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洪蘭:「父母打孩子,將來換他打同學!」為了孩子好,請你務必記得 這幾件事...

遠流

遠流

  • 2019-03-11 16:38
  • 更新:2020-03-17 18:58

洪蘭:「父母打孩子,將來換他打同學!」為了孩子好,請你務必記得 這幾件事...

(圖/shutterstock)

(此圖為示意圖,非本人)

作者:洪蘭

 

希望孩子是

不想讓爸媽傷心而不做壞事,

而不是怕被打而不敢做。

兩者雖然表面一樣,

但內在的親子感情不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最需要教育的

其實是父母

杜威說:

「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兒童,

會剝奪他明天的機會。」

時代不一樣了,

父母的教養方式也要隨之不同。

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

父母對孩子在學校中的生活

比以前關心很多。

 

開學後,學校所辦的親師座談會,

家長的出席率比以前多二倍,

而且父親也一起來聆聽

校長的辦學理念。

這是一個好現象,

所以很多學校會趁這個機會舉辦演講,

給家長一些新的教養觀念。

在幾次的親職教育場次中,

我發現最需要教育的其實是父母。

 

1.身教比打罵更重要

例如有一位媽媽說,

自從她打了一歲二個月大的兒子後,

現在晚上孩子不要她抱,

看到她就哭,問怎麼辦?

我很驚訝,一歲二個月,

連話都還不會講,有必要打嗎?

 

研究發現三歲以前,

每個月被打過一次的孩子,

五歲時,打人的機率

比沒有被打過的高二倍。

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習機制是模仿,

曾經有個幼稚園的孩子喜歡摔東西,

老師屢勸不聽。

問起來,原來她媽媽一生氣就摔東西,

孩子耳濡目染,

就有樣學樣跟著摔了。

 

父母打孩子,

他很自然的就會去打同學,

同學就不喜歡跟他玩,

他被排斥,就討厭上學。

如果幼稚園就不喜歡上學,

以後漫長的求學路該怎麼辦?

 

 

2.充滿爭執、沒有愛

是孩子最怕的環境

有家長問:「如果不能打,

孩子不聽話時,怎麼辦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史丹貝克(J.Steinbeck)說:

「孩子最大的恐懼是沒有人愛,

被拒絕是他們最害怕的地獄。」

只要不理他,他馬上就範,

因為在大自然中,

沒有母親保護的動物活不了,

未成年的郊狼(coyote)

若是失去了母親,

死亡率比有媽媽保護的

高了百分之四十四,

所以孩子最害怕父母不要他。

 

有一個實驗是把出生才四天的嬰兒,

趁他熟睡時,

放入核磁共振中掃瞄他的大腦

(因為掃瞄時不能動,

因此必須等孩子熟睡才能做),

同時在他耳朵旁邊

放他父母吵架的錄音帶。

出生才四天還聽不懂父母講的話,

但是他可以從語氣的急促、

聲調的高亢知道不是好事,

他大腦的負面情緒中心便活化起來了。

所以父母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他會恐懼。

 

3.鼓勵孩子錯中學

取代傳統「打成才」

我舉了這麼多證據,

想不到這位媽媽

聽完了的第一句話是:

「老師,那幾歲可以開始打?」

令我啼笑皆非。

這真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舊觀念,

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

其實打的後遺症很多,

除了前面說的模仿,

第二個是情緒上的不良後果。

 

 

孩子小,話還講不清楚,

無法為自己辯白,

被冤枉而平白挨打時,

他會很生氣,若常被打,

壓抑久了,青春期時爆發出來,

就是我們所謂的叛逆,

這時父母的頭痛才真正開始。

我們看到孩子做錯事,

你罰他,他可以接受,

但二歲半被冤枉就會哭很久。

宇宙間最大的負能量就是冤氣,

父母、老師處理孩子之間糾紛時,

不可不慎。

 

孩子犯錯沒有關係,

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愛因斯坦說:

「一個沒有犯過錯的孩子

不會去試新的東西。」

多做多錯的恐懼會阻礙孩子的創造力。

 

4.打罵教育

恐釀成孩子心病

第三個後遺症是對大腦的傷害,

最近「刺胳針」(Lancet),

這個在國際很有地位的英國科學期刊

有一份報導:童年時被忽略

或不合理的對待(包括肉體和情緒),

長大後挫折忍受度低,

躁鬱症比一般人嚴重,

自殺傾向比一般人高二倍。

 

 

因為童年是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時候,

害怕挨打或受責罰的恐懼

會改變神經的連接和解讀情緒的速度。

實驗發現受虐兒對負面情緒的敏感度

比一般兒童高,

戰或逃的反應比一般人快二十毫秒。

 

最近的研究更發現

即使是短期(只有三天)的壓力

也會使老鼠管記憶的海馬迴萎縮。

所以盡量不要打孩子,

打,百害而無一利。

 

教孩子不靠打

要用愛和時間

坊間有專家說:

「孩子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

痛了以後才不敢。」

我很反對。

希望孩子 是不想讓爸媽傷心

而不做壞事,

而不是 怕被打而不敢做。

兩者雖然表面一樣,

但內在的親子感情是不一樣,

前者父母老了會照顧,

後者就是我們在報上

看到遺棄父母的新聞。

 

 

 

本文摘自《有理最美》

作者:洪蘭   / 出版社:遠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JJ)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遠流

遠流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