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買房子、背房貸,難道只能不吃不喝?現代人購屋很辛苦,好不容易籌足了頭期款,接著還要背負長達20年或甚至30年的房屋貸款!但其實,只要購屋前仔細盤點資源,做好理財計畫,就不需要不吃不喝、不享受,還能在買房與生活品質間取得平衡。
文 / 劉芷茵
購屋理財 5 大原則
如何降低每個月還房貸的壓力呢?以下彙整中信房屋新莊副都心加盟店店長林家民、和財經作家林帝佑提出的購屋理財 5 大原則:
原則 1 不要存款全梭哈,備妥緊急預備金再買房
假設資產有200萬元,而買房頭期款就恰好要200萬元,此時,買?還是不買?林帝佑建議,先不買!存款全梭哈,萬一遇到突發狀況,購屋者收入中斷,就會遇到繳不出房貸的問題,屆時房屋被法拍,還是一場空。
較建議的做法,購屋者應準備充足的緊急預備金後,才另外準備購屋的頭期款、買家具家電、和其他的相關費用。最好的狀況是,付完頭期款和購屋相關的費用後,手上不僅有緊急預備金,還有一定金額的存款,以因應其他理財需求。
原則 2 沒有投資需求,房貸就不要借好、借滿
現在買房貸款並不難,林家民觀察,首購族普遍都可以貸到 8 成,甚至近期不少銀行推出「8+1 方案」,其中 1 成為裝修貸款。但是,銀行同意放款,購屋者也不見得要借好、借滿,因為借得多,代表每月的還款金額愈高、付出的利息當然也愈多。
不想要每個月都捉襟見肘,還了房貸就苦哈哈,購屋者除了準備足夠的頭期款和其他相關費用後再來買房以外,在無其他理財、投資計畫的狀況下,建議借到足夠的金額即可,不要以為貸款金額愈高愈好。
原則 3 每月還房貸外,保留儲蓄預算
許多專家建議「每月房貸還款金額以不超過收入 3 分之 1」為原則,林家民表示,其實不論單薪或雙薪家庭,3 分之 1 只是一個參考值,重點是在買房與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
買房前,盤點自己或家庭每個月的生活開銷、房貸負擔、儲蓄目標或其他理財所需,只要應付得來,每個月的房貸還款金額即便超過 3 分之 1 也沒關係,但建議最多還是不要超過 2 分之 1,以便做好財務上的風險控管。
舉例來說,若雙薪家庭月收入合計 10 萬元,用 5 萬元來繳付每個月的房貸、3 萬元作為生活費、2 萬元儲蓄,這樣的規畫也可行。千萬不要除了吃飯、繳房貸之外,就完全沒有月結餘。
原則 4 若用寬限期,不要忽略後來的還款壓力
林家民觀察,由於現在房貸利率低,首購族甚至只要 1.4%左右,所以不少人會使用只需繳利息的「寬限期」,且傾向寬限期愈長愈好,如此,就可以在寬限期間,將原本要償還的房貸本金拿去做其他報酬率較高的投資運用。
舉例來看,假設房屋總價 1,000 萬元,貸款 8 成為 800 萬元、貸款年限 30 年、利率 1.4%,前 3 年使用寬限期,第 4 年開始本息攤還,那麼前 3 年,購屋者每個月只要繳利息 9,333 元,第 4 年開始,房貸還款金額則為 29,666 元。
若未使用寬限期,從一開始的房貸還款金額為 27,227 元。換算一下,兩者前 3 年每個月的還款差額為 17,894 元,累積 3 年就有 644,184 元[( 27,227 元-9,333 元)× 36 個月],這筆錢可以拿來做更好的理財規畫。
不過,林帝佑提醒,若是想靠寬限期累積的金錢投資賺利差,就要考量投資有風險,萬一賠錢,購屋者不僅多繳了利息給銀行,要還的本金也是一毛不能少;再者,也要特別注意將來寬限期過後,將要同時繳付利息和本金,每個月的支出壓力將倍增(見表1)。
原則 5 善用長年期貸款,有能力就提前還
同樣的貸款金額和條件,在借款年限愈長的狀況下,每個月還款的金額就愈低。舉例來看,假設同樣貸款 800 萬元、利率 1.4 %、本利攤還,貸款 20 年,每個月的房貸還款金額為 38,237 元;貸款 30 年,每個月房貸還款金額則為 27,227 元,兩者相差約 1 萬元(見表2)。
購屋族為了降低每個月的房貸還款金額,已經愈來愈能接受 30 年的貸款年限。林家民分析,雖然有時候是「不得不」的選項,但也不用太悲觀,因為低利環境影響,利息支出的差異不若以往。以上述的案例來看,最終會多付逾60萬元的利息;但若把利率提升至 2%,選擇 30 年期,將會多付逾 90 萬元的利息;再者,這 60 萬元讓購屋者在 30 年間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也非簡單可用金錢衡量。此外,購屋族也可以善用每個月收支的結餘,替自己保留還款彈性,若未來薪水成長、或是有額外獎金時就可以多還,房貸的壓力自然會愈來愈小。
緊急預備金至少準備 6 個月
如果買了房子,林帝佑建議,購屋族至少要準備 6 個月以上的緊急預備金,以便用來因應收入中斷的狀況。這 6 個月的緊急預備金要能支撐每個月的必要支出,譬如房貸、車貸、生活費等。舉例來說,每個月的必要支出包含房貸 2 萬元、生活費 2 萬元,那麼每個月至少需要 4 萬元來周轉,也就是至少要準備 24 萬元。若扶養責任愈重,譬如有小孩、有長輩要扶養,準備的月數就要愈多,最好可準備 1 年的緊急預備金。
更多房地產新知,好文推薦給你:
- 小資夫婦存到 200 萬,該買股還是買房?專家:如果當年投資 聯電,現在沒房還倒賠 100 萬…
- 租房 真的划算? 施昇輝3點打醒年輕人:以房養老,比靠投資股票更聰明!
- 就怕老了沒地方住!房價再高 還有一堆人進場買房…專家:我只擔心他們成為 經濟泡沫下的亡魂
- 自住宅買氣回溫,這 7 種房子碰不得!專家:謹慎考慮房屋脫手性,以免惹債上身!
- 小資夫婦存到 200 萬,該買股還是買房?專家:如果當年投資 聯電,現在沒房還倒賠 100 萬…
本文摘自《買房實戰計畫》,作者:劉芷茵、出版社:今周刊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Y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