想辦法預測
不如想辦法創造更多優勢,比如深入研究你的投資標的
讓自己更有信心,或者創造其它收入來源
“投資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無法掌握市場走向,只能反省與控制自己的行為”
重點摘要:
即使專業人士都無法百分百準確地預測走勢
所以千萬別單純用預測去買股票
否則那跟賭博沒兩樣
第五
大部分人都短視,無法長遠的思考與堅持
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曾經不被人看好
飛行成功了也沒有新聞媒體想報導
但他們堅持了自己的研究
幾年後社會大眾開始真正關注飛機
他們也成功的改變了世界
回到投資上,豪塞爾說,長期投資者都知道
要選擇並長期持有那些符合未來趨勢的投資標的
但大部分人又希望能在短期 ( 月、季、年內 ) 獲得回報
他建議,人們應該重新審視、思考長期投資的價值
要更長遠地看待投資標的,並長期持有它們
重點摘要 :
等待很痛苦
沒有人不想馬上獲利
但是堅持下去,沉的住氣
才是長期投資的價值所在
以上,就是投資機構合夥人摩根·豪塞爾介紹的5個投資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標題:給投資人:五個簡單卻又重要的投資觀點 !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Victor
讓生活忙碌的你,
用一杯咖啡時間 學理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