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 / shutterstock
作者: 松浦彌太郎
三十出頭時,我認識了許多出色的大人。
他們帶給我莫大的影響,
如今依然是我待人處事的指南。
當時,只要認識了令我崇拜的成功人士,
我就會模仿、學習他們。
「該怎麼做才能成為那樣的人呢?」
我鉅細靡遺地觀察著他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成熟大人
懂得面帶笑容
於是,我在他們身上發現了
這些人都擅於社交的共同點。
此外,他們也都經常保持笑容,
禮數周到,舉手投足也很迷人。
面帶笑容打招呼與有禮貌的態度
就是一種介紹自己,
也是讓別人認識自己的最佳方法。
笑著說句「早安」,
是足以取代履歷表的寒暄方式。
根據我長年的觀察,能做到和
做不到的人之間的差異有天壤之別。
禮貌所體現的是一個人
過往的生活方式,
如何累積成現在的自己。
成熟的大人不論對誰都能確實做到
面帶微笑與謙沖有禮。
我想,微笑打招呼和謙虛有禮的態度,
正是身為一個大人不可忽略的分寸。
餐廳禮儀反映
你的素質高低
前幾天,朋友帶我去一間很有名的日本料理店。
那是一間有口皆碑、一位難求的餐廳。
我雖是第一次去,但店裡幾乎都是常客。
每個人看來都像社會上頗有身分地位的人士,
也都像是美食老饕。
他們穿著打扮充滿著時尚的品味,
看起來也非常輕鬆自在。
可是,我卻不由得感到些許遺憾。
或許只是碰巧,但當天店裡的客人態度很差。
一副「這家店我常來」的模樣,
擺出自以為是的倨傲架子,
把餐廳當成自己家一樣,講話大聲嚷嚷,
遣詞用字粗魯輕佻,
連不想被人知道的八卦都被我聽見了。
或許因為店內空間狹小,所以無法避免噪音,
但是他們連點餐的聲音都顯得跋扈張揚。
儘管店家表現得十分專業,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但他們內心肯定很不愉快吧。
我一邊看著那些人,一邊多事地這樣擔心著。
自己年輕時嚮往的大人絕對不是這種態度。
看到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
這麼不知分寸,實在覺得很丟臉。
當時我心裡忐忑不安地想著:
「我自己也會這樣嗎?」
像這樣地反省檢視自己的作為
是否低調不張揚,是否謹言慎行,
是否經常留意所處的場合,避免破壞氣氛。
最重要的是,還有是否面帶笑容與人打招呼,
以及能否以周到的禮數表達謝意。
隨興自在不代表目中無人。
就算付了昂貴的餐費,但餐廳終究不是自家,
而是有其他人共處一室的公共場所。
在這樣的地方該怎麼做才是舉止合宜呢?
有時,輕鬆自在與
水準低落只是一線之隔。
餐廳的料理很美味,和朋友共度的時光也很開心。
可是,那天回家的路上,
我不禁想起昔日崇拜的大人教我的事,
思考起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該有的態度與舉止。
真正的智慧是低調
三十歲出頭時認識的那些出色的大人們,
經常帶著還不懂得品嚐
美食的我去他們常光顧的餐廳。
因為是上賓貴客,老闆也會殷勤招待。
然而,明明是常去的餐廳,
他們卻都挑位在角落、不是很好的位子坐。
「因為我常來,坐離廁所近的位子就行了啦。」
他們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安安靜靜地用餐。
即使身處熟悉的店,舉手投足依然謹守禮數,
態度謙虛不張揚。那是真正的融入環境,
正可說是「低調的智慧」。
即使不高調張揚,
依然自然散發魅力。
這種人再怎麼樣也不會喊著「喂,
給我做一份菜單上沒有的那個」來為難店家。
我再次體認到,謙虛與禮讓
就是他們最了不起的美德。比方說,
某位盛名遠播的攝影師向我購買攝影集時,
曾經說了這麼一句話:「我能買到這本書,
會不會太抬舉我啦。」我大吃一驚。
如果以他的地位還不夠資格買下這本書的話,
那還有誰夠格呢?在驚訝過後,我更多的是感動。
這世上竟有如此謙遜低調的人!
這種成熟的大人不是眼裡只有自己,
完全一副感覺自我良好的模樣。
他們總是虛懷若谷,
擁有懂得尊重別人的溫柔體貼。
這些前輩們即使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也不斷付出,
所以,身邊的人永遠都願意協助他們,
想和他們一起做些什麼,也想守護他們。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他們自然會成功。
舉例來說,無論我在跟下屬說話或與人講電話,
又或在餐廳吃飯時與人交談的遣詞用字及態度,
只要一想起那些出色的大人表現的謙虛與禮貌,
我總會不忘提醒自己自省,並向他們看齊。
對了、對了,出色的大人
連坐在椅子上的姿勢都很端正。
只要看一個人的坐姿,
就能立刻得知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本文摘自《正直》
作者: 松浦彌太郎 / 譯者: 邱香凝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責任編輯 /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