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勤奮程度決定你的機運!人的一生,有 7 次成功的機會...你錯過幾次了?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1-02 10:32
  • 更新:2018-07-17 09:18

勤奮程度決定你的機運!人的一生,有 7 次成功的機會...你錯過幾次了?

(圖/shutterstock)

 

一個人最可怕的,

高看了自己,

就是錯把運氣當能力。

這句話聽在我耳裡,我深以為然...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 | 這麼遠那麼近 來源 |
公眾號:這麼遠那麼近(ID:yuanjin0412)

 

許多時候我們都把一時的運氣,

當做了自己的能力

在前兩年股票有過幾次牛市,

很多人匆忙入市,

我的朋友小胡就是其中一位,

他將自己辛苦多年的積蓄全部投入其中,

還到處舉債借錢,

前前後後投入了近 200 萬。

一開始是賺錢的,

小胡那段時間總給我打電話,

勸我跟著一起炒股,

說他一個星期賺了 100 多萬,

說自己有內部的消息,

說別人都跟著他選擇股票,

誇他有眼光。

某次和小胡聚會,他意氣風發,

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一技之長,

儼然一副股市專家的做派。

小胡也勸過我入市多次,

我都婉言拒絕了,

我一再表示自己不是炒股的料,

心眼又小,根本不適合賺這種錢,

小胡鄙視我,說我一點都不知道抓住機會。

 

成敗都是一念之間,

有時往往都是運氣而已

後來好景不長,

股市情況開始急轉直下,

本來每天都是漲停的股票,

接連多日每天跌停,

小胡著急地給我打電話,

問我該怎麼辦。

我勸他趁著損失還小趕緊拋,

小胡咬咬牙說,不行,

我覺得過幾天肯定漲回來,

我做過分析的,這幾隻股票後勁特別強。

然後,股市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黑暗期,

那時我給小胡打電話都無人接聽,

發信息也不回,我擔心他出什麼事,

給他老婆打電話,

這才知道,小胡的股票都賠光了。

兩週後,小胡約我見面,

一見到他我心裡暗暗吃驚,

他整個人消瘦了一圈,

兩個烏黑的黑眼圈,格外憔悴。

小胡說,剛從醫院回來,

醫生說他有了輕度的抑鬱症,每天失眠,

就盯著電腦屏幕看著那些數字蹭蹭的往下掉,

一天十幾萬塊像是水蒸氣一樣蒸發,

而自己根本沒有辦法。

我勸小胡想開點,

可他依然糾結在股票為什麼會跌的原因裡,

他嘟囔著說,雖然現在股市不好,

但自己的分析應該沒錯,

怎麼就會都跌了呢?

我拍拍他的肩膀,別想那麼多,

成敗都是一念之間,有時往往都是運氣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一時的運氣,

當做了自己的能力。

 

鬆懈往往蒙蔽雙眼

拿我舉例,我寫作多年,

雖然不是名家,但也算小有名氣,

有自己的受眾群體,曾經出過一本書,

賣了幾十萬冊,

那時許多人都說,你終於熬出頭了。

我也很得意,覺得自己辛苦多年,

總算有了回報,於是開始沾沾自喜,

覺得自己了不起,寫的東西堪稱完美。

於是,在一段時間裡,

我開始鬆懈了寫作,文章不走心,

有編輯好心提出意見,

我也覺得他們根本不懂我的文字,

有讀者說最近文章不是很好看,

我一言不合就懟回去甚至拉黑。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下一本新書出版,銷量不如上一本

我不服氣,

覺得是新公司的營銷和推廣沒有到位,

拉著公司老總評理,

結果那位老師心平氣和地聽我發完牢騷,

淡淡地說了一句,

其實你現在寫的文字,確實有點問題啊。

我依然作掩耳盜鈴狀,怎麼可能?

我對自己的文章很有信心,

哪怕真的有問題,那我也要做自己。

然後老師開始耐心跟我分析,

從網絡上找到我的文字一篇篇找出問題,

有的語言不夠精煉,有的篇幅過長,

有的故事不夠真實,有的段落繁瑣重複。

說到最後,我的臉一陣紅一陣白,

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無論在何種環境,

時刻都必須保有危機感

老師看著我窘迫的樣子,

微微笑了笑,別擔心,

這些都是小問題,

稍加註意就能有很大的改善,

文字本身還是很好的。

我沉默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然後老師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一本書賣的好,可能有很多方面,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一本書賣得好,

不等於你真的寫得好,

也不等於你下一本也能賣得好,

你要時刻都有危機感啊。

那時我才明白,

其實我不過是撞了一次大運而已,

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不是我太過優秀,只是運氣好。

而我,卻偏偏把這種運氣,

當做了自己的能力。

 

人生的態度大致有兩種:

積極,以及消極

積極的人生態度往往在遇到很多事情時,

能夠全面地分析問題,

它不僅僅只是樂觀,更多的是客觀。

而消極的人生態度則相反,

尤其是遇到困難時,

也不僅是悲觀和懈怠,

也包含了片面、狹隘和推卸責任。

我們總在談要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生活,

可做到確實不易,

人心總在變化,

處於不同環境,思想本就有所不同。

 

差異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有時心情好一些,

會覺得任何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也能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去分析自己的得失,

反省自我進行梳理和總結。

有時可能只是情緒低落,

稍有不順就備受打擊,

這時就會把問題想得過於極端,

甚至鑽進牛角尖,成為無法走出的死胡同。

這種差異最明顯的地方,

就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窘境,

人的進步也不是在順途中的所獲,

更多的是在失敗示意時,

我們如何去進行化解。

 

想突破的決心越大,

就是順遂的關鍵節點

於是,很多人將自己的不順歸於能力不行,

也有人說自己時運不濟,

但歸根結底,

一個人生命中所遇到的逆境越多,

那麼想要突破的決心就越大,

反而會形成自己以後順利的關鍵節點。

關鍵不是能力或者運氣的問題,

關鍵是你遇到事情要怎麼想。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

 

人生,正因存在許多不公平,

才使得人和人的境遇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

到底有沒有運氣這回事呢?

當然有。

人生來可能就不公平,

有的人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

有的人可能任憑怎麼努力,

都沒辦法達到別人成功的高度。

但正是因為這種客觀存在的不公,

才使得人和人的境遇不同,

正是因為我們不可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所以盲目地進行對比,

本身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這時,很多人就將自己的不成功,

歸結於命不好,或者運氣不佳。

 

人和人的不同,有兩種因素,

一種是內因,一種是外因

內因是自己本身的勤奮程度,

外因就是機遇,

內因可以通過自己進行改變和強化,

而外因卻往往可遇不可求。

但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如果你的內因做到了一定的極致,

那麼外因也會因此而好轉。

一個人如果足夠努力和勤奮,

會彌補自己先天的不足,

比如家庭環境和自己能力的薄弱,

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獲取更多的外因條件,

也就是製造機會。

 

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內外因都很重要,但卻不能混為一談

但外因卻不能夠提供你內因的質變,

一個人可能運氣好,

總是有機會擺在自己的面前,

但卻沒有相同匹配的能力,

那麼機會也會白白浪費。

你一時的運氣好,

只能說老天賞飯,

給了你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如果能力足夠抓住並且運用得當,

可能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果憑藉著這一次的運氣就盲目自信,

甚至高看自己的能力,

那最後勢必就要栽跟頭。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觀點:

人的一生有七次成功的機會

兩次機會之間相隔大概7年。

25歲之後開始出現,

75歲基本消失。

在這長達50年的時間中,

第一次會因為太年輕以失敗告終,

最後一次因為年歲已高無力操控,

剩下的還有兩次會與之失之交臂。

所以,人的一生,

真正屬於個人成功的機會只有三次。

而我們短暫的幾十年,

或許就要為了這三次依然渺茫的機會,

努力奮鬥一生,

而這其中再加上運氣的因素,

成功者於是寥寥無幾。

 

正確的人生觀,

在於認知自我與學習

我覺得,

人沒有必要誇大個人的努力因素,

沒必要大談努力就會成功的必然等式,

但也不能高看運氣帶來的人生轉變,

將運氣作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正確的人生觀,

在於你如何改變和認知自我,

在不斷放低的過程當中努力學習和進取,

並且勇於在失敗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

調整自己的心態,

不要總覺得成功是自己必然的道路,

也不要認為運氣就是自己最好的成功鑰匙。

 

一個人,快慢都無所謂,

關鍵是如何運用自己的長處

去踐行你內心的期望,

並懷著平常心來面對

突如其來不可預知的挫折。

所謂的守株待兔,

就是把運氣當做能力,

停在原地期待好運再次降臨,

白做了許多的無用功。

運氣是偶然,努力是必然,

不把偶然當做必然,

更不要覺得必然就是等待。

路很長,

本就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去走,

不要高看自己。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本文授權轉載自 這麼遠那麼近,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Winni)

 

這麼遠那麼近:

廣告人,作家,電臺主播,心理諮詢師、催眠師,古器物愛好者。 

出版作品多部,新書故事集《我該如何說再見》熱賣中。 

新浪微博@這麼遠那麼近, 

公眾微信:這麼遠那麼近(ID:yuanjin0412)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