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上課了,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
小玲第一個舉手,當孩子自信地說出答案時,
老師開玩笑似的瞪了一下白眼:「你好笨,這麼簡單的都答錯!」
全班哄堂大笑,小玲羞紅了臉,悶悶不樂地坐下...
放學後,小玲回到家,媽媽讓她幫忙擦地板,
小玲很認真地擦,但似乎總是擦不乾淨,
這時媽媽過來幫忙,邊說著:「你真笨,還是我來吧!」
小玲嚇呆了,她放下了工具,默默回房間。
晚飯後,爸爸讓小玲到書櫃找一本書,
小玲咚咚咚小跑著去拿,正當她信心滿滿地將書教給爸爸時,
爸爸埋怨了一句:「哎呀,你真笨,一本書都拿錯!」
孩子臉上的笑容沒了。
漸漸地,小玲發現自己真的很笨,
刷牙總是弄髒衣服、鑰匙經常忘記帶、也總記不住爸媽的電話…。
她上課不再舉手、放學後也不再幫媽媽擦地板、晚飯後也不再給爸爸拿書,
因為她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
父母和老師也覺得她越來越笨了...
小玲上了八年級,
老師奇怪地問小玲為什麼總是不舉手回答問題,
當小玲說自己很笨,什麼也不會時,老師說:
「在我眼裡沒有笨孩子,只有不夠勤快的孩子!
舉手越多的孩子成績會越好,這也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
小玲相信了老師的話,漸漸地舉手也積極了,
到期末結束時,成績也升到了全班第三名,
結束了小學連續四年倒數第一的紀錄。
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不良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事實真的如此。
(圖片來源)
聽聽下面六個母親的話,
你一定能在身邊找到相似的影子。
1. 「我孩子出生時難產,醫生說孩子可能有智力問題,
這不孩子現在九歲了,反應慢,學習也很差。」
站在一旁的孩子也認為自己天生腦子有問題,
但事實是孩子雖然成績差,但智力正常。
2. 「你看我的孩子整天亂動,上課也不專心,
還打人咬人,他肯定是好動症。」
孩子也認為自己患上了多動症,但事實是孩子只是調皮不好學。
3. 「我家孩子從小膽小怕事,
打雷閃電都要躲起來,什麼也不敢嘗試!」
孩子似乎想起了小時候並不存在著怕打雷閃電,
但現在的確是怕了,自己也覺得奇怪。
4. 「你是個很有愛心的孩子,你總是熱心地幫助別人!」
本想將十塊錢買零食的孩子,
微笑著將錢丟進了乞丐的碗裡。
5. 「你雖然寫字不好看,但是你有慧根,一定能寫好!」
因為媽媽說自己有慧根,
所以孩子很努力地練習,沒多久寫出了一手好字。
6. 「看你的直挺挺的小鼻子,未來一定是個成功企業家!」
孩子很努力地學習、很努力地工作,
朝著企業家的標準靠攏,
畢業五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圖片來源)
別老說孩子笨!爸媽暗示的力量很可怕
時常見到不少父母在孩子考試前,
總是叮嚀說「千萬不要緊張」,結果孩子考試時真的很緊張;
當孩子挑食時,媽媽在親戚朋友面前說「他不喜歡吃青菜」,
孩子真的就不再碰飯桌上的青菜;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斥責說「你笨死了」,
孩子就可能真的變笨;
當孩子尿床時,父母總是為他辯護說他憋不住尿,
孩子也真的憋不住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
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相反地,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
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心理暗示。
孩子變壞變差,根源還是父母。
從今天起,請少給孩子一些責怪,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少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多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