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不懂玩樂,長大注定 沒競爭力! 台灣教育鼓勵當書呆子,毀了孩子後半生…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8-11-07 19:44
  • 更新:2020-09-17 15:41

不懂玩樂,長大注定 沒競爭力! 台灣教育鼓勵當書呆子,毀了孩子後半生…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放下手機書本、帶孩子走出舒適圈,

在大自然中玩樂,

就是最棒的生活素養課!

從小多體驗、多嘗試,

孩子的潛能與創意力才不會在升學主義下被扼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黃建榮

 

沒創意,就是玩不夠!

童年時期的我,

生長在物資缺乏、台灣經濟正在起飛、

十大建設正要開始展開的年代。

玩樂的場所除了學校以外,

就是家裡附近的田園、溪流、海邊;

沒有 3C 產品、沒有制式玩具、

更不可能有大型的遊樂場,

但卻創造了無限寬廣與可能的玩樂空間、

機會與方式。

 

收割後的稻田,

是孩子們的野戰場,

順著稻梗抓上來的田土

就是砲彈,

稻草墩是躲藏的掩體,

敵人衣服上的泥土印就是我們的得分點;

收割後的稻田也可以是棒球場,

報紙、水泥袋是自製手套最好的材料,

竹棍、樹幹就是我們的球棒。

一個裝奶粉或是裝鳳梨片的空罐子,

就可以讓我們玩一整個下午的踢罐子躲藏遊戲。

一小塊的紅磚碎片,

可以拿來在地上畫上搶國寶、

過五關、跳房子的遊戲圖。

一根筷子、一支玉兔原子筆管加上苦楝樹的果實,

就可以做一支打到人會痛的空氣槍。

秋高氣爽的天氣,想放風箏,

用報紙、細竹桿就可以做一只飛得又高又遠的風箏。

生活周遭到處都有垂手可得的玩樂、

遊戲材料、空間與機會,

沒有任何大人教我們怎麼玩,

就是大的帶小的,

或是在旁邊看著看著就學會了。

不懂玩樂,長大注定 沒競爭力! 台灣教育鼓勵當書呆子,毀了孩子後半生…

 

肚子餓了就烤地瓜、到溪邊抓魚

肚子餓了,就到剛採收過的地瓜田碰碰運氣,

找看看有沒有農人沒有挖到的地瓜,

撿些稻草、樹枝,就可以開始烤地瓜;

或是到溪流抓魚、到池塘釣魚,

然後大啖一頓美味鮮甜的碳烤魚。

想要賺點零用錢,

可以在下過大雨後的田野撿拾非洲大蝸牛,

或是到野溪摸河蜆、撿拾川捲螺來賣給餐廳;

不然也可以到建築工地撿拾鐵釘、

鐵絲或蒐集家裡的鐵鋁罐子、紙箱子,

賣給踩著三輪車收破爛的歐吉桑。

等到國小五六年級力氣較大時,

就可以到工地去搬磚塊賺取更多的零用錢。

 

 

長大後才發現

原來很多能力是小時候玩出來的

包含觀察能力、對環境的敏感度、動手做、

思考、解決問題、想像力、判斷力、炊事等,

還有體能、身體協調性

與同儕互動、合作、領導能力等。

孩提時玩耍探索過程中,

就已經在建構各方面的能力;

包含認知、情緒發展、人際互動的能力。

所以不管是自己一個人玩、

兩個玩或是跟一群人玩,

都是在滋養這些能力的發展。

玩耍和遊戲不僅是讓孩子開心,

更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一環。

不懂玩樂,長大注定 沒競爭力! 台灣教育鼓勵當書呆子,毀了孩子後半生…

 

許多幼兒教育研究也顯示:

有較多機會遊戲的孩子,

不僅在體能的表現更靈活、更健康;

在認知學習表現上也更有專注力與感知力,

且在與他人和團體互動上更顯活潑與有自信。

對孩子而言,

遊戲是一項歡愉、隨意、自主的活動,

可以發展出創造性、解決問題、

學習語言、溝通表達與人際互動等能力。

尤其對學齡前的兒童而言,

因為他們無法藉由抽象概念來學習,

更需要透過身體感官接觸來認識自己身體與外在世界,

遊戲對其身心的發展就顯得更為重要。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

可以不斷地練習整合自己與他人的印象、

經驗、感受、想法;

透過身體各部位器官系統

感知所得的動作經驗與運動能力,

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經驗與感知的世界,

並且經由不斷地探索、練習等自我引導過程中,

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進而產生了自信心,

這些都是孩子日後學習很重要的基礎。

 

 

孩子沒自信、專注力差,

可能都是「玩的不夠」!

國內外許多研究顯示:

有越來越多的孩子,

不能忍受挫折、缺乏自信心,專注力不足,

對學習不感興趣,無法進行團隊合作;

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

極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玩得不夠、不知道該怎麼玩。

玩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好奇心與熱情,

所以不管是家庭或學校,

都需要給孩子玩的機會、

玩的空間與好玩的學習課程,

國家更應該將「玩」當成重要的政策來推動。

家長和從事教育工作者,

都應該成為孩子的玩伴,

幫助孩子選擇適宜的遊戲情境,

直接或間接參與孩子的遊戲,

從互動中幫助孩子提升能力。

不懂玩樂,長大注定 沒競爭力! 台灣教育鼓勵當書呆子,毀了孩子後半生…

 

一位老師曾與我分享

她善用遊戲來經營班級的經驗;

透過每天放學前十分鐘全班一起遊戲的時間,

不僅讓孩子期待明天還要來上學,

更因此讓不喜歡寫功課的孩子,

很快地將功課寫完,

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遊戲。

遊戲讓班級的氣氛更為歡樂與融洽,

學習更能專注,

孩子更有感知力、想像力與創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遊戲家,透過感官來學習,

是最直接、最自然也是最容易的方式。

 

 

遊戲課程化將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遊戲對孩子特別是學齡前的幼童是如此的重要,

深深影響其學習、自信、體能和社會行為,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適性發展並且快樂學習,

但卻又暗自擔心每天都在玩,

這樣會不會影響基本學力?

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具備挑戰未來的能力?

要如何玩,才能玩出孩子的語言表達、

想像力、冒險力、團隊合作、

解決問題的能力、挫折忍受力?

其實只要儘量做到遊戲與學習融合在一起,

將遊戲課程化、課程遊戲化,看起來在遊戲、

但同時也在學習,分不清是學習還是遊戲時,

這樣大概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狀態。

另外,讓孩子走出戶外,

不要成為失去山林的孩子,

給孩子們機會去體驗「控制中的冒險」,

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感動和領悟,

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生命經驗。

 

聯合國兒童人權憲章第三十一條特別提出:

「遊戲權」是兒童人權的一部份,

可見遊戲對兒童一生發展的重要性,

大人們應該要努力來保障這樣的人權,

讓校園變樂園、讓學習與遊戲結合;

把全世界當作課本,

而不是把課本當成全世界,

讓學習變成一場不斷探索、

冒險、發現、省思及前進的旅程。

 

看更多教育好文,成為更棒的父母:

 

本文及文章由 想想論壇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內文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