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張國洋 JOE CHANG
前幾天搭了一趟計程車。
一開始我是沒打算特別要跟司機聊天,
不過他看我一個人在後座看著窗外,
自己就跟我聊起了社會亂象,
然後從各大黨派逐個點名的罵了一輪。
我是一向抱持不在外面聊政治的原則,
所以一看到他的話中有個空隙,
就趕忙丟了一個問題:
「現在開計程車好不好賺啊?」
因為根據我過去的經驗,
每次這話題都會讓司機激動起來,
只要巧妙的引導,都能把對話從政治問題引開。
這次也沒例外,這問題果然轉移了他的注意力。
他先跟我抱怨現在計程車有多難賺,
社會經濟有多壞,然後就又打算回頭談政府。
我一看他又要繞回來了,只好趕快使出大絕:
「計程車現在這麼難開?
可是前兩天我聽另一個司機講,
他天天都可以跑兩千多塊耶?」
這大絕一出,他果然就又被我拉回來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他先跟我講一天可以賺兩千塊的一定是「碰風」,
不然這兩千就只是營收,扣了成本肯定不多的。
然後又很仔細地跟我解釋,
計程車的收入與成本結構到底是怎麼樣。
照他的說法,一天若跑到十小時以上,
營收是有可能跑到兩千多塊。
可是跑十小時的話,
油錢保養加上吃飯喝飲料的一天大概要個$1500。
所以他是覺得現在開計程車獲利是非常微薄了。
我就說:
『是喔? 可是現在計程車還是滿街都是啊?
而且還一直有年輕人投入,
這應該表示計程車還是有賺頭?』
他嘆一口氣說道:
「現在年輕人都不會想也不太會算。
年輕人以為開計程車輕鬆。
可是啊,我覺得這想法真是大錯特錯!」
計程車現在不好賺這樣的說法,
我是聽很多司機抱怨過了。
不過,這卻是第一次有司機提到
年輕人開計程車是大錯特錯的說法。
所以這見解,倒是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就問,「怎麼說大錯特錯?」
他從後照鏡看我一眼,繼續說:
「年輕人覺得自己體力好,每天可以開很久的車,
所以一開始收入可能還不錯。 可是體力能靠多久?
如果這樣開個兩三年,又沒別的本事,
最後就只能一直開計程車了。」
我點點頭。
這說法也不算誇張,畢竟一輩子很長。
要是只是埋首開車,確實之後唯一的技能就只是開車了。
(贊助商連結)
司機又繼續說:「如果年輕人是喜歡開車,
其實去當送貨的司機都比開計程車好。」
這又是一個我沒聽過的理論,
所以我趕快繼續追問:
「喔? 你覺得開貨車更好? 這是甚麼道理?」
他說:「開貨車也沒很好啦。
可是比起開計程車,最少還容易累積一些人脈。
計程車看似會跟很多人接觸,可是這種接觸是沒用的。
像我跟你素昧平生。 今天你上車,我們聊聊天。
聊的好、或聊的不好,下次都很難再見面了。
你若有個甚麼工作機會,是不可能想起我的。」
我說:『這樣講是沒錯,
可是開貨車不也有一樣的問題?』
他說:「還是不一樣啦。 開貨車的話,有送貨範圍。
可能每次都送同樣地方,
對方看你做事認真勤快,
或許有老闆會叫你去他那邊做啊。」
我心裡想說,雖然這機率好像不高,
但比起開計程車而言,
確實送貨是比較有機會被記得。
他又說到:「只是啊,很多年輕人覺得送貨累。
以為開計程車輕鬆又自由,所以都來開計程車。
可是,那真的是沒想清楚。
年輕人自己因為買不起車,所以車子就是跟車行租。
但如果車子不是你的,跟車行租一天就要$800。
油錢、飯錢、抽包菸、喝個涼的,
加上車子的租金一天最少要花$1500。
我們早上出來,平均要開六個小時才可能有$1500。
所以每天開六小時的收入都是要先給別人的。
等到六小時之後,才開始是你自己的。」
「除非能連續開個10小時以上,
不然一天很難賺超過$1000。
當然,有人體力好,
開個12小時以上,加上運氣又好,
有一兩個跑遠的客人,確實有可能賺到$1500以上。」
我心裡盤算一下,
這樣一個月若開個30天,也是有個三到四萬了。
我就直覺地問說,『要是年輕人夠拚的話,
這樣一個月也有個三、四萬呢?』
司機就嘿嘿的笑起來了,
「算起來是這樣啦,可是這要自己很.有.紀.律,
而且都不休息才行。
(贊助商連結)
可是年輕人來開計程車,
都是以為開計程車自由。
想開就開,不想開時就可以去睡覺或是出去玩。
可是你想想喔,一天不開? 你就欠車行$800元。
明天得加倍努力才能打平。
一個月要是多休息幾天,光開銷打平就有問題啦。」
「有人連續幾天沒開,
一算下來發現光車的租金就攤不完,人就懶了。
這時候要不就不開了,或是去跟人借錢,
或甚至有人找地下錢莊,或是想賭博來大賺一筆。
總之,人很容易就完蛋了。
我這麼多年,看太多這種事啦。」
「開計程車哪裡是自由? 沒有老闆在背後盯你,
生活壓力還是在背後盯你的啦。」
他以這句話做為整個聊天的總結。
最後這句我就很認同了。
雖然我是不太清楚計程車的成本結構,
但我自己常常發現,很多年輕人
對於【自由的定義】似乎都不太對。
他們總以為
「沒有時間壓力、沒有人盯在後面」就是自由。
換言之,他們把時間
拿來當成【度量自由度】的工具,
所以會想找自由業。
可是這思維有兩個盲點。
自由業雖然上班彈性、
沒有打卡扣錢遲到早退這類事,
可是要做得好,自己的自我控管其實很重要
(事實上,任何領域都是如此。)
另一個盲點是,
我從來不覺得時間是測量自由度的正確方法。
因為時間自由其實很容易,
只要立刻離職,馬上第二天就能睡到自然醒。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並不是真自由,
因為只是把代價往後移罷了。
哪天錢用完了,壓力還是馬上回歸。
可是,如果自由跟時間多寡沒有關係,
那自由到底該跟甚麼有關係呢?
我的想法是:自由的度量單位,
應該要用「面對同一問題時,擁有多少選項」來當度量單位。
自由的人,在面對問題時
【選項】會比不自由的人來的多。
雖然平常他們可能很忙,
時間或許都被各類事情佔據了,
每天有很多責任要面對。
可是一旦有突發狀況,他擁有更多的選項,
這人就是更自由的人。
但甚麼叫「選項」?
我跟你每天都在小攤子吃滷肉飯。
我是因為經濟壓力大,
所以只好吃滷肉飯,這叫沒有選擇。
你是純粹喜歡吃滷肉飯,
那吃滷肉飯是你的【自由意志】。
哪天我們都有個重要朋友來訪時,
我只能選擇從滷肉飯換到前面街口的小火鍋;
但你可以從滷肉飯換到茹絲葵(或是中間任何等級的食物)。
這就是你比我有更高自由度的證明。
至於你平時工作可能比較忙,
下班比較晚,早上趕著要打卡,
但在面對問題時,你硬是比我更自由。
有人可能不服氣。
我就是喜歡睡久一點,賺少一點,
打打零工,吃吃滷肉飯就滿足了。
難道我不能這麼過嗎? 當然可以。
只是你就得接受你的自由度其實較低的這個現實。
而所謂「接受」,並不是把自由當成一個定義問題,
而這完全會是一個現實問題。
因為後續人生如果有個甚麼波動,
一旦家人生病,偶爾想吃個大餐,
碰到甚麼特殊情形要去嘗試不一樣的人生時,
選擇屆時若很少,影響其實是會很大的
(很可能影響的還不只是自己)。
人生搞不好就此卡住也說不定…
所以,如果年輕的朋友真要追求【自由】,
應該試著以「增加未來的選項」這目標著手,
而不要把時間彈性、上班時間自己選擇、
責任較輕、不用打卡,這類當成自由。
因為那是假自由,而非真自由。
註一。 「選項」跟「收入」或是「資產多寡」
是不是能劃上等號? 原則上是正相關啦,
可是更重要的應該是考量個人的Cash flow。
一個有棟五千萬價值房子的人,
每個月若收入是12萬但要繳10萬的貸款。
他在還完整個貸款之前,
自由度有可能比一個沒有債務,
但每個月淨收入5萬的人來的低。
註二。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偏見,不代表是真理。
也只是剛好跟計程車司機閒聊到自由度這議題,
就記述了他的觀點,也順便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翻轉人生 不需要任何技能
只要你擅長解決問題、會用千方百計達到目標
好奇心重、責任感強是你的個人招牌
來這裡全程免費,給你專業訓練與實作機會
60天,你也能成為專業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