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J
一加一減的故事
刻劃有起有落的人生
在「普拉斯」之後,
黃信堯導演再推出「麥娜絲」,
兩個完全不同的劇本和故事。
在阿堯導演的鏡頭下,
都是想透過社會上的小人物,
讓我們看見這個社會的各種風貌,
這個社會不是只有一種樣子,
在你的無奈之外也有別種無奈,
日子不會永遠好過,
但我們可以選擇過日子的方式。
***內文微雷,斟酌觀看***
(贊助商連結...)
被改變的恆常,
你會怎麼面對?
在電影的開頭,
電影名稱及演員名單都被切割了,
不只是字型的切割,
有些文字的部分更已經跑到畫面外面
(也就是看不到完整的字),
當下我感到相當錯愕,
一度在思考,我是不是選錯家電影院,
怎麼會有畫面不完全的問題,
甚至還擔心
會不會整部電影的字幕都被切到,
所幸在進入正片後,
字幕就回歸正常。
( 《同學麥娜絲》劇照 / 甲上娛樂 )
我在想這個巧思背後的涵義是什麼,
是不是導演其實希望我們
在電影的開頭就去思考「恆常」的意義,
當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
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出現的時候,
你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他?
是感到錯愕還是新奇?
會選擇對峙還是接納?
或者說,
在我們自以為「生活就該是這樣」的想法裡,
是否還有別的選項?
我的答案在前面提過了,
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
常常是一種錯愕又擔心的情緒。
電影畫面持續推進,
字幕回到它的位置。
男人騎機車的背影,
配著阿堯導演混雜幽默與厭世的旁白,
觀眾們開始有了笑聲,
影像從黑白轉為彩色,
四個中年男人的故事
在電影裡開始,在生命裡繼續。
( 《同學麥娜絲》劇照 / 甲上娛樂 )
《同學麥娜絲》的故事本質非常生活化,
他可能就是你我身邊 40多歲男人的日常,
或是更老一輩的男人
10幾、20年前的光景,
在茶店刁牌、喝紅茶、聊是非。
四個中年男人,也都是彼此的老同學,
有理想的保險業務員電風(鄭人碩 飾)、
有電影導演夢想的添仔(施名帥 飾)、
處處替人著想的紙糊店傳人閉結(劉冠廷 飾)
以及愛胡思亂想也最不快樂的罐頭(納豆 飾),
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想像,
卻各個沒把握,
這是不是其實也是大家的生活寫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電影想談的東西很多,
畢竟阿堯導演拍的就是真實人生,
人生的問題沒有解決的一天,
甚至到死後都還持續著…
友情、親情、愛情;
政治、階級、性愛;
理想、夢想、幻想,
你可能會想說,
這麼發散的元素要怎麼聚焦?
但在《麥娜絲》裡它就被串在一起了。
( 《同學麥娜絲》劇照 / 甲上娛樂 )
四個中年男子的人生各自不同,
靠著茶店聚在一起,
刁牌講幹話的同時,
也交流著不斷推進的人生,
講出來未必能改變現狀,
但至少知道有一群兄弟會相挺,
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都挺!
在電影的末段,
有一個閉結「入厝」的橋段,
那讓我印象很深刻,
因為閉結邀請兄弟們去的不是真正的房子,
而是他用紙糊做出來的「紙房子」,
但兄弟們還是很捧場,
帶著飲料到房子裡,
刁牌、抽菸、喝紅茶、聊近況,
和他們平常在茶店做的事一樣。
這讓我不禁在想,人死了以後,
是不是還會過著生前一樣的生活,
是不是還能和同一群人做同一件事?
還是其實我們離開世界之後,
就會成為被「麥娜絲」
(減掉的英文minus)的那個?
漸漸地不再被提起…
( 《同學麥娜絲》劇照 / 甲上娛樂 )
同學麥娜絲,
minus 的到底是什麼?
這個「麥娜絲」所代表的究竟為何?
是階級的轉換,還是哪個同學的離開?
就我的感受而言我想兩件事都被放進電影裡。
原本的校花麥娜絲有著大好的前程,
人人都以為她去美國念書,
有著高學歷好工作,
沒想到再次被老同學遇到,
才發現她一直都待在台灣,
做情色按摩的工作,是階級的降低。
而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
最後有一個同學提前離開大家,
而他的離世讓四個老同學減一 變成三個,
這樣的改變,對其他三位男人而言,
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扣回到本文開頭就問大家的:
「當恆常被改變,你會怎麼面對?」
隨著年歲與經歷的增長,
我們的生活會不斷地添加,
認識更多人、體驗更多事,
但在被添加的過程裡,
你是怎麼面對減少和逝去?
增加的同時也在減去,
那才是我們的人生。
看更多電影外的動人故事:
- 在建中當最後一名,被老師看不起… 他4年後拿全國冠軍雪恥:找到喜歡的事,把它做好,比成績更重要!
- 表演遭火燒20秒,胸口留一輩子印記⋯ 火舞團 團長郭彥甫:如果當時放棄,就沒有現在的第一
- 單親媽 市場賣肉粽 30年 養一家四口… 王敬勳:「希望自己多賺一點, 媽媽就能少一點負擔。」
- 「對不起,媽媽不能替你痛…」 她在兒子臨終前的最後一段話,讓人懂了:放手,是最深的愛
- 工人沒錢看病,清潔工被迫自願離職…《做工的人》林立青:世界太不公平,人窮不該命賤
本文為 CMoney 編輯觀影心得暨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甲上娛樂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