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看過《辛德勒的名單》這部經典電影的人都知道,
電影講述一位德國商人,
在二戰納粹 屠殺猶太人期間,
如何用自家工廠 拯救超過 1100名猶太人的心血過程。
而在波蘭,一位叫艾琳娜·森德勒,
身高不到 150公分的矮小女子,
卻足足超過辛德勒的 2倍以上,
真實地在二戰期間從納粹魔掌中救出 2500多名兒童。
她不顧危險,從華沙的猶太封鎖區救出兒童,
為孩子提供假文件、身分、
幫助他們尋找藏身之地。
被國際嘉許為「國際義人」、
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肖像被印在波蘭的紀念銀幣上。
(往下看看, 她偉大、感人的故事...)
爸爸為醫治窮人而犧牲,
成了她一輩子的榜樣。
1910年 2月 15日,
艾琳娜·森德勒( Irena Sendler)出生於波蘭 華沙,
她的爸爸是華沙小鎮唯一的醫生,
一生都在盡力救治窮困的病人。
7歲那年,她爸爸為了救治傷寒病人,
不幸感染去世。
臨終前,他對艾琳娜說:
「如果看到有人溺水,
即使你不會游泳也應該努力去救他。」
她謹記父親的叮嚀,一輩子都在奉行這句話。
戰爭開打,看見被殘酷虐殺猶太人,
她決定出手相助。
1939年德軍侵略波蘭,
身為護士的艾琳娜,
原本在華沙社會救濟局,
負責清查衛生環境,防止斑疹傷寒擴散。
後來,她目睹猶太人在集中區遭受的殘酷景象,
毅然決定站出來,以工作的名義當作掩護,
提供猶太人 衣服、藥物、食品和金錢,
協助猶太兒童逃生。
即使她知道 幫助猶太人,
被發現的話,會讓她跟家人全都賠上性命...
(圖片來源)
冒險潛入集中營,
把孩子藏到屍袋、棺材裡偷偷救走。
身為護士的她,潛入集中營內部,
看著一夜之間,無數被殘忍殺害的家庭,
帶給艾琳娜相當大的震撼。
她想盡一切辦法帶孩子逃離死亡之地,
她把孩子裝扮成斑疹傷寒患者,
年紀小的就藏到擔架下、垃圾袋、屍袋、棺材裡,
年齡大的,她就試著讓他們從下水道、牆洞逃走。
救出 2500多名兒童、
為他們製作聯繫父母的名單。
她為孩子偽造姓名和出生證明,
將他們送往孤兒院、修道院,或寄養到平民家庭中。
為了避免檢查時出錯,
她細心的教孩子記住新的身分、習慣、
甚至天主教禱告詞。
經過連續 18個月的不斷冒險救援,
艾琳娜從集中營救出了 2500多名兒童。
還製作了一份名單,
紀錄每個孩子的真實姓名、假的新身份,
讓孩子在日後有機會能和家人重新聯繫。
(圖片來源)
最後還是被納粹發現,
送進監獄、雙腿被打殘...
也不說出任何兒童的下落。
1943年10月,
納粹發現了這個拯救猶太兒童行動,
德國士兵 包圍了艾琳娜的房子。
危急時刻,她把名單交給屋裡的一個同事,
讓她放在內衣褲中安全地帶了出去。
而艾琳娜卻被關進了帕維亞克監獄,
她遭到納粹 嚴刑拷打,
被用錘子和老虎鉗砸碎、夾碎腿骨和腳骨,
但她怎麼樣都不透露任何孩童的下落。
納粹發現問不出情報後,艾琳娜被判處死刑,
所幸,在行刑前的最後一刻,
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收買了劊子手,
才讓她僥倖逃過一死。
(圖片來源)
死裡逃生、隱姓埋名到納粹瓦解,
找回兒童名單,協助孩子尋找父母。
逃出來的艾琳娜,改名換姓,
開始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
直到納粹從波蘭撤出。
她取出了那份,
被藏在朋友公寓外蘋果樹下的名單,
交給波蘭猶太人中央委員會,希望幫助孩子尋找父母。
只是遺憾的是,
幾乎所有孩子的父母都已被殺害或失蹤,
只有少數的幾個孩子找到了親人。
(頒獎儀式上與當年營救的孩子合照 / 圖片來源)
「有人溺水就去救,無論信仰或國籍」
一生低調行善,更顯偉大。
艾琳娜拯救 2500多名猶太兒童,
她卻十分低調、很少向人提起此事。
直到 1999年,
4名美國高中生在完成老師佈置的調研作業時,
發現森德勒的事跡,才廣為宣傳。
她說:
「我只是做了平常的事情。我其實本應該能夠救更多人。
這份遺憾將留在我的一生,直至死去。」
2006年,96歲高齡的艾琳娜,
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紀念儀式上接受榮譽勳章,
出席儀式的許多人都是她當年營救的猶太兒童。
同年 10月,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2008年 5月 12日,
艾琳娜在波蘭逝世,享年 98歲
去世後,波蘭民眾在她的畫像前燃點蠟燭,
紀念這位女英雄。
(圖片來源)
直到她離世前,
她都還對自己沒能救出更多孩童而自責...
原來一個人的力量,也能改變世界!
他們的付出,只為在有生之年,幫助需要他們的人:
- 從排長當到 1星少將的羅紹和,卻選擇提早退伍,替 5千位孩子奔波,因他也出身窮困、也住過育幼院...
- 「我老了,不想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82歲的葛玉霞,在台東寫下 最令人不捨的故事
- 放棄終身俸,33歲重讀高中,又花了2年考上台大醫科的王鎮華 只為 回到花蓮,做一個能「助人」的工作!
- 留美碩士 回歸台灣,只為了守護深山裡的孩子!邢禹賢:「教育,是改變的力量」
- 63 歲賴金蓮,老伴走了,卻繼續獨自經營麵店,只為幫助清寒的孩子:我不做了,他們餓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