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你以為的事實,卻是政客、媒體捏造的「假消息」… 在這樣的社會,我們到底可以信什麼?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9-26 11:30
  • 更新:2020-09-26 15:44

你以為的事實,卻是政客、媒體捏造的「假消息」… 在這樣的社會,我們到底可以信什麼?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探討假新聞的案例和研究

近年大量出現,

表示這個議題實在太重要,

影響層面也太大了。

由於訊息多元,來源複雜,

加上網路上很容易形成群聚,

甚至大家容易拼貼合製訊息,

因此如何理解外在世界的「真實」是什麼,

變成很大的挑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傳播學者 鄭宇君

 

只靠Google大神,

或只依賴網路為唯一訊息來源,

往往容易使自己成為假訊息的受害者。

不,在一個人人可以發聲,

但又一人一把號的時代,

人們如何找真相呢?

 

假新聞破壞了社會信任

今日社群媒體上流傳大量假新聞,

造成了嚴重的全球問題,

雖然假新聞本身不是新鮮事,

政黨或政治人物在半個世紀以前

就經常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宣傳

或散發抹黑對手的文宣。

然而,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成為一個重要轉折,

假新聞再次成為社會的重要議題。

 

一方面,

從川普參選到當選美國總統之後,

他經常用「假新聞」作為修辭

來打擊反對者,試圖抹黑一些

積極調查他競選總統內幕的美國媒體,

例如《紐約時報》、CNN等,

藉此動員自己的政治群眾。

川普身為美國總統,

這種作法不僅嚴重打擊新聞自由,

也大大破壞人們

對於總統、政府、新聞媒體的信任,

使得整個美國甚至世界

進入「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時代,

這個詞彙意指

人們把情緒與感覺放在首位,

進而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情況。

 

社群媒體普及

有心人士 惡意運用

除了掌權的政治人物

刻意操弄假新聞

來打壓異己與新聞媒體之外,

另一方面,

社群媒體的普及

與訊息快速擴散也是主因。

社群媒體是當今人們接收新聞

與政治消息的主要管道,

有心人運用臉書、推特等

社群媒體平臺的快速傳布特性

來擴散假訊息、鼓動極端立場、

帶領意見風向等,

不知情的一般公眾很容易

受到這些假新聞與錯誤訊息的影響。

這些假新聞影響了 2016年美國、

歐洲多國的重要選舉,

撕毀了公眾對於新聞、

他人與社群媒體平臺的信任。

 

破擊假新聞

 

《商業周刊》在 2017年

製作了〈假新聞撕裂歐洲〉的專題報導,

記者劉致昕走訪歐洲

探詢「假新聞工廠」,

了解假新聞如何發揮

比軍事武器更強大的力量,

捲起一場蔓延全球的網路謠言大戰。

 

根據劉致昕的調查採訪發現,

製造假新聞的網軍來自世界各國,

以 2016年美國大選的假新聞擴散為例,

網軍操作的模式如下:

首先,選前數週,

先在幾個匿名論壇放出假消息,

並主導討論。

例如,聲稱維基解密公布的電郵發現,

希拉蕊前幕僚在華府一家披薩店地下室

經營兒童色情網站。

其次,在推特、臉書

吸引更多網友按讚、評論、轉發,

其他網友則宣稱要爆更多料,

並製作懶人包以利更廣泛散布。

第三,非主流媒體

(小眾媒體或特定政治立場媒體)

將這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寫成新聞,

獲取商業或政治利益。

第四,主流新聞媒體跟進報導,

政治人物引述或談論此消息。

第五,被假新聞攻擊的對手

或政策陷入煙幕戰,

真相變得模糊。

例如,一連串跟希拉蕊電郵相關、

真假難辨的「新聞」不斷冒出,

最後成為希拉蕊敗選因素之一。

如今,這種利用假新聞大戰

影響政治選舉結果的網路謠言戰爭,

也蔓延至歐洲各國。

 

 

假新聞議題

已成當今社會問題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教授

貝克特(Charlie Beckett)指出,

「假新聞」是當今社會的重要問題,

特別是為了獲利或政治破壞

而創造的惡作劇、超黨派的扭曲,

以及惡意的錯誤信息。

它們誤導公民,

歪曲事實並對訊息系統本身造成損害。

當代的假新聞亂象

創造一種不信任、憤世嫉俗、

相對主義和混亂的文化,

傷害了所有人。

 

貝克特提醒,

假新聞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糕。

首先,某些國家政府和權力機構

也把它作為武器來使用,

在網路上大量釋放假消息。

其次,假消息可以利用新技術和新渠道,

例如封閉的訊息應用程式

(像是WhatsApp、LINE等通訊軟體),

讓謊言可以傳播出去而不會被發現。

第三,社會大眾不容易意識到

這是訊息生態中的系統性問題,

它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被徹底「解決」。

 

假新聞對於社會信任的破壞,

促成更多事實查核組織的出現。

例如,2015年成立的 First Draft

是結合了新聞研究機構、

新聞媒體的非營利組織,

成立宗旨是為了在數位時代

提高人們對信任與真理的認識,

並應對相關挑戰,

事實查核、扼止假新聞

便是該組織的重要目標。

 

另一方面,

社群媒體公司也聯合起來對抗假新聞。

2017年11月,

Google、臉書、推特等科技公司

與 75家新聞媒體宣布

共同合作一項「信任專案」(Trust Project),

找出一些信任指標,

提供可辨別、信賴的新聞來源,

打擊平臺上的不實資訊。

 

 

更多社會議題,用 3 分鐘關心:

 

本文摘自《破擊假新聞》

作者:鄭宇君 / 出版社:三民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