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我們常聽到「...公司本月營收創新高...」但你知道營收是如何計算的嗎?這些營收數據又是從哪裡來?三大報表中和股東最相關的「損益表」你了解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 EPS 每股盈餘、EBIT 稅前息前淨利有什麼用處吧!
本文目錄:
綜合損益表是公司的三大報表之一,主要用來檢視公司的盈利狀況。損益表記錄著公司收入、支出、利潤的情況,一般來說一張損益表會包含幾個大項目:
一般來說我們所提到的「損益表」都是只「綜合損益表」,但其實兩者不太一樣。
損益表之所以重要除了是因為「營收」就是包含在損益表裡,還有一點是股東們關注的盈餘資訊都在損益表裡,像是「EPS 每股盈餘」也包含在裡面。
在了解收入和支出前,我們可以先來看和股東最有關係的「淨利」部分。
EPS 被放在損益表內是有原因的,每股盈餘的公式是「稅後淨利 ÷ 在外流通股數」,稅後淨利是營業收支的最後結果,公式裡的細項都在損益表裡。
稅前息前淨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EBIT)公式是「稅前淨利 + 利息支出」。為什麼要觀察 EBIT?是因為每間公司的負債狀況都不太一樣,如果我們只關注在「淨利」上,會忽略公司要付出的利息。利息支出的多寡可以展現出公司的營運狀況,是評估公司業務能力的一項指標。
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ation, Depreciation and Amortisation,EBITDA)公式是「稅後淨利 + 利息支出 + 所得稅支出 + 折舊和攤銷支出」。
為什麼有 EBIT 了還要觀察 EBITDA ?雖然兩者都是用來判斷一間公司的業務經營能力,但公司的資產(設備、廠房、庫存…等等)是可能產生耗損的,所以每一年都會認列「折舊(Depreciation)」來平分這些耗損。還有「攤銷(Amortisation)」,攤銷和折舊的概念很相似,指不過攤銷是針對無形資產(專利、版權...等等)。不過兩者只是「帳面」耗損而已,而非實質的支出(購買當下就付錢了),所以只被記錄在損益表內。
EBITDA 的存在只是把折舊和攤銷的耗損算進去而已,相較 EBIT 比較沒有指標性的意義。但真的要說兩者的差別,EBIT 比較適合用在評估實體資產較多的公司,EBITDA 比較適合用在非實體資產較多的公司
下個章節我們會細講損益表中「支出和收入」相關的項目,讓你更了解淨利的組成,更懂得如何看綜合損益表!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更新:2022.08.03;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90+ 人參考過
90+ 人參考過
90+ 人參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