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張國洋
目前整個台灣社會
充滿了抱怨與不平的心情,
很多人在過去幾年中
持續抱持著非常負面的情緒走到現在。
雖然很多人總覺得是因為大環境不好、
政府施政不良、社會環境不公平,
導致了整體幸福感的降低。
只是,我覺得一味把幸福
寄託在政府與他人身上,
似乎也太過被動了。
我們自己還是有些事情可以做的!
雖然物質以及薪水
對於幸福感的提升確實有幫助,
可是另一個能讓我們
在任何處境都能堅持下去的關鍵,
反而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自己有五個原則,
覺得對於建構一個
平衡的人生觀有些許助益,
在此分享出來給大家。
或許也能讓一些總覺得
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朋友
能嘗試找到生活的重心,
並以一個更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
1. 每一人生決定,
盡量以提高未來自由度為原則
快樂的關鍵在於
你有多少選擇的自由。
所以對我而言,任何人生決定,
該考慮的唯一要素就在於:
【這決定能讓自己未來
擁有更多選擇,還是更少選擇】。
(這概念之前好幾篇文章其實也提過了,
舉例而言,你薪水不高,
若勉強自己去買棟房子,
雖然有個自己的家,
但也意味著
你將失去隨意轉換跑道的可能。
或是某個工作薪水雖然略高3000,
可是長期而言
自己的專業將很難持續進步,
公司組織又很難讓外人打入核心,
那我就不會選擇。
畢竟眼前的短利,
永遠不能犧牲掉長期的自由度!
這不管在我選職涯、做投資、
跟人往來,都是用同樣的原則思考:
任何選擇都要能拓展將來自身的自由度,
而非因為任何理由縮限自己的自由度。
2. 盡量讓自己能不依賴別人
依賴別人就得看別人臉色,
別人心情好幫你多一點,
別人心情不好可能
就得低聲下氣才能得到他的幫忙。
所以如果能盡量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那就越來越不需要看人臉色。
當然,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甚麼都自己來,
這社會分工又這麼細,
甚麼都自己學肯定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折衷的方式,
就是當你需要依賴別人的時候,
預設就該以【交換為前提】。
這意思是說:
盡量減少靠人情的依賴,
而是以合作或雇用的方式進行。
我其實也是這幾年開始的體會,
以交換為前提的人際關係,
才是能走得長久的,
也彼此最不會失望的關係。
(交換未必是錢,
但最少你也得付出一些
對方覺得有價值的東西)
而且這還有幾個額外好處。
一旦你預設找別人幫忙時會打算花錢,
你就會直接找那個領域的專業,
而不是只是找個稍微懂的朋友來。
而當這是一個商業往來的依賴,
你就能做「合理的要求」。
不會心裏覺得:對方只是來幫我一下,
多要求好像很失禮;
到最後僅得到一個不完整,
又欠了人情的東西。
而且當你預設合作都是商業性質的往來,
你也會督促自己要想些
能讓別人也受益的代價
(實在想不出就付錢最簡單),
也會逼著自己得不斷成長
以便提升對他人的價值。
總之,這通常就能避免
後續因為人情造成的不愉快,
也能讓自己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3. 對別人好,但不要預期回報
造成不快樂的另一個因子,
常在於期待的破滅。
幫助了別人,
並期待對方提供某種形式的回報,
這種期望通常最後都會失望。
朋友找你幫助,
你若想幫就幫,若有困難就直講。
不要期待幫助別人,
將來能因此回收,
也不要因為對人有恩,
就預期將來別人會為你做牛做馬。
最好的方式,
是在如果有需要幫助別人的同時,
就認定對方根本不會記得。
這樣萬一之後對方
有因為自己的好心做任何事情,
那反而會產生喜悅感。
如果時時刻刻都記得自己幫過誰,
誰該回報自己,
或是誰對自己怎麼樣,
那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4. 先想最壞的狀況,
讓真實Surprise你
很多人容易被現實驚嚇,
因為他們總是對計畫過度樂觀。
但也可能因為我是做專案起家的,
經歷各種意外後,
我已經很多年不再相信
這世界上有誰能做出天衣無縫的計畫。
更何況大部分人
對於未來的預估總是過度樂觀、
總是假設意外不會發生,
所以計畫做的草率至極。
草率的計畫當然
結果往往都不如預期,
很容易就會感到失望。
我發現有個人生態度很有用:
就是盡量把未來想的悲觀一點、
把可能最壞的狀況都想過。
也就:【假設XX事情發生,
會不會打垮我?】
舉例來說,
假設我想開間咖啡廳,
那就先做些糟糕的假設。
問自己:如果開業三個月
都沒甚麼客戶來,這會不會打擊到我?
這機率似乎是有的。
所以就會督促自己繼續想:
我該準備多少錢當準備金度過難關?
我該預期低潮多久?
然後可能就又會想:
別人通常都要
花多少時間建立客戶認知?
這些悲觀的問題
會督促自己開始去研究、去收集資料,
就能避免自己一廂情願或是過度樂觀。
你知道現實後,
自然會把建立客戶知覺
所需的時間想保守一點、
努力準備的充分一點。
而當你思考保守、先想最壞,
往往會發現實際沒這麼嚴峻。
總之,讓現實讓你感到
「喔~ 原來事情沒想像的糟糕呢。」
這樣也就容易快樂了!
5. 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
人生當然不免還是會碰到挫折、
碰到失敗、碰到被別人欺騙、
被別人拒絕、被別人傷害。
這些我承認,都會讓我們失落、
也會讓我們難過。
可是,我覺得我們每個人
要具備某種「積極性」,
就是永遠不能讓這些挫折打敗我們。
我們遭受挫折,
但我們也得從每次挫折中學到教訓。
而所謂教訓,指的是
【我能做甚麼,
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比方說工作上吃了虧,
那我就得回來好好想一遍,
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
我該做哪些處置。
比方說,早一點報告老闆、
早一點去催承包商的進度、
避免沒有文件的情況下答應某些事情、
或是訓練自己說不的能力。
總而言之,
總有些甚麼是我可以強化的。
而把這些地方找出來,
改造自己,
下次就可以避免同樣的問題了。
最糟糕的態度,是把問題外部化:
都是對方不好、都是政府沒有把關、
都是財團欺負我們、都是資方邪惡、
都是男人好色或是女人愛財。
問題要外部化,
你永遠可以找到無數的理由
以及無數的對象可以責怪。
可是這無法避免下一次的問題發生,
你也永遠可能
重複在同一個問題上不斷跌倒。
但這就很可惜了,
畢竟靠別人總是沒用的,
人最終能依靠的永遠只有自己啊。
文由 大人學 授權轉貼,
原文出處:讓自己容易快樂的五個生活態度
作者名稱:張國洋
CMoney責任編輯:Sally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