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山口真由
畫面上這位氣質美女,
是在日本廣受觀眾喜愛的東大首席律師 ── 山口真由,
求學生涯成績顯赫,
以第一名成績從東大法學院畢業,
而且大三就已考上律師執照,
畢業後順利進入東大菁英們擠破頭想去的財務省,
之後又自立成立律師事務所。
山口律師經常在電視上曝光,
是各類「金頭腦」知識節目最愛邀約的讀書達人。
大家都認為她是神人,
但她卻說,自己完全是靠努力,
更重要的是,努力,是有方法的!
太強了吧!大三就考上律師,
不被認為是神才奇怪吧...!
沒想到是靠努力的,
來了解她是怎麼讀書理解的,
說不定你也可以變成金頭腦!
繼續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即使是東大生,也沒有不努力的人
根據山口律師的觀察接觸,
即使是東大生也沒有不努力的人!
《讀書不必靠天分》是她從學生時代
累積經驗的「念書絕招大全」。
山口律師說:
「掌握 37 個小秘訣,
加上有效的一點突破學習法,
你也能像我一樣,擁有天才般的學習成果!」
一點突破學習法
什麼是「一點突破學習法」?
根據山口律師的經驗,
「讀 7 本書,不如一本書讀 7 次」,
與其買許多參考書翻來翻去,
結果什麼都記不太得,
還不如主攻一本書,將理解力大幅提升!
山口律師認為,
會念書的人和不會念書的人,
差別就在這些關鍵之處!
例如:
★不要企圖第一遍就把書讀通!
7 書都讀一遍,不如一書讀 7 遍!
★不擅長的部分,別多花時間白費力氣。
★費時排出超完美的讀書進度表
反而讓你挫折連連?
★為何精心挑選的筆記本或行事曆都只用一個月?
★追求完美或第一名是悲劇,
維持前1/3,就能保持頂尖。
★將努力「視覺化」,從使用的文具開始。
★參考書一本就夠,
千萬要自己去書店挑選,別上網購買。
如果你能把固有的讀書習慣全面革新,
不論讀書、記憶力、升學考試、
考證照、個人進修學習,
其實都能為自己加分。
山口律師說: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
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努力付出的人,
我深信努力不是一種抽象的「才能」,
而是具體的「技術」。
我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
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
而且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
我擁有許多從小累積出來努力的具體訣竅。」
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開始努力的契機、
如何養成持續努力的習慣,
以及堅持到最後的方法。
馬上就來看山口律師的讀書學習法吧!
從四個領域測量出你的專長
當你想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家時,
是否仍然搞不清楚自己拿手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思考事情,
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在某個部分比別人優秀,
還會因此責怪部屬或晚輩:
「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
當我還是高中生時,
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在
「閱讀」能力方面如此卓越。
周遭的人常常對我說:「妳讀得好快。」
看到他們的反應,
我才察覺到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
並逐漸產生自信。
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其實比想像中難,
尤其是如果目前身處的環境並不合適,
要找到拿手的事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要介紹一個測量自己
「擅長領域」的指標。
四大象限 ─ 能力:
吸收 / 運用 類型:內向 / 外向
職場上通常很需要「運用能力」。
為了能精準地運用能力,
就必須搭配「吸收能力」。
而「閱讀」與「傾聽」屬於「吸收能力」,
「書寫」與「談話」則為「運用能力」。
如果無法評斷自己,也可以與別人比較。
為了方便說明,
我將「閱讀」與「傾聽」歸類為內向類型,
「書寫」與「談話」則歸類為外向類型。
如何評估你的「吸收/運用能力」及
「內/外向類型」?
對我而言,
我在「閱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能力,
若以 5 分來評鑑,我在閱讀方面可以拿到 5 分。
第二擅長的是「傾聽」,有達到 4 分的標準。
其次為「書寫」,大概是 3 分,
最不拿手的是「談話」,分數為 1 分。
如此一來,
我知道自己屬於稍微內向、吸收型的人,
因此,我應該朝以吸收為主的方向努力。
我有一個從國小就認識的好朋友,
她在「談話」方面毫無疑問是 5 分,
任何人都會被她說的話吸引,
只要有她在的地方,一定充滿歡笑。
她的「傾聽」也不錯,為 4 分,
因為她巧妙的回應技巧,
與她商量任何事情,彷彿都能迎刃而解。
相反的,她在「書寫」上
就比較遜色,只有 2 分。
我曾和她交換日記,
雖然平時的交談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是轉化為文字時,
卻發覺她有些詞不達意。
而她最不擅長的就是「閱讀」。
她曾經公開表示,
除了教科書之外,
她不曾閱讀過其他書籍,
所以這方面應該只有 1 分。
所以,她努力的方向,
應該集中在「傾聽」及「談話」
較外向的事情上。
順帶一提,她現在是位美容師,
身為一個美容師,技術固然重要,
可是與客戶的溝通也是不容忽略的環節。
她在談話、與客戶應對的技巧上都十分拿手,
這個職業對她而言,
幾乎可以說是她的天職吧。
再舉其他我曾經待過的業界為例,
例如:公務員必須時常對政治家口頭報告,
「談話」能力就是身為一流公務員最該具備的條件。
而律師這個職業,尤其是負責企業法務的律師,
大部分都是以書面方式回覆委託人,
所以相當要求「書寫」方面的能力。
無法使用 4 領域評分時,
就用現況來考量
如果你無法判斷自己較擅長
「閱讀」、「傾聽」、「書寫」、
「談話」中的哪個領域,
就請你先以自己的職業或角色來思考,
因為大部分的人,
通常會選擇自己較為拿手的領域。
若你的工作需要時常接待客戶,而且勝任愉快,
你最擅長的應該就是「傾聽」和「談話」。
如果你是擔任辦公室的內勤作業,
或許在「閱讀」和「書寫」方面占有優勢。
此外,也可以從學生時代社團活動所擔任的職務,
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然,有些人就是運氣不好,
總是懷才不遇或無法學以致用,
始終找不到自己內行的事情,
與其用盡方法「努力克服」,
倒不如換個方向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
才是明智的抉擇。
7 本書讀 1 次,
不如 1 本書讀 7 次
有太多人書讀不好,
其實是因為讀書太過「認真」。
例如,一邊閱讀一邊畫線做記號、
用墊板擋住文字,
或是將某些單字塗上顏色。
但是,我不會做這些事。
因為,在捷運、公車上或是走路時
要畫線其實很困難。
若用麥克筆把文字塗掉,
下次當你要重覆閱讀時,
原本的內容已看不見了,
根本無法好好閱讀。
明明知道非弄懂不可,卻又似懂非懂,
不但會因此對自己感到失望,
甚至會認為自己記性太差而產生挫折。
況且,你也不可能一次就把重要的地方
全部標示起來,
當你開始著重於畫線時,
你的注意力將會只放在畫線這件事情上,
根本沒有充分吸收內容,
而且一旦不畫線,就會感到不安。
如此一來,
想要反覆、持續就不太可能了。
看過一次就想立即理解意思,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如果沒有反覆、持續閱讀,
就不可能全盤吸收。
我認為「聞一知十」的人,
是天賦異稟的少數,
即使是「聞十知一」,
其實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讀書不要太「用力」
閱讀時,最重要的是累積次數。
不要花兩個小時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
而是要在 30 分鐘內持續翻閱 4 次,
結果會比只是仔細閱讀一次的人效果更好。
覺得閱讀很痛苦的人,
大都是過於「認真」的人。
想看過一次就記在腦袋裡,未免太勉強了。
若遇到不懂的字就翻字典,
當然會覺得很累,
因為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
非得把內容及意思都搞懂才行。
但這類型的人,
通常對於教科書
一開頭的內容記得很熟,
愈到後面記憶愈模糊。
每次念到一半,
就開始覺得疲勞無以為繼,
到頭來只能把前面的內容仔細閱讀完後就放棄了。
所以我建議應該把心力先投入在掌握整體內容上。
當你拿起一本書輕鬆翻閱過去,
稍微有點印象之後,便能擁有自信,
而不再有「閱讀這本書感覺很辛苦」的不安感,
之後的閱讀就會比你想像中來得簡單了。
「我必須完全搞懂這本書的意思,」
這樣的想法通常會帶給你痛苦。
如果先不急著了解意思,
讀書只不過是單純翻書的動作而已,
就不會造成痛苦。
念書原本就已經很辛苦了,
若再加重負擔,一定很容易半途而廢,
雖然努力必須適當地給予壓力,
但同時反覆、持續一件事,
徹底地減輕負擔也是不可或缺的。
設定以平常心閱讀七次的目標
首先,先替自己設定一個以平常心閱讀 7 次的目標。
只要達成,你對書中的內容,
將逐漸產生親近感,
讀書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倘若你念到一半感到厭煩,
有可能是因為太投入了,
請把目標再放回翻閱這個行為上,
在你不斷反覆翻閱的過程中,
自然就能熟悉書中的內容。
想了解更多 讀書的小秘訣...
都在《讀書不必靠天分》這本書裡喔 ~
以前讀書都是仔細讀,
現在想想,的確只記得住前面...
多翻多看,印象會加深,
讀書的感覺也比較輕鬆喔!
分享給讀書考試、喜歡看書的朋友們吧!
本文由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東大第一名畢業的美女律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