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財報常出現以英文字第一個字母為首的英文縮寫,搞得新手投資人霧煞煞,以下將列舉 10 個財報常中常出現但時常混淆投資人的專有名詞,讓你以後在閱讀財報時能更快解讀。
本文目錄:
- 時間類
- 會計類
- 財務指標
時間類
- FY:會計年度(Fiscal Year),企業在永續經營的假設前提下,編制會計報表時,由公司自行決定劃分會計年度
- CY:日歷年(Calendar Year),一般是指 1 月 1 月到 12 月 31 日
會計類
- Balance Sheet :資產負債表,某個時間點上公司有多少財產和負債,這是著名的會計公式,在資產負債表中,每一樁交易都要讓這個等式保持平衡
- Income Statement:損益表,一段時間內公司賺了多少錢?這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報表,因為這張表衡量企業是否賺錢
- 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一段時間內公司現金增減的原因,記錄資產負債表中,企業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如何因為營運活動、投資活動以及融資活動而變化
財務指標
- GM:毛利率,毛利指的是營業收入扣掉營業成本,毛利率代表產品的成本以及營收的關係。公式為(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x 100%
- OPM:營益率,公司每創造1元的營收所得到的獲利,公式為(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營業收入×100%
- 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公式為淨利潤+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計算排除金融機構利息費用、政府機關的稅賦和非現金流出的折舊、攤銷費用後的當期現金創造能力
- CAGR:年複合成長率,指一項投資在一特定時期內的年度成長率。
- Beta(β):評估投資標的與大盤比較時相對的風險或波動性
本文為 傑夫賴 Jeff Lai 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更新:2022.03.28;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