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閱讀不僅可以緩解孤獨、
排遣寂寞,也能讓你徜徉書海的同時,
經歷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後學生時代,
我們沒有機會再走入課堂,
但可以透過閱讀不同題材的書籍
或是吸收各方面的知識,
不斷充實自我、養成習慣,
久而久之閱讀便會發生作用,
從裡到外,日積月累,終會收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網路書店崛起,
實體店面被趨勢淘汰
帶孩子去圖書館的路上,
有一家小小的書店。
我們從圖書館回來時,
常常去那裡找書看。
書店位於街角,
大約十幾個平方的面積,
在這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
宛如一片淨土,安靜地存在著。
店主是一位50多歲的大叔。
聽他說這家書店傳自他的母親,
已經經營了四十多年。
書店兩邊的咖啡店和服飾店,
多年前都曾屬於他們家。
十多年前,母親去世後,
他接手書店,
但那時互聯網已經興起,
買書的顧客越來越少,
為了維持營生,他將書店一分為二,
一半出租給了咖啡店。
後來,不得不再分割一部分,
出租給了服飾店。
「有一些老顧客還是會常常來,
但新顧客越來越少了,
不知道哪一天,我要直接關店了,」
大叔說。
今天再經過時,它真的關了。
生存空間壓縮,
國內外無一倖免
女兒看到這家書店已經變成了鮮花店,
不解地問:媽媽,
為什麼書店不見了呢?
面對女兒的疑問,
我竟無言以對。
雖然,我心裡清楚,
現在受網路衝擊,
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澳洲如此,
國內也難以倖免。
書店的消失,
是因為人們「不讀書」?
前一陣子,
上海季風書店關店的消息,
曾讓不少讀書人心生唏噓。
但書店的消失,
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不讀書」了嗎?
國內一位在媒體工作的朋友,
曾經說起過一個資料,近年來,
國內圖書出版物的銷售。
也就是說,
是消費習慣的改變,
逼退了實體書店。
並不是大家真的不讀書了。
與書相伴,
覓得片刻恬靜
如果這是準確的資訊,
那麼,這總是一個好消息。
無論是到書店選書,
還是在網上購書,
在這平凡瑣碎的生活裡,
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與書相伴的時光裡,
尋得片刻安靜與恬淡。
閱讀的意義何在?
(一) 到河邊去打水,
便懂得其道理
英文版知乎 Quora 上,
看到過一個故事,
談閱讀的意義何在。
一位老農夫與他年輕的孫子,
住在一個農場,
爺爺每天起床後,
會坐在桌子旁閱讀《聖經》。
一天孫子問:「爺爺,
我試著像您一樣讀《聖經》,
但我不能完全理解它,
而且,我一合上書,
就忘記內容了。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
爺爺拿出一個裝煤炭的籃子,
讓孫子到河邊去打水。
孫子來來回回嘗試了很多次,
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籃子裡根本存不住什麼水。
他去質問爺爺,
爺爺提醒他看看籃子裡面。
孫子一看,原來骯髒烏黑的籃子,
已經被他來回裝的水,
洗得乾乾淨淨!
爺爺說:孩子,
這跟你讀書的時候,
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
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
當時可能不理解,
或者看完就忘記了,
但其實,
閱讀已經在你的身上發生了作用,
從裡到外,日積月累,終會收益。
(二) 李嘉誠: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改變自己
閱讀應該是這個世界上,
門檻最低的一種改變自己的方法了。
華人之光李嘉誠先生,
中學沒畢業,
12歲當學徒,
15歲就開始掙錢養家。
他接受訪問時回憶,
那時每天白天工作之後,
晚上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
學完的舊書再拿去賣、
換購「新」的舊書。
同時還會到夜校進修,
補習知識。
同為創業者,
有些人一夜成功,
但只是曇花一現,
幾年的光景就消逝不見了。
數十年如一日,
保持睡前閱讀的習慣
而李嘉誠的企業王國,
能叱吒商業世界幾十年,
與他喜歡讀書學習,
時時求新知的習慣分不開。
如今已經88歲高齡的李嘉誠,
幾十年來,
一直保持著晚上睡前閱讀的習慣。
他每晚都會看一個小時的書,
主要是歷史、哲學、
科技類書籍還有經濟類的雜誌。
每天早上,
李嘉誠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
就是翻閱秘書準備的當天報紙。
然後開始聽新聞報告,
瞭解世界趨勢、
瞭解商業社會發生了什麼。
也就是說,從起床開始,
晚上睡覺結束,
李先生的每一天,
都在不停地閱讀、學習、
探求新知。
談及成功秘訣,
他曾經在電視上,
鄭重其事地告誡大家:
「知識並不能決定一生財富的增加,
但機會一定會增多,
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途徑。」
(三) 高曉松:
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曉松奇談》和《奇葩說》節目,
讓人們見識了高曉松的
淵博學識和豐富的知識儲備。
有人形容他: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典範,
非他莫屬。
但高曉松的成名,
早在20年前。
那時他引領的校園民謠風潮,
至今讓70後80後們津津樂道。
後來的一次「酒駕」事件,
也讓他首次走進了輿論風暴中。
監獄生活,
讓他提早開始退休願望
2011 年,正處於人生第一個
巔峰上的有志青年高曉松,
涉嫌醉駕導致違章事故。
「醉駕」行為被證實之後,
他沒有辯解,沒有推諉,
老老實實認了罪,
開始了自己長達六個月的監獄生活。
這半年時間,
高曉松是怎麼度過的呢?
他入獄之後,
首先開始看《大英百科全書》。
他說多年來一直都有把
《大英百科全書》看完的想法,
只是長期為瑣事奔波,
本以為這個願望要到 60 歲退休才能實現。
「沒想到看守所小小的閱覽室裡,
竟然有沒開封的一整套,
我現在才看到B字頭。
光記筆記就已用完了一根筆芯,
因為監獄裡只允許用筆芯寫字。」
除此之外,
高曉松還在好友馮唐的建議下,
著手翻譯加西亞·瑪律克斯的原著作品,
同時創作了一本詩集和一個劇本。
出獄後,
運用才學開創知識類脫口秀
出獄不久後,
高曉松就開始了《曉說》的錄製。
在這檔開創先河的知識類脫口秀中,
他即興說歷史、評人物、
論文化、談熱點、看世界,
深受網友追捧熱議,
也成為當之無愧的知識網紅。
作為娛樂圈難能可貴的「清流」代表,
高曉松的才氣和學識,
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書香門第的家庭環境
給了他從小博覽群書的條件,
但如果長大後的他,
將閱讀習慣丟棄,
從前再豐富的知識積累,
也無法達到如今能夠旁徵博引、
出口成章的厚度和廣度。
讀書就像吃飯,
不是追求,是生活
對高曉松來說,
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他說對自己而言,
讀書就像吃飯,
不是一種追求,
而是一種正常的生活。
談及讀書的意義,
他說:「讀書,
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
什麼叫詩和遠方?
就是讓自己更遼闊。
而讀書,
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不讀書的人,
眼界和格局,由別人決定
很認同蔣方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人不看書,
那麼他的價值觀,
就由他的親朋好友來決定。」
不讀書的人,
沒有辦法從多元的途徑,獲得新知。
他的一切認知來源,
要麼來自電視網路媒體,
要麼就來自身邊人的八卦。
他的眼界和格局,
也因此由別人決定。
經常使用手機APP的人,
不難發現,
你每天看到的新聞和熱點
推送都是同一類的。
若你喜歡看八卦,打開手機,
八卦資訊會鋪面而來;
你若多點擊幾次足球或者經濟,
那麼足球和經濟類的推送,
就會自動顯示在螢幕上。
生活變方便,
卻侷限了你的視野
這種自動定制,
快捷方便,連手指都不需要動一動,
就有人為你生成。
但弊端也顯而易見,
你每天接觸到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的,
若經常依賴它成為你的資訊和知識來源,
可想而知,
你的眼界和格局只會越來越窄、
越來越片面。
被別人觀點左右的一生,
是很可悲的
這樣過完一生,
也許不鹹不淡,不痛不癢,
但被別人的觀點和是非判斷左右的一生,
卻是很可悲的。
新聞媒體和親朋好友輸出的價值觀,
也許能讓你接地氣,
閱讀,
可以讓你保留著難能可貴的仙氣。
只有這份仙氣,
才能讓你人群中脫穎而出、
釋放出你的專屬氣質,
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你的人生格局。
當閱讀變成習慣,
就是寄託你心神的東西
臧克家說過:
「讀過一本好書,
像交了一個益友。」
這位元益友,可以藉由文字,
激蕩你的心靈,刺激你的思考。
一個人,沒有閱讀的反復錘煉,
他的大腦會越來越懶惰,
他的眼光會越來越膚淺,
漸漸地,他的思想也會停滯不前,
成長自然難以實現。
當閱讀形成一種習慣,
那麼它就是一種在閒暇時
可以寄託你心神的東西。
你就不會害怕寂寞和獨處,
相反地你會珍惜難得的獨處時光。
享受在這段閒暇裡,借書本和文字,
與來自不同閱歷、不同年齡、
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之間,
進行的深度對話。
閱讀不僅排遣寂寞,
也能徜徉書海,
給予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另一股娛樂圈清流代表黃磊,
也說起過自己是如何享受閱讀的。
他說「一個人,關起房門,
拿本書讀,便會貼近自我。
這種時候會感到心安理得,
不覺得孤獨。」
其實,閱讀不僅可以緩解孤獨、
排遣寂寞,也能讓你徜徉書海的同時,
經歷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後學生時代,
我們沒有機會再走入課堂,
閱讀文史哲,
可以讓我們保持思路清晰、思維敏捷;
平凡人物做久了不免乏味,
閱讀名人傳記,
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啟迪;
我們沒有錢沒有閑四處遊山玩水,
閱讀遊記,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視野,
瞭解不同的風土人情;
無論是職場小白還是職場精英,
職場類書籍提供的一些可行性建議,
可以幫助我們繞開一些彎路;
月光族房貸族啃老族們,
多看一看理財書籍,
或許可以學到合理分配收入的技巧方法,
早日走向財務自由。
住宅裡沒有書,
猶如房間沒有窗戶
英語中有句說法:
A house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room without windows.
住宅裡沒有書,
猶如房間沒有窗戶。
有書的房間,
才能滿室生輝。
而看書的你,
才能在每日忙碌奔波的瑣碎生活中,
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希望。
看更多好文,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 謙虛是種美德,但弱肉強食的世界裡,你最好不要太客氣!
- 為什麼老闆寧願請新人,也不願意慰留老員工?那些會管人的老闆,其實都是這樣子想的...
- 給努力工作的你的一封信:沒有離不開的公司,更沒有換不掉的老闆… 不適合,就快打包走人!
- 「80% 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職場交流,一定要注意這八大原則,真後悔太晚知道...
- 很多員工「離職」不是為了錢!這 8 點 說到心坎裡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 Angela大世界小生活,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Winni)
作者Angela簡介: 座標澳洲悉尼,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微信公眾號:
Angela大世界小生活(ID:Angelama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