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憨直」的人權律師 邱顯智
今年 42 歲的邱顯智,不像一般人印象中的律師西裝筆挺、咄咄逼人,反而是個充滿親切感,講話帶有台灣國語,還會在緊張時結巴的老實人。這麼一個憨直的鄉下律師卻是在洪仲丘案與關廠工人案中,與政府抗衡的偉大鬥士!不畏懼公權力的他,放棄高薪、放棄安穩只為了替小老百姓發聲,說出他們沒辦法用言語向法官說出的苦衷。這麼吃力不討好的「窮人」律師,為什麼他甘願做?
18 歲時,因為一部電影,我決定要當律師
我出生在嘉義,是個鄉下小孩,記得高中的時候,阿公很希望我可以去念醫科,因為鄉下人都覺得當醫生比較有前途。可是我對生物完全沒有興趣,可以說是「避之唯恐不及」!尤其是上實驗課,老師要大家把吳郭魚放地上敲死我就覺得很恐怖、甚至有反胃的感覺更別說是解剖青蛙了….
因為討厭上學,我常常翹課跑去看二輪片
那時候我常常翹課,而當時剛好很流行香港三級片所以每次翹課,我就很愛跑去嘉義的新榮戲院看二輪電影。那時候看的二輪電影都是花 50 塊錢一次看 2 部, 但通常老闆不會那麼好心,每次播一部好看的,另一部就要搭配晦澀難懂的。
沒想到因緣際會,反而看到了影響我一生的電影《以父之名》
這部電影在說一個愛爾蘭青年到倫敦工作卻被當成是北愛爾蘭共和軍,還被誣陷他在倫敦放炸彈,還好有一個女律師,在過程中不斷地為這個青年奔走,才在他被關了 14 年後,幫助他平反冤屈,走出監獄的大門。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第一次看到跟法律有關的電影,看完後震撼久久無法平息, 想不到一個律師,可以為了挽救無辜的人偉大的整整奔走 14 年,從不放棄 我想,在那個當下,成為律師的這個念頭,就已經深深埋入我的心中了!高中過了三年,不愛上學的我,自然是沒有考上半間大學,於是就跟著阿爸在家裡摘龍眼就這樣過了 2 個月後,阿爸問我要幹嘛,我才下定決心跟他說:「我想要重考,以後當律師!」
剛當上律師,就接到電影劇情中的冤獄案
《以父之名》電影中,青年被刑囚,他爸爸也被抓去關, 如果沒有那個女律師,可能那青年會被關一輩子,或者是跟他爸一樣死在牢裡 。而我剛當上律師的前幾個案子,就是被判死刑的鄭性澤,同樣是冤獄、同樣被關了 14 年只是我心中的感觸,比起電影沉重了千倍萬倍...
實際了解當事人的苦,我發現我要的不只是當個律師
在鄭性澤的案子中,最令我心痛不捨的,就是他的拙於言詞…我跟鄭性澤努力準備了 5、6年,就是為了要等待開庭那一刻可以為這 14 年的冤屈平反,因為他是冤枉的,真凶不是他,結果開庭時你才發現,他非常的不善表達,理論上一般人被冤枉了,一定會在法庭上侃侃而談至少講 3小時也不為過,可是他卻說不出來...
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一般人要在法律面前保護自己有多麼的難只要想到一個無辜的人,到最後變成槍下亡魂,那該是多冤枉的事情阿 ...所以我知道自己除了當律師,還必須成為弱勢者的舌頭,我的當事人說不出來的苦衷,由我來替他們說!
因屈打成招而胡亂自白,最後被判死刑的鄭性澤,在 2016 年 5 月3 號 經歷過 5321 天漫長的冤獄之後走出看守所 ,全部人都感動的抱在一起哭!
後來處理關廠工人案,龐大的案件數,讓我手足無措
我印象很深刻,5 年前的關廠工人案。最起初,是因為工廠惡意倒閉,然後政府跳出來補償資遣費、退休費,但政府卻認為那是借給工人的錢,所以在賠償完的 15 年後,便找了律師要告那些關廠工人,政府當時花了 2000 萬、找了 80 個律師,要對那 1300 位老人家一一提告而我們義務律師團 僅僅只有 6 個律師就算是每天開庭一次,老人家也等不了我們這麼久…那個時候有一個 70 多歲的當事人,哭著來問我說:「政府不是應該救濟我嗎,怎會來告我?」看著這個靠拾荒維生的老阿嬤當下我真的不知該怎麼回應…
在快要走不下去的時候,幸好有他們的加入與鼓舞
還好到最後,義務性幫忙的律師團從原本少少的 6 個人,變成超過 100 多人的龐大組織,有社會運動、勞工運動的朋友,還有法學院的學生及教授,在艱難的官司過程中,也有很多為我們加油打氣的社會大眾,以及在桃園高鐵站不願意收我們錢的計程車司機,在快要走不下去的時候,看到有這麼多人願意幫忙,真的很感動!
在聽到宣判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眼淚...
在 2014 年 3 月 7 日,睽違了將近兩年,法官終於宣判關廠工人勝訴。糾纏了 18 年的案子,總算等到撥雲見日的一天。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只是社會新聞,但對我的當事人來說,國家要逼他們償還鉅款,是把他們往人生的懸崖推、往死裡推。所以這不只是一場官司的勝利,這場勝利代表著:這些老工人終於能夠安心地好好生活,能夠在離開人世的時候,知道他沒有欠政府一毛錢!看著工人們喜極而泣的樣子,我深深體會到「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好的律師所背負的責任,不應該只有保護當事人的權利,更是要關懷你的當事人、為他們阻擋風雨,所以我,絕對不能倒在我的當事人之前!
經歷了那麼多事件之後,42 歲的我,想跟當年的自己說聲謝謝
如果沒有18 歲的決定,我可能還在庸庸碌碌,不會有一份讓我樂此不疲的工作,不會有機會可以為社會盡一份心力,不會有辦法可以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依靠。現在的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去殯儀館為辭世的人上香,去和負擔不起昂貴塔位的家屬說說話,聽他們說自己的老父親窮苦的一輩子、說自己小孩是怎樣被虐待、說那些沒辦法告訴社會的問題....因為殯儀館啊...人死了就躺在那裡,那些淚水,都是真的...演不來所以只要我有能力,我都希望能夠去幫助到每一個需要我的人!
我也會不忘初衷 繼續前行
在接下來的律師路上,還有很多很多的難關,我會記著在我心裡的那些痛點,鄭性澤的不善言辭、關廠老工人的走投無路...我會帶著這些心痛,繼續埋首於弱勢人權的捍衛,我會要每一個當事人不要輕言放棄,我會跟每一個我的當事人說:「我們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邱律師現在的身分,是律師,也是政治人物在採訪接近尾聲時,小編好奇地問他:「會不會害怕變成讓人民失望的政客?」邱律師沒有說出虛浮的承諾反而是告訴了小編一個故事:有一個冤獄的死刑犯,在他好不容易向法院提請非常上訴後,卻被執行了死刑,而執行死刑的那一天,剛好是邱律師的生日…他說,這永遠是他心中的一個痛,會走上政治,是因為有些問題單靠法律無法解決,所以不管他走得多遠,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初衷。這個故事是如此沉重,讓小編第一次在採訪時流下了眼淚,也打從心底佩服起了邱律師,畢竟現在的社會,還有多少人是不為自己的利益而去付出的呢?
很感謝自己有機會採訪到邱律師看著他匆匆趕去下一個場所辦公的背影深深的感受到,他「愛歹灣」的力量有多強大也謝謝這個社會上,每一個願意付出的人小編真心的期望,未來的台灣能夠越來越好!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圖片皆授權於:邱顯智FB / 撰文者:Murph / 資料來源:《我袂放你一個人》/ 作者:邱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