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語:全文發佈於 2023/03/18,部份資訊可能與閱讀當下有所落差,投資人應審慎評估※
🚩上週粉絲票選分析
第 1 名:長榮(2603)
基本資料
(1)產業:航運類股。
(2)股本:211.6億。
(3)股東結構:公營1.45%、外資25.94%、本國金融機構4.22%,公司法人9.75。
(4)績優股:近10年有3年虧錢、7年賺錢。
股利
(1)近10年只有5年配發股利,今年配發現金股利70元,殖利率44.9%,盈餘分配率80.4%。
(2)去年除息交易日是6月29日,7月28日股利入帳。
經營績效
(1)2月份營收186.8億,年增率-66.2%,月增率-28.8%。
(2)今年前2個月累計營收449.2億,累計年增率 -59.9%,營收嚴重衰退,而且比腰斬更慘。
(3)去年EPS 87.07元,其中第4季EPS只有7.78元,以今年第1季的營收狀況,很有可能只有去年第4季的1半,在國際運費不斷地下跌下,個人預估今年EPS將低於10元。
股價
(1)近期股價最高點:3月15日的179.5元。
(2)歷史股價最高點:2021年7月的233元。
近期表現
(1)3月14日盤後長榮公布今年配發現金股利70元,3月15日開盤一度大漲8.5元(+4.97%),收盤倒跌4元(-2.34%)。
(2)3月16日大跌7.5元(-4.49%)。
(3)3月17日因為大盤大漲231點,長榮跟著小漲2.5元(+1.57%)。
籌碼
(1)近1個月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36萬張,其中外資買超1.79萬張、投信買超1,268張、自營商買超4,431張。
(2)近10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72萬張,其中外資賣超3.57萬張、投信賣超21張、自營商賣超1,449張
(3)近3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84萬張,其中外資賣超3.17萬張、投信賣超741張、自營商買超5,955張。
前景、題材
(1)海運產業今年遭遇逆風,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表示今年海運業有三大挑戰,包括全球貿易量走低、運價崩跌及艙位增加,尤其今年及明年新船下水、新增運力,對運價造成壓力,不排除海運界將重回殺價競爭的回頭路。
(2)近期海運的2M聯盟宣布將於2025年終止協議,2M聯盟由全球前兩大航商MSC與Maersk所組成,因疫後策略布局分化,MSC持續增加船舶布局,Maersk則擴增海陸空物流運輸領域,考量2M聯盟運力占全球約30%,對短期市況影響不大,但2M聯盟終止協議,中長期而言兩大航商為維持貨載量可能導致價格戰。
(3)同是航運三雄的萬海去年第4季轉盈為虧,為了因應今年營運的挑戰,萬海去年EPS 33元,今年卻只配發現金股利5元,顯示航運類股今年前景堪慮。
(4)上海航交所公布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結束連續9周下跌走勢,本周小彈3.17點,來到909.72點,主要遠洋航線中,歐洲、地中海運價上揚,美西線小跌接近持平,美東線相對沈重,跌幅4.83%。
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指數來看,本周為909.72點,上漲3.17點,漲幅0.35%。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878美元,較上周上漲13美元,漲幅1.5%;遠東到地中海每TEU(20呎櫃)為1651美元,較上周上漲62美元,漲幅3.9%;遠東到美西線每FEU(40呎櫃)為1161美元,較上周下跌2美元,跌幅0.17%;遠東到美東線每FEU(40呎櫃)為2088美元,比上周下跌106美元,跌幅4.83%。
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東及遠東到日本關西都是持平,報價328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20呎櫃)較上周下跌3美元,為197美元;遠東到東南亞較上周上漲10美元,為190美元。
貨櫃航商及貨代業者普遍認為,全球市場歷經去化庫存動作,部分季節性商品逐步恢復進貨,貨量略有所增加。不過,第1季整體來看仍偏淡,第2季有機會略微回升,第3季旺季的強度仍須待第2季末的觀察。
🚩🚩🚩
綜合分析
1.疫情導致航運類股近2年多大賺,期間不斷的建造新船、貨櫃,疫情過後將變成供過於求,再加上通貨膨脹嚴重,需求減緩,目前國際運費正不斷的崩跌中,這導致即使去年非常賺錢卻無法實際反映在股價上,長遠來看航運類股終將步上面板類股的後塵。
2.長榮3月14日盤後公布今年配發現金股利70元,殖利率44.9%,盈餘分配率80.4%。股利超級棒,但以國際運費走勢,今年幾乎不可能填息,很明顯股利是主力的誘餌,3月15日果然爆大量,主力拉高出貨,吞了一根大綠K,外資及主力同步大賣,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再大漲。
3.個人預估今年EPS很有可能低於10元,只要大盤不穩股價將會持續下跌,今年下半年很有可能跌破120元,明年以後恐將長期低於100元。
🚀🚀🚀
觀察指標
1.三大法人買賣情形
2.國際運費走勢。
3.每月營收。
⛔️⛔️⛔️
文中所提股票僅為個人研究心得,並非投資建議,請自行審慎評估風險,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