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TPEx 舉辦業績發表會
18 家上櫃公司輪番上陣
近期櫃買中心舉辦了一系列上櫃公司的業績發表會,
依照主題分類,共有 6 場,每場有 3 家公司,
合計共有 18 家上櫃績優公司
我個人很喜歡參加這種類型的活動,
跟在家花好幾個小時讀生冷的公司年報比起來,
花一個下午的時間,
可能夠分別聽到 3 家不同公司
的管理高層所做的營運簡報及Q&A,怎麼算都覺得划算
尤其像我們這種一般散戶投資人,
除非是參加股東會,
否則通常是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前往公司拜訪。
尤其是市場關注度不高的上櫃公司,
新聞消息及法人報告相對不多,
發表會無誤是大大提供投資人
認識公司相當便利的捷徑,
所以只要我抽的出時間,必定參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政府主力培植產業「生技醫療」
華人地區最大隱形眼鏡集團-金可國際
我參加的第一場是 8/16 的生技醫療系列,
參與的公司依序分別為
金可-KY(8406)、健喬(4114)、聯合骨科(4129),
其中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 金可-KY(8406)。
金可為隱形眼鏡品牌大廠,
跟另外一家製造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1565)
過去幾年的獲利表現都極為優異,
是投資成長股的我喜愛的類型。
喜歡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長期趨勢」。
當大家從電腦漸漸轉換成行動裝置,
手機平板使用越來越頻繁,長時間使用下(加上忙著抓寶),
近視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多,加上美觀及便利,
配載隱形眼鏡的人只會增加,
金可吸金能力強 淨利成長 4.8 倍
但跟 精華 目前接近 800 元的股價相比,
金可 股價相對顯得便宜許多,
8/24 日收盤價為 319 元。
金可國際為海昌隱形眼鏡之控股母公司,
最主要的銷售據點在中國大陸,
主要產品為隱形眼鏡及護理液,營收比重約 65:35,
旗下品牌為海昌及海儷恩,
海昌走中高階市場,海儷恩則以中低價年輕組群為主,
銷售比重約為 75:25,
金可在中國隱形眼鏡整體市佔率超過 3 成(海昌加海儷恩),
勝過世界大廠博士倫及強生,為中國隱形眼鏡最大品牌。
隨著中國人均GDP的提高,
金可過去獲利成長也十分可觀,
從財報上可以清楚發現,
從 2008 至 2015 年營收及稅後淨利,
每一年都較去年顯著成長,
營業收入從 08 年的 16.35 億
成長至 15 年的 60.99 億,成長約 3.7 倍,
稅後淨利從 08 年的 3.24 億成長
至 15 年達 15.67 億,成長約 4.8 倍。
潛力大好 成長力道卻衰退?!
或許是產業的長期成長趨勢太過於明顯,
金可當初在 2012 年掛牌上櫃第一天股價就來到 225 元,
過了一個月之後股價突破 300 元大關,之後就一路上漲,
若以 12 年 EPS 12.09 元來計算,本益比約為 25 倍,
高於市場平均本益比,
可見市場普遍看好金可未來獲利成長的潛力。
但隨著中國近幾年GDP成長動能減弱,
金可的獲利成長似乎有趨緩的現象,
2013 至 2015 年的稅後淨利分別為 14.2 億、14.4億、15.6 億,
雖然還是有成長,但平均年成長僅剩個位數,
這樣的成長力道不足以支撐金可的高股價,
在 2013 年見到最高 648 元之後,
開始呈現下跌的走勢,最低跌到 270 元,
即便以 (8/24) 收盤價 319 元來看,跌幅還是高達 5 成!
金可拓展東南亞市場 3 年內「再起飛」
今年上半年金可EPS達 8.23 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僅約 1%,
粗估全年有機會賺 17 元。
換算本益比約為 19 倍。
若用本益成長比來計算,
預估盈餘成長率需達 20% 以上,
才會符合PEG的買進條件。
在業績發表會上,金可展望今年後勢,
公司計劃持續進行中國以外市場布局,
鎖定馬來西亞、泰國及日本等市場,
其中看好日本最快會在年底即有機會貢獻獲利。
未來 3 年內,
金可預計要讓非中國市場營收佔比提高至 15%。
明年會在台灣廠內再增 4 條線繼續提升產量。
是否能夠再創以往的高速成長,就讓我們持續追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