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讚
Lv.30
全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實際增長5.6%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5年第1季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數據顯示,上海以人民幣2萬5766元(約新台幣11.4萬元),位居第一。中國今年首季,中國31省人均可支配所得為1萬2179元。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第1季,全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為1萬2179元,年增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
在31個省市中,3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所得超過2萬大關,分別是上海、北京和浙江。其中,上海首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5766元,北京和浙江則分別是2萬3606元、2萬2477元。... 繼續閱讀
24
2P
打賞
分享
留言
讚
分享
留言
讚
分享
留言
讚
看過 富邦上証(006205) 的人也會看這幾檔
Lv.8
中國股市可能面臨修正
以下是 BofA 對中國股市可能面臨修正的關鍵觀點:
1. 股市修正風險
• BofA(美銀證券)策略師警告,中國股市可能即將面臨「顯著修正」,與 2015 年的市場繁榮與崩盤周期類似。
•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I)和 MSCI 中國指數自 1 月中旬低點已上漲超過 30%,這與 2015 年市場見頂前的上漲速度相似。
2. 2015 年類似情境... 繼續閱讀

2
打賞
分享
留言
讚
分享
留言
讚
Lv.30
中國AI科技是經濟救星還是失業焦慮
以AI、人形機器人為首的這一波中國科技熱潮,對經濟究竟有多大的實質好處?一些財經媒體從業人員指出,它們都沒有實質降低民眾的生活成本,也還未能變現,更多就是提高預期,而預期關乎股市表現和民眾信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但單靠科技創新無法解決國內結構性的經濟失衡或週期性的通縮壓力。中國近期在科技方面的進展反而會強化決策層對當前道路的信心,使「資源錯配、資本錯配」的風險增加。簡言之,一窩蜂與泡沫化的現象可能出現。
經濟方面的好處尚未明確,AI取代工作的焦慮已經襲來,大學文科生感受尤深。即使在中國的「頂大」復旦大學,有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在學者演講後,請求師長給予面對AI衝擊就業的建議,可見AI的「威脅」是年輕人普遍的感受。... 繼續閱讀

10
打賞
分享
留言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