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1. 為什麼要關注 兆豐金(2886)
惦惦吃三碗公的「穩穩賺」金控
大家都說金融業很穩,
因為不管科技再怎麼演變,
都需要有金融體系的支撐,
所以金控股也是許多人的最愛
但是,有一家金控它更厲害
除了「公股持有」以外,它還是「壽險業」的最愛!
這家金控就是 兆豐金(2886) !
兆豐金風險超低超穩定,
獲利是金控業前 3 名,
重點是兆豐金的殖利率還超過 6 %,
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於是我就開始進一步探討
兆豐金(2886) 的獲利狀況與股價...
(贊助商連結...)
2. 股東結構與重要轉投資
股東結構的部分
以外國機構與外人持股比例最高,為 40.41 %
其次為 政府機構,持股比例高達 19.77 %
金融機構也持有了 17.82 % 的股份,
其股東結構圓餅圖如下所示
繼續關注兆豐金的大股東名單,
身為泛公股金控的龍頭,
多數大股東都是政府機關、或是公營事業所持有,
其中 財政部 為最大股東,有 9.18 % 的股份
其他還有 新制勞退基金、中華郵政、行政院國發會 等
值得注意的是,
前 10 大股東中,有 3 家壽險公司,
分別為富邦、國壽、中壽
另外 寶成集團 也是兆豐金的老股東
除了 寶成工業 本身持有 1.42 % 的股份,
整個集團共持有 3.5 % 的股份
持續擁抱兆豐金
前 10 大股東名單列表如下:
轉投資的部分,
兆豐金最主要的子公司為兆豐商銀
獲利比重高達 8 成以上
其他子公司還有兆豐證券、兆豐票券
兆豐產險、兆豐資產、兆豐保險代理
兆豐創投、兆豐投信等
3. 業務內容
金控公司有特別之規定,
被投資事業有所限制,
金控公司能投資的事業有以下種類:
- 金控公司
- 銀行業
- 票券金融業
- 信用卡業
- 信託業
- 保險業
- 證券業
- 期貨業
- 創業投資事業
- 主管核准投資之外國金融機構
- 其他主管機關認定與金融業相關之事業
兆豐金控以兆豐商銀為核心
獲利比重為 85.89 %;
其次為兆豐票券,佔總獲利 9.92 %
其主要業務內容如下:
兆豐商銀
- 商業銀行業務:存放款、保證業務、外匯、短期票券業務等
- 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信用卡、消費性貸款、房貸、代售金融商品
- 投資與各項代理業務:證券化、證券承銷、代理證券發行
營業比重的部分
兆豐商銀主要的獲利來源為利息收入,佔淨收益的 68.54 %
利息外淨收益則以 手續費收入 為大宗
佔淨收益的 16.13 %
其營業比重圖如下所示
兆豐票券
- 票券業務:短期票券之簽證、承銷、經紀、自營業務;
融資性商業本票之保證背書業務 - 債券業務:金融債券之簽證、承銷、經紀、自營業務;
政府債券與公司債自營業務等 - 股權投資業務
營業比重的部分,以票券業務為大宗
佔整體營收的 54.15 %;
債券業務則佔 35.16 %
股權投資業務佔營收 7.22 %
其營收比重圖如下所示
4. 成本結構
兆豐金控的主要收入來源
分別為兆豐商銀( 85.89 % ) 與 兆豐票券 ( 9.92 % )
佔整體淨利超過 95 %
因此成本結構將分析主要這 2 家子公司
兆豐商銀
兆豐商銀的最主要成本為利息費用,
為淨收益的 35.48 %;
其次為員工福利費用,為淨收益的 24.35 %
再者為業務管理費用,佔 11.14 %
成本結構圖如下所示
兆豐票券
兆豐票券的成本來源
一樣主要為利息費用,
佔淨收益的 27.66 %;
其次為員工福利費用,佔 15.65 %
不過整體來看
兆豐票券的成本相較下低於兆豐商銀
其成本結構圖如下所示
5. 產業概況
國內外金融環境變化
103 年全球經濟雖然持續復甦,
但復甦力道不如預期
各國復甦力道也強弱不均
美國 QE3 於 103 年 11 月退場,
相對下,歐元區與日本加碼寬鬆政策
盤根錯節的貨幣交互影響之下,
亞洲貨幣出現競貶的現象,
全球貨幣市場波動也擴大
由於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方向分歧
使得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大
景氣仍然具備不確定性
國際機構普遍下修 104 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不過仍高於 103 年的成長力道
金控業產業概況
台灣目前共有 16 家金控公司,
旗下之各銀行市占率皆未超過 10 %
顯示金控公司旗下銀行的規模偏小,
不具備規模經濟效益 ( overbanking )
目前金管會宣示本國銀行「亞洲化」的目標
期望在 3~5 年內促成一至二家銀行活躍亞洲
成為亞洲區具指標性的區域性銀行
而在 103 年間,各大主要金控業開始有較積極的併購計畫
包括 元大併韓國東洋證券、元大併菲律賓東洋儲蓄銀行、
中信商銀併日本東京之星銀行、
國泰人壽收購美國 Conning Holdings Corp. 100 % 股權、
印尼 Bank Mayapada 40 % 股權
與入股菲律賓 RCBC 20 % 股權等
(參考資料:103 年度兆豐金年報)
6. 獲利與安全性分析
稅後淨利:103 年度獲利爆發,今年難突破
近 3 個年度兆豐金的獲利呈現成長的趨勢,
其中 103 年獲利爆發,
相較於 102 年大增近 40 %
然而由於 103 年基期高的關係,
104 年度的獲利恐無法達到 103 年的高峰,
帳面上衰退的可能性很高;
然而拿來跟 101 年與 102 年做比較,
仍然很有機會高於 101、102 年
可見獲利水準呈現提升的情形
其獲利折線圖如下所示
資產報酬率 (ROA):資產運用效率佳
資產報酬率 適合拿來評估金融業的獲利能力
一般國際上經營良好的金融業 ROA 平均約為 1 %
而台灣由於金管會規定較嚴格,
資產運用的效率不如國際上的好
兆豐金近幾年的 ROA 表現相當亮眼,
101 年後連續 3 年 ROA 都超過 1 %
可見資產運用效率良好
其資產報酬率圖如下所示
銀行逾放比率:逾放比 ↓,風險更小
逾放比率 = 銀行逾期放款總額 / 放款總額
可以用來顯示銀行的還息狀況,
逾放比率越低,代表銀行還息能力越好
一般而言 逾放比率 低於 3 %,表示公司授信能力較佳
觀察兆豐商銀的逾放比率
可以看到兆豐金的逾放比皆不到 0.5 %
近幾年的逾放比更呈現下降的趨勢
表示風險程度更低了
其逾放比率折線圖如下所示
資本適足性 (BIS):風險承擔能力穩定無突破
資本適足率 (BIS) 是銀行自有資產佔整體資產的比率,
其公式如下:
資本適足率越高,表示公司的風險承擔能力越好
不同業態的資本適足性要求也不同:
金控業 BIS 規範 不得低於 100 %
銀行業的 BIS 規定不得低於 8 %
而保險業的 BIS 則規定不得低於 200 %
觀察兆豐金與兆豐商銀近 5 年的資本適足性
可以看到兆豐金的 BIS 表現很穩定,
103 年 BIS 有稍明顯的提升;
而兆豐商銀的 BIS 也是維持在 11.5 % 上下,
表現也是很穩定
其資本適足性折線圖如下所示
雙重槓桿比率 (DLR):風險有下降趨勢
雙重槓桿比率 (DLR) 的定義為
金控公司長期投資占其股東權益的比率,
DLR 對於金融業而言是重要的指標,
如果 DLR 過高,
代表金控長期投資的資金
有很大部分不是自有資金,而是來自借款,
這種狀況下風險可能過高
而金管會規定金控公司之 DLR 不得高於 125 %
觀察兆豐金的 DLR 數據,
近 5 年皆有達到低於 125 % 的標準,
另外,近 3 年有緩步下滑的趨勢,
表示風險逐漸下滑
其 DLR 折線圖如下所示
(贊助商連結...)
7. 同業與客戶近況
目前台灣上市櫃金控公司共有 15 家,
規模最大的兩家金控公司為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
其他大型金控公司還有 玉山金(2884)、中信金(2891)、
台新金(2887)、元大金(2885)、開發金(2883)、新光金(2888) 等
其中最會賺的兩大金控也是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
而公股金控當中,最賺錢的就是兆豐金(2886)囉
若是和去年做比較,
為表現最亮眼的 3 家金控公司
8. 評價
本益比 < 10!
(資料來源:CMoney 股市 )
目前兆豐金(2886)的本益比僅 9.85,
從本益比河流圖來看,
股價落在偏低的水準
股價淨值比 < 1.1
(資料來源:CMoney 股市 )
目前兆豐金(2886)的股價淨值比僅 1.06
相較於其他金控,股淨比偏低
從淨值比河流圖來看,
兆豐金(2886)的股價也落在偏低的水準
甚至快觸碰到 0.8 倍的底部!
9. 投資風險
- 銀行業過度競爭,恐造成商品低收益
- 新型消費型態的出現,將改變消費習慣,恐衝擊市場需求
- 海外法令監理開放政策將影響布局的速度
【 結論 】
兆豐金(2886) 最會賺的公股金控,保險業最愛
兆豐金(2886) 為泛公股金控中
最會賺錢的金控
光靠兆豐商銀,
去年就賺進 260 億元的淨利,
比國泰世華、台北富邦銀行還要多!
加上公股持有的加持下,
兆豐金不只賺的多,而且還很穩
對於重視風險的保險業來說
難怪他們會選擇「穩穩賺」的兆豐金(2886)!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延伸閱讀
每天好忙,沒時間研究股票呀!但他只花 15 分,就跟 50 檔好股票「搞熟了」,不敢相信
iPhone 6s 熱賣中!與其關注難懂的 蘋果供應鏈,不如來認識他... 中華電 (2412)
買 1 檔等於買 4 檔!油價低檔時關心這家「集團股龍頭」,時機正好:台塑(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