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文/黃郁棋
今天有一條新聞,很多鄉民看完後樂了:
《強國學者批台灣資訊封閉!
網友:哄堂大笑》。有人諷刺的說,
「說個笑話:中國說別人資訊封閉。」
也有更多人說,等中國大陸可以上Google、
上臉書再來說吧。事實上,
這位學者(金燦榮)談的
根本不是台灣 資訊封閉,
而是在說台灣的「媒體亂象」!
繼續看下去...
台灣,完全是一個「封閉小島」!
與其被《自由時報》的標題給誤導,
還不如直接看該場演講的逐字稿,
我摘錄「信息封閉」這一段給大家看:
我去過台灣好幾次,有一次待了一個月,
回來人就傻了,為什麼?
台灣的消息都是垃圾消息,
完全是一個封閉小島,
信息是很多,但都是 垃圾信息。
比如說,18樓有個人扔一個垃圾袋
把一個過路的女人砸傷了,
然後就查是哪一家,一天都是這個消息。
或者一對情侶開車太快撞死了,
幾個小時都是問悲傷欲絕的父母,
問人家痛苦不痛苦,搞得人家都要打記者。
所以你待一個月肯定人傻了,
外面發生的很多事,比如金融危機,
重大的決定 人類命運的事件 是不知道的,
是獨特的一種信息封閉。
通過給你灌滿了垃圾以後,
你沒有空間、時間 來接受
「有價值」的信息,
所以他們那邊是很奇怪的一種信息生態。
雖然美國是自由之家,
年年把台灣的新聞自由排第一,
但是你在那生活一禮拜
就會知道人就是傻子。
一個國家、兩種智力...
現在網民的總結是,每當跟台獨分子對話,
就感到一種智力的優越感,
「一國兩智」,一個國家、兩種智力,
擔心回來以後拉低中國人的平均智商,
這個挺危險的。最近就有一種說法,
因為環球時報和上海社科院有一個網上調查,
有85%的人支持武力解決,
結果他們就講大陸哪有什麼民意,
都是共產黨操作的。這非常蠢,
以後唯一能保護他們的,就是大陸民意,
結果竟然說沒有,「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會死,
我看他們就是在死路上走。
不過這就成全我們習老大的第二個心願,
把台灣回歸祖國,所以我大膽推算
有可能習總任期結束的時候
南海、台海一起解決,
這就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復興。(金燦榮)
如果你有看完這篇逐字稿,
應該就不會認為「哄堂大笑」
有那麼好笑了。因為,
這位對岸學者說的,
其實骨子里根本不是什麼「資訊封閉」,
他也不是傻子,
當然知道台灣上網不必翻牆;
他談的東西,根本是 台灣的
「媒體亂象、媒體 無腦化!」
台灣不封閉,封閉的是「人心」!
這個問題,你能否認嗎?
是的,台灣資訊很開放。
我們沒有防火牆,
我們也沒有人會阻止你
去關心世界消息;只不過,
也沒有人會陪你一起關心就是了。
我們很開放,只是沒人去利用;
我們很自由,
只是大家喜歡擠在一個角落,
相互批判對方的不是。
台灣封閉的 從來就不是信息、
不是硬體、不是網路,而是人心。
那麼,為什麼台灣的「媒體亂象」
始終無解呢?我認為,
這一切與今天台灣人的生活習慣、
上網習慣脫離不了關係。
這已經成為了台灣人系統性的問題,
不單單是「台灣人不愛看國際新聞」、
「媒體做營養新聞沒人看」、
「媒體賺不到錢」這麼單純了:
過去與現在的 習慣,天差地遠!
一、在過去,我們的上網模式多半是這樣的:
先有某種需求,接著上網「找」東西
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若想要同時
「一對多」的與人進行交流,
就依照興趣去論壇、BBS站定居。
毫無需求、毫無目的 瀏覽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現在
已經越來越少見,今天的台灣人
習慣抱持著「毫無需求」的心態,
在社交網站「毫無目的」的瀏覽,
尋找「刺激眼球、獵奇、喚起興趣」
的東西去閱讀觀看。
這會導致什麼問題呢?
「只有可以刺激眼球、獵奇的東西,
才能得到更多的點擊、更大的觸及率,
媒體也只有做這種新聞才能賺到錢。」
這種刺激的內容、色情的內容、
誇大的內容,自古以來「就有人看」,
並非今天的讀者就比較沒水準、
以前的讀者就比較關心重大消息。
差別在於,報紙並不會因為
「國際新聞」比較少人看,
就自動從大家的眼前消失啊!
臉書的演算法,
會讓大家「只看到 最多人看的消息」。
假設今天臉書出現在20年前,
媒體亂象、只剩下垃圾消息
填滿大家腦袋的情況,依舊會發生。
(臉書演算法的價值觀。)
是演算法 不讓你看「營養的東西」
二、看出來了嗎?
不是媒體不給你營養的東西,
是社交網站的 演算法
「不讓你看 營養的東西」!
三、為什麼這情況在台灣最嚴重、在其他國家反而還好?
臉書演算法造成的影響,是遍及全國的。
因為台灣是 臉書滲透率
「世界第一」的地方,
四、或許你會問:媒體不只有網路啊,
為什麼電視也開始無腦化了?沒辦法,
因為社交網站不但主導著
「只給你看不營養新聞」這件事,
同時還 主導著「全台灣的 新聞走向」。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今天全台灣都在關心寶可夢Go,
你電視台能不受影響嗎?
對新聞來說,影響越多人的消息越重大,
社交網站決定了什麼消息
最多人關心,等於間接主導了電視、
報紙媒體的內容走向。
(就連《TIME》都報導台灣的寶可夢現象。)
不是 取決於人,是取決於「演算法」
所以,大家不必再辯論
「到底是媒體先沉淪,還是讀者先墮落」
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
沒有氨基酸,一切都是屁。
今天台灣的媒體亂象,
根本不是取決在「媒體」
或是「讀者」身上,而是取決於演算法。
然而,都怪臉書也沒道理,
因為臉書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聞蒐集站」,
它的本質是方便的社交工具!
如何傳遞「營養的新聞」,
從來就不是 臉書的工作,
教育大眾也不是臉書的工作,
臉書的演算法只是確保大家
都能看到「多數人關心」的事,
讓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更強、更有話聊。
是台灣人自己依賴臉書
到了一種病態的境界,就算不社交,
也依賴臉書來餵養你一切知識、資訊,
這個不出問題才怪。
雖然說我現在完全是「靠臉吃飯」(臉書的臉),
但我還是打從心底希望:
大家可以培養
更多「臉書、批踢踢以外」的 資訊來源,
不要讓社群 成為你的 唯一。
是的,你可以在臉書上打屁、
在批踢踢上打嘴炮,
在Mobile01聊手機,
在卡提諾論壇看狂新聞
(呃,請把狂新聞當喜劇看);
但是除此之外,你必須要有
獨立於社群之外的「資訊吸收」管道。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Money編輯/ 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