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shutterstock)
就在市場仍消化川普日前掀起的關稅風暴之際,美國政府突然釋出新一波進口商品豁免清單,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半導體、伺服器等高科技核心項目全數入列,引發市場劇烈反應
這並非單純的「鬆手」或「退讓」,而是美國在重塑全球供應鏈主導權過程中的一次精準轉彎
關鍵轉折:選擇性鬆綁,主動保留技術話語權
儘管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稅率提高至125%,美國關稅政策卻一夕之間「轉向精準打擊」,科技產品大幅豁免,平均關稅由45%驟降至5%。這並非矛盾,而是美方戰略考量下的結果——
➀ 守住科技領導權:美國選擇保留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穩定,避免過度擾亂蘋果、輝達、戴爾等核心企業的全球營運
② 綁緊供應鏈結構:新豁免條件提到「美國成分超過20%」即可全免稅,意即只要供應鏈與美綁得夠深,風暴就打不到你
➂ 排他式圍堵中國:貿易戰線逐步從「全面開火」轉向「鎖定對手」,中國仍是唯一無談判、無豁免的重稅對象
台灣角色浮現:得利者還是被擠壓者?
在這場貿易主導權爭奪戰中,台灣企業是關鍵節點。根據《Barron’s》估算,台灣高達64%出口商品獲豁免,包括晶圓代工、伺服器、電子組裝、儲存媒體、感測元件等核心項目
這不只是短期「鬆一口氣」,更是長期供應鏈選邊站的壓力測試:
⏺︎ 與美關係深、技術能力強的企業(如台積電、伺服器大廠、感測器模組商)具備相對安全感
⏺︎ 仍仰賴中國製造與組裝的業者,若無法快速調整策略,未來仍將面臨風險
市場短線反應:利多能走多遠?
消息一出,美股科技股大漲、台股相關族群有望在週一盤中出現強勢反應。台廠中伺服器組裝、電子代工、半導體設備供應鏈最具反彈潛力。但這波上漲是否能延續,仍取決於接下來:
⏺︎ 談判進度與美中對峙是否升溫
⏺︎ 後續是否再有新一輪稅制調整或產業範圍擴大
⏺︎ 台廠供應鏈是否能在「美成分比重」上再往上拉升
風暴沒走,只是改了方向
豁免不等於安全,稅率下調只是留了90天談判空間。這場關稅戰正在進化成一場供應鏈選邊與戰略合作的再分配
建議投資人短線密切觀察相關台股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企業與國家的供應鏈彈性與策略,才是真正能穿越貿易風暴的底氣
「鬆綁式關稅」的背後,不僅是政策鬆口,更是地緣供應鏈選邊站的號角
對於台灣科技產業而言,與美國綁得夠緊、掌握設計或核心技術的企業,未來有望成為風暴中的倖存者甚至贏家。但這場轉向,絕對不只是短線題材,而是一場長期策略重構的開始
👉 想追蹤這波盤勢如何延燒?想掌握哪些台廠最有望受惠?
開啟 / 下載【美股K線】app,鎖定每天美股變化與台廠連動觀察,掌握即時盤勢脈動、不漏接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