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請永遠記住: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你,受惠於別人,一定要心存感激,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視為「理所當然」!文中的小故事,帶你看不知感恩的人的下場…
文 / 水淼
有一次,聽到阿牛抱怨他一位有錢的親戚沒有同情心、沒有親戚情誼、小氣、不會做人……阿牛和妻子在鄉下以種田為生,家裡有三個還在就學的孩子,經濟狀況不大好。比他大五歲的堂哥跟他一起長大,現在過得很好。堂哥十八歲就出外打工,幾年後回來時,已經是個有點積蓄的商人。他利用當地政策承包了一片山林,在家鄉建立一個生態種植園,逐漸發達了。
堂哥給孩子的紅包少了 阿牛便開始抱怨
逢年過節,堂哥都會給阿牛三個孩子壓歲錢,所以阿牛也喜歡和堂哥接近,因為他總能得到一些好處。但對於阿牛來說,他並不認為這是恩惠,他覺得這是應該的,堂哥有錢就應該幫助貧窮的他,況且他們還是親戚。有一年,阿牛帶著孩子向堂哥拜年,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比往年少了一千元,阿牛便悶悶不樂,心中大罵堂哥太小氣了,並向妻子抱怨:「他去年不是才賺了大錢嗎?怎麼才給這麼一點?」慢慢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堂哥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開始疏遠他。他對堂哥更是充滿了怨言甚至怨恨,逢人就說堂哥不該這麼做,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他自己發達了,就不管這些窮親戚了 !我剛開始聽阿牛抱怨時,真的有點同情他,他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好,三個孩子成績都不錯,如果不及時得到經濟援助,將面臨輟學的危險。
切記,別人沒有義務幫助你
然而,他那有錢的堂哥沒有幫他或幫得不夠,就做錯了嗎?別人沒有義務幫助你,如果別人願意幫助你,只能感激;別人不願意幫助你,你也不能有任何怨恨。不要總是期望別人幫你,即使是你最親的人。別人的財富,是他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賺來的,他有權決定怎麼用,而且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我曾經碰過一件類似的事。那天,我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個小孩伸手向我要錢,看他衣服破舊,兩眼無神的樣子,我心生憐憫,掏出了幾個零錢遞給他。剛要繼續往前走,沒想到他突然一下子抱住我的腿,不讓我走,並伸出他那又髒又瘦弱的手,對我說:「阿姨,再給點吧 !」(或許他背後有人控制)我對他的同情心,立刻因為他的難纏而煙消雲散,他的這種行為實在讓我反感。一件本來讓人同情的事,可能因為當事人的貪婪而變得遭人詬病。
不要把他人對你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你得到了他人的幫助,那麼就心存感激吧!不要企圖得到更多,更不要老想著佔別人更多便宜。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和理所當然的,每個人有權利幫你,也有權利不幫你。趨吉避凶是人的本性,如果一些我們已經習慣得到的好處突然被取消,我們內心必定會感到失落。例如,一位同事每天上班都經過早餐店,而且他願意為你帶早餐,你會認為這只是舉手之勞。突然有一天,他說忘了給你帶早餐,你會很不高興的對他說:「你怎麼能忘了呢?我都快餓死了 !」你習慣了他的「好」,不習慣他的「不好」,但你卻忘了問自己一句:「他憑什麼要一直對你好?」
另一天,你發現這位每天「義務」為你帶早餐的同事,把帶給你的早餐「自作主張」給了另一個同事,或開始為別的同事帶早餐,你會覺得你的「專利」被別人侵犯,因而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你習慣了他對你的「好」,不習慣他對別人「也好」,但你卻沒有問一句:「他為什麼只能對你好?」
當得到別人的好處時,接受、感激並回報
這才是正常的人際交往,才會讓你們的關係平衡,保持良好的互動。如果你只是接受、接受、再接受、希望接受更多……這樣的關係絕對無法保持下去。你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遵循一個「人際互換」原則,你想要別人對你好,得拿出一點你的「好」與別人交換。這要求我們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要想到別人是否有某些需求。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關注的,永遠只是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從不主動去想自己是否能為別人做點什麼。
閱讀更多好文,成就更好的你:
- 一個人的失敗始於脾氣!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控制 脾氣,溫柔說話」!
- 閉嘴,是最缺的教養!會說話 是能力,但「不說」是更高的智慧...
- 「你的氣場,會吸引相同的人」學會 3 點,運用這股巨大的力量,幫你翻轉命運!
- 「說話方式」決定一個人的 修養! 別再用錯方式,降低了你的修養!
- 三把改變你人生的鑰匙: 接受、改變、離開......
本文摘自《你的人生不能被扣倒》,作者:水淼、出版社:好的文化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