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一個白袍醫生的親身經歷:1個決定拯救了3個少女的人生...眼眶濕了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4-11-13 18:25
  • 更新:2018-07-17 15:02

一個白袍醫生的親身經歷:1個決定拯救了3個少女的人生...眼眶濕了

(圖/shutterstock)

 

同事們都反對

收留即將往生的病人...

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

全身臘黃、肚子漲得大大的插著鼻胃管,

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

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

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

沒想到病人看來像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

立刻出言阻止:

「醫師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

他是末期病人。」

醫生聽了很不高興:

「這樣還不要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高中生的大女兒哽咽的說:

「如果醫生你判斷我爸就要死了,

那我們就帶他回家,

我們還能幫忙他撐著,好好的陪在他身邊。

如果說我爸爸還有一段時間,

三四天或一兩個禮拜,我爸爸喘成這樣,

我們姐妹沒有醫學專業知識,

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醫生你可不可以先打個嗎啡,

讓我爸舒服一點就好?」


「妳爸爸現在這樣,不急救,

不插管,直接要打嗎啡,

萬一一針下去人出了人命,

那是要算誰的錯?」

喘得說不出話的爸爸眼神絕望,

吃力的揣著大女兒手不停搖晃,

大女兒再怎麼裝鎮定,也掩飾不了害怕:

「我爸說他受夠了折磨,

再也不要這樣喘下去,

該簽什麼放棄急救的文件,

我們都同意都簽。」


簽完DNR(Do not resuscitate:

拒絕心肺復甦術)後,

醫生說:「那我幫妳們爸爸找間病房好了。」

電話打到內科問,內科說:

「他都已經這樣了,沒有什麼可治療了呀!」

打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說:

「滿床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床位來!」

醫生從病歷上看到外科曾幫這個爸爸開過刀,

打電話把狀況說一說,

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收這樣的病人?


「好吧,我收!」心裡也不忍那垂危的父親,

和三個年紀不大的女兒們,

只能窩在急診的走廊上,

眼睜睜看著爸爸受苦,

卻又束手無策的抹淚乾著急。

病人送上來了,住院醫生一個頭兩個大:

「主任你收這樣的病人啊?

我們真的已經都幫不上什麼忙了,

要怎麼照顧啊?現在要寫住院病歷,

待會兒就得寫出院病歷了!」

資深的護理長更是直言:

「這種病人,不用四小時就走人了。」

「這種事,請大家勉為其難吧,

別讓三個姐妹太難過、太無助了。」

我硬著頭皮說。

住進一間三人房的床位,

其他兩床病人和家屬一看,

流露出的神色,讓三個女兒難堪又不安。

護士看了也覺很不妥,又回頭找我想辦法,

總算喬出間隔離病房來,

讓他們可以單獨相處。

「爸爸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妳們就在這裡好好的陪陪爸爸吧!」

我實話實說,雖然為了她們爸爸,

我被同事唸到臭頭,

但也不能就丟下撒手不管。

我們的資深護理長還真神準,

三個半鐘頭後,那位爸爸過世了。

住院醫師忍不住搖頭:

「看吧,收這種病人,

住院病病歷才剛寫完,

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了……」

 

當時的一個決定,

救了三姊妹往後的人生...!

往生室推車來了,

簡單的遺體整理後就往外推走,

三個女兒跟在車後嚶嚶哭泣,

經過護理站的時候,

姐姐拉著兩個妹妹跪下去,

向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磕頭:

「謝謝醫生叔叔,謝謝護士阿姨,

沒把我爸爸丟在急診走廊上等死,

沒人管,沒人理,謝謝你們,謝謝。」

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

被突來的震撼,震到寂靜無聲,

剛還在碎碎唸的醫生悄悄低下了頭、

護士眼眶泛紅;

護理長忍不住跑出來,抱著三個女孩,

輕聲的安慰,眼淚,卻也跟著掉個不停。

 

想想看,

如果沒有病房收治這個病人,

不願收治這個病人,

讓這個爸爸真的死在急診的走廊上

這三個年齡不大的女兒,

在往後的人生,因為這個事件,

對人情世故,對這個社會的觀感,

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甚至怨懟?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大家紮紮實實上了一課:

雖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

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

給了她們人性可貴的溫暖 - 雪中送炭。

 

她們就算孤貧一身,

也不曾被遺棄、被不聞不問過!

老天爺讓醫生我們穿上這白衣,

賦予的責任絕對不是只有治病與救命!

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我們的基層社區照護,能夠照顧死亡,

女兒們也不必千辛萬苦把父親送到醫院。

台灣民眾要能夠壽終正寢,

社區生命末期照護還有得努力!

 

如果看完後覺得感動,請按讚、並分享出去!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