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上一篇文章中介紹「3 分鐘學會用本益比算合理股價」,這一次艾蜜莉要介紹一種更簡單、更直覺的方法--「歷年股價法」。
本文大綱:
歷年股價法的公式:
以個股過去 N 年的歷年最低價平均當 " 便宜價 "
以個股過去 N 年的歷年平均價平均當 " 合理價 "
以個股過去 N 年的歷年最高價平均當 " 昂貴價 "
這個 N 的數值,大部分艾蜜莉是用近 7 ~ 10 年 ,因為這樣才能至少包含一個谷底到高峰的景氣循環。不過實際上,N 值要用多少沒有一定的規定,自己覺得適當就好。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想問: " 便宜價 " 、 " 合理價 " 、 " 昂貴價 " 要去哪裡查呢?
1.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wse.com.tw/)
2.按照以下路徑進入 : 首頁 > 交易資訊 > 盤後資訊 > 個股年成交資訊 > 打入「股票代碼」搜尋。
以仁寶(2324)為例,他的歷年股價如下圖:
我們把股價的部分整個複製,貼到 Excel 檔。然後在 最高價 / 最低價 / 收盤平均價 下方用 Excel 函數操作:公式 > 自動加總 > 平均值 ( AVERAGE 函數 )
噹噹噹~~答案馬上算出來了~
所以仁寶(2324):
歷年最高價的平均: 41.16 元
歷年最低價的平均: 23.34 元
歷年平均價的平均: 31.76 元
(四捨五入到小數點第二位)
算出來之後,我們可以把這 3 個數值再打個折,當作「安全邊際」,那這個「安全邊際」數值要取多少呢?這個見人見智,如果越保守的投資人,可以把安全邊際數值設越低,這樣買到的價位越低、越「安全」,但相對的買進的機會也會變少。
艾蜜莉的慣用數據是:
中大型股(台灣 50、中型 100 成分股),安全邊際打 9 折
小型股(除台灣 50、中型 100 成分股之外的所有個股),安全邊際打 85 折
PS:
1. 歷年平均價的平均可以用上述方式算,或用( 最高價 + 最低價 ) / 2,數值也不會差很多。
以仁寶(2324)的例子來說,仁寶是 台灣 50 成分股:
平均歷年最低價 23.34 元 * 0.9 = 21 元
平均歷年平均價 31.76 元 * 0.9 = 28.57 元
平均歷年最高價 41.16 元 * 0.9 = 37.04 元
在確認公司經營前景無虞的情況之下,當仁寶(2324)跌到 21 元 以下,就可以考慮分批買進。
如果是 波段操作 者,可以考慮在 28.57 元 以上分批賣出
如果是 長線操作 者,可以考慮在 37.04 元 以上分批賣出
每個波段操作時間,大約是 3 個月 ~ 2 年,而長線操作從買進到賣出,可能會經過 2 年以上
P.S. 常常有人問 Emily,為什麼自己算出來的答案跟我不太一樣,其實大部分的原因都只是計算的年度不一樣而已。
要特別注意的是,每一種估價法都不是萬用的,會有比較適用的股票與不適用的股票。那到底歷年股價法適用什麼股票、不適用什麼股票呢?例如上面舉的例子「仁寶」,有沒有更適用的估價法?Emily 就未來再分享了!
本文為小資女艾蜜莉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Andy / 更新:2022.2.15;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