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想對路上超你車還回頭咒罵你的人還以顏色?
想開除員工該怎麼做?
考慮採取任何行動前,先問自己5個問題,
幫助你做出最佳決策。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的道德智商(ethics IQ)有多高?
先別急著批判講道德太清高,
不妨來做做以下測驗。
■你發現朋友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
一手拿著菸斗吸大麻,另一手拿著伏特加。
你會怎麼做?
A 告訴他,你覺得公開那張照片不是個好主意。
B 絕口不提這件事。
C 按讚。
D 把照片複製到自己的硬碟中,
如果哪天他膽敢欺騙或背叛你,
就用來對付他。
■你在一家餐館吃午餐,
無意中聽到2 位同事在談論某位客戶,
而你們公司和該客戶的業務往來正遇到瓶頸。
他們不但頻頻提到客戶的名字,
也具體談到相關訊息。你會怎麼處理?
A 走到他們桌邊,
提醒他們別忘了保守業務機密的重要。
B 不理會。
C 把這件事跟主管報告。
D 用手機拍下來,上傳到YouTube 播放。
■你的某位員工不僅遲到早退,
還常利用上班時間上網購物、玩遊戲......。
幾個月前,你才開除了相同行徑的其他人。
不過,這名員工是你的好友的女兒,
而你已經跟她談過好幾次了,問題依然存在。
你會怎麼做?
A 開除她。
B 不再理會這件事。
C 再和她談一次,告訴她,
這是她改過的最後機會。
D 請你的朋友(她的父親或母親)
跟女兒談談。
這些狀況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都遇得到,究竟,
我們該如何判斷何者是最佳解決方案呢?
行動時可從5 個方面來思考:
◎ 這樣做會造成傷害嗎?
◎ 這樣做能把事情變得更好嗎?
◎ 這樣做尊重人嗎?
◎ 這樣做公道嗎?
◎ 這樣做是有愛心的嗎?
道德智慧的5 個原則
儘管我們都明白,
這些原則在日常生活具有關鍵作用,
卻又很容易忘記它們的重要,
轉而順著內心的衝動行事。
面對高速超你車還飆髒話的駕駛,
被激怒的你很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但是,這麼做的後果會是什麼?
自己的感覺更糟、
增加你和其他人受傷或死亡的風險、
很有可能因此被警察攔下⋯⋯。
如果當下能客觀地檢視情況,
相信你就不會去做一些讓局面變得更糟的事。
事實上,這5 個原則
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指引,
引導我們做出最佳決策。
這些原則兼顧法律、財務和心理層面,
也是倫理道德的首要精神,
構成了所謂的「道德智慧」
(ethical intelligence)的核心。
原則1:不造成傷害
不造成傷害是種不干預原則。
當心裡很想去做或去說一些會造成傷害的事,
具有道德智慧的反應便是要抑制那個衝動;
這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
當意識到有個對自己或對人的傷害即將發生,
就該採取行動,而非袖手旁觀。
原則2:讓事情變得更好
道德不只關乎你如何對待他人,
也關係到你如何對待自己。
對待自己的符合道德方式,
意味著要確保身體、心靈與精神受到滋養,
對自己感到滿意。
因為唯有先讓自己處於良好的狀態,
才有餘力為他人服務。
原則3:尊重他人
包括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喜好,
以及最重要的—尊重他人的權利;
換句話說,要「人所欲,施於人」,
由以下3 個部分組成:
捍衛隱私、據實以告、言出必行。
原則4:合乎公道
公道的本質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給別人他們應得的,
尤其是在下面這3 件事上:
分配稀有資源(例如時間)、
訓誡或懲罰、糾正不公道的事。
原則5:心中有愛
「愛」是人際關係中的防鏽潤滑劑,
不是絕對必要,
但有了它確實能讓事情運轉起來更順暢。
當我們運用道德智慧的前4 個原則時,
如果再加上一點仁慈、關懷和同情,
做起來會容易得多。
做出正確的抉擇
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道德智慧的5 個原則,
不妨回頭看前面的3 道測驗。
朋友的照片在幾個方面
違反了道德智慧的第1個原則「不造成傷害」,
而被傷害的正是他自己。
首先,如果他的老闆看到那張照片,
他可能會丟掉工作,或加薪升官再也無望。
其次,如果那張照片被人廣為散布,
未來的雇主也許會因此打消念頭。
身為朋友的我們有責任讓他知道,
他必須認真考慮移除臉書上的那張照片,
因為朋友的真正意義是:
努力幫助朋友糾正錯誤,
因為那個錯誤日後可能經常糾纏他。
同事討論客戶可能是一時疏忽,
如果聽到他們談話的人把訊息傳播出去,
那個訊息可能遭到扭曲,
最後傷害到甚至沒有介入此事的人。
即使訊息千真萬確,但畢竟跟客戶有關,
也應該為他人保守祕密,
道德智慧的第3 個原則「尊重他人」
正是要求這點。
此時你所能做的是,
私底下和這兩位同事談談你對這件事的關切。
不妨試試以「三明治讚美法」
來提出你的批評:
先從真誠和令人愉悅的事情談起,
讓他們放鬆心情聽你接下來要說的事,
然後聚焦在你觀察到的事物上:
「我剛才無意中聽到你們談論一位客戶,
或許餐廳裡的其他人也有聽到。
我相信你們並無惡意,
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然後期望他們最好的回應。
辦公室裡的人際 3課
1 與同事和諧共處
如何在辦公室依道德智慧來跟同事共處?
● 辦公室戀情可能會違反「不造成傷害」原則,
戀人雙方、同事、客戶和企業的聲譽,
都有可能因此處於受傷害的險境,
因此不論有多麼誘人,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無法抵抗誘惑的員工
不應在同一個團隊內工作,
道德智慧和具有權力不平衡特徵的辦公室戀情
是不相容的。
● 政治、性、宗教與金錢均屬於「可怕話題」,
都會激起人們強烈的情緒,
很難有理性的討論,
在工作場合裡討論這些話題
是缺乏道德智慧的,
因為可能會傷害工作上的關係,
並且無心於手邊工作。
● 面對惹人厭的同事,
具有道德智慧、和諧共事的做法,
是透過他們的目光來看世界,
體會他們承受的負擔,
有助於我們了解為何與他們相處會覺得不快。
他們的敵意往往只是受挫折的表露,
通常不是針對你而來,
如果你因此心懷恨意,其實對他們毫無影響,
卻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益,
最好將情緒放在一邊,
把心思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2. 好主管這樣當
如何以道德智慧對待權力比我們小的人?
●發揮道德智慧提出批評,不但能幫助對方,
也能避免自己變成是在炫耀權力。
批評應側重於對方能做得更好的具體事宜,
聚焦在行為上,對事不對人,
幫助他們回到正軌,
啟發或激勵他們有更好的表現。
● 如果公司要求你解雇員工,
把傷害降到最小的原則包括:
1.盡可能親自處理;
2.私下進行;
3.把全副心神放在對方身上,
不要中斷去做其他事;
4.要誠實,但不要表現冷酷;
5.不要倉促行事,給員工時間承受這個衝擊。
如果你認為解雇員工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符合公道的做法是仗義直言
並考慮其他做法,以幫助組織向前發展。
●只要實習生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
而非只是提供免費勞力,
那麼實行無薪實習仍是具有道德智慧的。
原則包括:
1.確保實習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2.如果你不打算付錢,
就不要讓實習生做雜事;
3.表達感謝,而且經常為之;
4.避免雇用朋友的子女;
5.及早告訴實習生將從實習中學到什麼,
以及不會涉及什麼。
3. 得體應對上司
如何以富有道德智慧的方式
回應上司不恰當的行為?
● 如果你的上司喜歡說些粗魯、
得罪人或低俗的笑話,
你有權利提醒他不要繼續這麼做。
萬一他不願意改變粗野行為,
就必須找公司相關部門人員
(通常是人力資源部門)出面處理。
● 面對上司的批評,
不要急著想打斷批評並為自己辯護,
不妨承認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誤。
收到有建設性的批評,
最好的回應就是「謝謝你」,
因為這個禮物能幫助我們成長。
如果是人身攻擊、
不當的發飆及其他形式的錯誤批評,
比較明智的做法是不理會那些抨擊,
而不是讓自己沉淪到那一類抨擊的水準。
● 當上司給了一個不道德的任務時,
此時具有道德智慧的回應方式是,
為孰是孰非挺身而出,
但也不要危及自身與上級的關係。
你可以拒絕參與,
向上司解釋為什麼那個任務是錯誤的,
然後尋找一種完成任務的方法,
且不損及誠信。
而面對上班愛打混的員工,
你其實已經建立了處理辦法,
就是請不斷犯錯的員工走路,
既然過去曾有先例, 比照辦理就好,
第4 個原則「合乎公道」
也會要求你要用同樣標準對待其他員工。
你和她父親的友誼和你的公司並無關聯,
把朋友硬拉進來是不恰當的,
形同把自己的專業責任推給別人。
以最好的方式過生活
「做?還是不做?」
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工作與生活中
遇上道德難題,內心充滿掙扎與矛盾。
道德智慧不等於鄉愿,它是理性的原則,
思考別人的判斷,
以及所有支持這些判斷的依據,
幫助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
都能做出明智決定。
工作上,它讓我們避開尷尬人際關係、
與難纏傢伙平靜共處、
批評與裁撤人員時阻止負面餘波,
還能聰明回應上司的不合理要求與行為。
生活中,它教會我們把時間
分給親近的人、區別吝嗇與節儉的界限、
善待自己的身體,
並且化解不公道帶來的憤怒情緒。
事業與人生若要順利美好,
不僅情緒智商要好,道德智商也很重要。
高情緒智商者的特質之一,
是能夠留意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高道德智商的人則懂得正確處理這種感受,
不僅能明辨是非,也有勇氣去做對的事。
可以說是最實用、最有價值的一種做人處事智慧。
考慮採取某個行動時,
不妨先問自己道德智慧的5 個問題;
想理清一團亂的職場人生,
就從道德智慧的5 件事開始。
更多內容請參考最新一期雜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