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在關係裡過分退讓或包容的人,永遠得不到感謝

大人學

大人學

  • 2018-11-19 15:42
  • 更新:2018-11-19 15:46

在關係裡過分退讓或包容的人,永遠得不到感謝

(圖/shutterstock)

 

文/洪培芸 MATILDA HUNG

 

「跟你講了這麼多次,

這麼點簡單的家事都做不好,

你真是沒用!還是不是個男人?」

「井底之蛙!

妳就是沒見過世面、沒見識,

我跟妳之間真是無話可說!」

以上的對話,裡面的用字遣詞多熟悉!

不只是在電視劇裡看過,

更是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頻頻上演。

那些來到心理諮商室求助的個案,

已婚或交往中的朋友都時常提及,

與親密伴侶之間的對話,不時出現這樣的內容,

乍聽之下是刁難,長期下來是折磨。

那些負向婚姻狀況指標,怎樣在我們關係中作用?

美國長年從事婚姻關係研究的

約翰‧葛特曼博士(John Gottman)曾經提出

「婚姻末日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用來預測負向婚姻狀況的指標,裡面包含了

批評(criticism)、防衛(defensiveness)、

鄙夷(contempt)、沉默不回應(stonewalling)。

當關係裡出現這樣的態度與行為,

就會逐漸破壞關係的品質,

所以也是用來預測婚姻關係是否能夠幸福的指標。

雖然它主要應用在伴侶關係,

但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思考,捫心自問,

以上四種態度及行為,足以破壞任何關係,

包括職場、朋友及親子關係,絕對不止婚姻關係。

後期則是新增了第五項指標:

挑釁(belligerence)。

我們可以試著回想,批評、防衛、鄙夷、沉默及挑釁,

這五種態度及行為出現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及互動裡,

會是怎樣的情形?以及隨之湧現什麼樣的感受?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畫面會是沒有盡頭的幽暗深淵,

走在一條長廊,沒有任何光線,伸手不見五指。

似乎有蝙蝠飛過,刮過你的臉頰,感覺會痛;

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一群毒蜂,

對著你的皮膚狠狠叮咬,感覺難受。

遇到不愉快、不客氣地對待時,

我們通常會先選擇等待,以為它不會是常態;

接著是壓抑及忍耐,然後益發感覺到痛苦不堪,

最後是束手無策,無可奈何,萬般無奈。

相處的每分每秒彷彿草木皆兵,

如坐針氈,總是在倒數計時。

所以你會很常會聽到,有些同事下班後不想回家,

總是拖延著,非必要性的自願加班,

或者在外面跟朋友小酌幾杯,相談甚歡,

美其名是聚餐,實質上卻是逃難。

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

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遠離另外一個人,

而這個人,是最親近,卻也是最想遠離的家人。

甚至有些時候,當對方的前腳才剛踏出門,

可能只是出門買包洋芋片,或者去剪個頭髮,

你的內心響起了陣陣歡呼,總算感到輕鬆了些。

就像是一隻總算盼到貓咪出門的小老鼠,

可笑又可憐,膽怯又卑微。

 

(贊助商連結)

 

依據演化論,

你的體貼或退讓

只會讓你走到地獄入口

關係裡這樣折磨、凌遲、錯待另一個人是很常見的,

因為人往往都「不夠」自覺。

而且互動模式一旦建立,

通常很難改變,更遑論逆轉勝!

即使往後只是想要微調修正,

都不太容易,甚至是不可能。

如果改變很容易,就不會有這麼多人想要逃;

如果負向行為這麼容易調整,

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在不同地點,

相同時間都感到苦惱。

人類是慣性很強的動物,

可能是為了演化及適應而存在的生心理機制。

如果每天都在調整,每天都在改變,

注意力的焦點就得時時變動,

無法省力運作,也就會相當耗能。

加上華人社會的集體主義傾向,

為了所謂的「和諧」,保守的態度及思維,

人生差不多就好,

多半得過且過,不敢嘗試改變的舉動。

然而真正的和諧,不是建立在壓抑、隱忍及委屈的關係中。

在互動模式裡若出現上述指標,

即使再輕微,都不能等閒視之;

即使只是第一次,都必須正視它,

並且勇敢面對及處理。

我們時常以為,自己的體貼、退讓及包容,

會換來對方的感激、理解與改變。

以上或許對,或許不對。

因為調整互動態度、改變對待方式的決定權

是在對方的手裡,

而不是存在我們自己的想像及期待裡。

更重要的是,人都是依照外在現實的回饋,

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如果面對批評指責、冷嘲熱諷、輕蔑漠視、頻頻挑釁時,

你的反應都是全盤接受、默不吭聲,

或者看起來「還好」、不痛不癢,

那麼伴侶沒有急迫性,沒有必要,

更不會有自我警覺去改變自己。

更進一步,對方既然

不會因為這些破壞關係的態度及行為,

得到負向回饋時,那麼何不繼續?

何須勉強自己調整及改變?

這些態度及方式,

讓一個人(無論性別)面對伴侶時油然而生的恐懼,

將或重或輕,逐步地吞噬一個人的自尊及內在能量。

導致習得無助也好,出現身心症狀也罷,

如果關係(愛情、友情及親情皆然)持續如此,

只能如此,那地獄真是近在咫尺。

 

 

解決辦法

1. 態度行為,早期辨識

要去清楚定義批評、防衛、鄙夷、

沉默及挑釁好像在考試,

不是專家沒關係,所以請記得「感受先行」。

良好的互動,友善的對待,中性的用詞,

不會讓你出現懼怕、膽怯、慌張……等反應及負向情緒。

感覺不對勁,發覺不愉快,它就是個指標及提醒,

我們無須過度反應,但是可以適度檢視及學習辨識,

人際關係互動裡,是不是有些態度及行為,

包裹著批評、防衛、鄙夷、沉默及挑釁,

它可能來自於另一個人,

但也很有可能,出自你自己。

任何學習及練習,

除了用在人際關係裡保護自己,

同時也要用來成熟及內化,修正自己。

因為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

 

2.從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進而先知先覺

試著將「覺知」帶進生活裡,

尤其是人際關係裡,而這需要持續練習,

才會一步一步地往好的關係,正確的地方前進。

改變很難,是因為許多時候當我們想要改變時,

問題已經病入膏肓,盤根錯節,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即使知道了,也是百廢待舉、曠日廢時的浩大工程。

而且,早點覺察問題,慣性尚未養成,問題也還小,

破壞性的用詞還不是口頭禪及語助詞,

羞辱式的態度及行為還不是慣性,

調整的難度就能相對減輕。

願每個人在感情中,

都能享受幸福無懼的自在;

願每個人在關係裡,

都能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本文由 大人學 授權轉載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大人學

大人學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