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該如何閱讀一本書?
甚至短時間能吸收許多書籍的知識精華呢?
韓國暢銷書《一讀一行》作者,
也是韓國最大閱讀網站「Awesome People」
創辦人柳根瑢 (Ryo-Keun Young)認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閱讀跟書寫是一體兩面,
只有寫,
才能讓知識存活。
閱讀的終點,就拿起筆寫吧!
讀書與書寫密不可分。
可能有人會抱怨:
「要我們讀書已經夠煩了,
竟然還要我們書寫?
是不是要求太多了?」
大家要知道,
只閱讀的人
絕對無法贏過既閱讀又寫作的人。
朝鮮茶山丁若鏞曾說,
閱讀時常抱懷疑之心以及做紀錄的習慣,
有助於提升思考能力,
進而讓學問有所成長。
一本書不是隨意翻閱就了事,
要將好的內容加上自我想法一起記錄下來,
賦予自己再三領悟的機會。
閱讀只能被書中的思想洗腦
寫,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
腦科學家金大植
也用以下這段話強調寫作的重要性:
閱讀時盡可能地拿著筆
在空白的地方做筆記。
書中寫著的是別人的想法,
閱讀只能被書中的思想洗腦。
寫下自己的想法與註釋,
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
要融會貫通書本內的內容,
書寫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讀才能寫,
有寫才能有變化。
此外,
《用書本擄獲人生》的作者李碩然也曾說:
只閱讀、不書寫,
就好比將鉛筆削好再放進筆筒一樣。
閱讀跟書寫是銅板的兩面,
有讀才能寫,
有寫才能有變化。
閱讀的終結不是只停留在「讀」,
而是要以書寫完結。
韓國有句俗語說「騎上馬就想抓住賽馬」,
就是指
「才學會騎馬,就想要騎賽馬」的意思,
比喻慾望沒有盡頭。
而閱讀的慾望
最終是要延伸到書寫的慾望,
因為閱讀的終結不是只停留在「讀」,
而是要以書寫完結。
為了培養思考力、
為了將他人的知識吸收
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
從現在起就要讓閱讀與書寫成為習慣。
遲鈍、貧乏的筆記可以勝過 聰明的腦袋
我很喜歡茶山說的「鈍筆勝聰」,
也就是
「遲鈍、貧乏的筆記可以勝過聰明的腦袋」。
曾經是問題兒童的我,
之所以能夠出書,
全是因為養成閱讀與書寫的習慣。
光靠閱讀,
無法明確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唯有動筆書寫才能獲得新的體悟。
柳根瑢的BEYOND學習法,
第六招 Dream:
記錄夢想,化為行動
光有夢想,
贏不過付諸實踐的人
光靠想像,
並不能讓美夢成真。
沒有行動、沒有紀錄的想像
不具任何意義。
人們往往會天外飛來一筆,
一時興起某個遠大的夢想。
實際將夢想牢牢記在心上,
每天為了達成夢想
而努力不懈著的人極其稀少。
我殷切盼望你除了說與想像之外,
一定要用紀錄和行動
為自己的夢想裝上翅膀。
將希望達成的目標,
一一詳細記錄在讀書筆記上
除了讀書計畫外,
我會將希望達成的目標
一一詳細記錄在讀書筆記上,
如考取資格證、運動、海外旅行等,
並為了達到目標馬不停蹄。
每年檢視目標達成率時,
我都會驚訝地發現,
即使在計畫時間內未完成的目標,
也多半都會在兩年、三年後一一實現。
《一日十分鐘的閱讀力量》中
也描述類似的經驗談:
最讓人驚訝的是,
這樣寫下的紀錄會一個個實現,
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確實達成,
也會出現幾乎相近的樣貌。
時間越久越能看出結果,
偶爾也會出現
令人雞皮疙瘩掉滿地的完美達標。
腦容量是有限的,
不用筆記下來只會化為烏有。
紀錄與實踐的力量極其強大,
因此有想完成的事情不要用大腦記,
要用筆寫。
腦容量是有限的,
不用筆記下來只會化為烏有。
此外,
必須無條件付諸行動,
不是「想要」「將要」,
而是要有「馬上做」「無條件去做」
「直到實現為止」的決心。
閱讀、記錄、敘述、想像,
然後化為行動,
你夢想的所有事情,都將會成真。
本文出自《一讀一行》
譯者:葉雨純
出版社:如何
本文由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鈍筆勝聰」閱讀跟書寫是一體兩面!只有寫,才能讓知識存活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