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人體有修復功能,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
但卻有不少人深受失眠所苦。
最近美國有研究指出,
將睡眠場所的溫度降低能夠幫助入睡,
還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關鍵就在於─棕色脂肪組織。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所謂的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是動物體內一種用來儲存中、小型脂肪滴的脂肪細胞,
可使身體產生熱能。
而棕色脂肪細胞中含有粒線體,
而粒線體中有特質的蛋白質,即所謂的「產熱素」。
研究報告作者、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Celi表示,
將睡眠場所的溫度往下調整,
可使體內的棕色脂肪組織消耗更多、促進血液循環,
進而幫助入睡。
曾有科學家認為,
棕色脂肪組織只會存在於嬰幼兒體內。
但Celi教授說,最近在尿病期刊當中有論文表示,
美國衛生研究院的實驗顯示,
成人的背頸部也有棕色脂肪,
同時,國衛院也讓五位研究參與者
在氣候控制室中入睡,為期四個月。
研究證明
溫度較低的睡眠環境
可以幫助入睡
五位實驗者的活動內容一致,飲食一致,
活動量、攝取的營養與熱量皆相同的情況下,
但入睡的環境室溫不同。
研究證明,溫度較低的睡眠環境
會使人體產生2倍「棕色脂肪組織」,
且胰島素敏感性也有所改變,研究團隊相信,
在室溫低的環境下入睡
可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疾病的罹病率,
也可幫助入睡。
並指出,在室溫24度時,是「最完美」的入睡環境。
在室溫24度時,是「最完美」的入睡環境
此外,教授進一步解釋,研究顯示,
當室溫較高時,透過儀器檢查,
發現人體內的棕色脂肪組織較少,
而當人們睡在較冷的環境當中,組織增加之外,
燃燒的熱量也更多,代謝也變快。
若有睡眠障礙者、家中有糖尿病史者,
都可將室內溫度稍做調整,換得更好、更健康的睡眠。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