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一學期即將邁入尾聲,然而,有許多大學生在踏進校園前,竟要面臨重考的挑戰…但為什麼要重考?是自己真的不滿意考試結果,還是爸媽不甘心孩子考不上第一志願?
文/李佳燕
「就重考啊,沒有別條路可以走了。」
向我倒了一卡車的苦水之後,女孩垂頭喪氣地嘟噥著結論,也有幾分像自言自語。女孩的父親是醫師,母親則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以栽培孩子「成材」為首要職責。醫師世家的命運,像鎖鏈般,鎖住孩子打從娘胎落地之後的人生──你是生來當醫生的,也只能當醫生。
女孩上幼兒園時,是一個活潑外向,毫不怯生的可愛孩子。她在幼兒園學到新歌、新舞蹈,總忙不迭地要表演給人觀賞。女孩稚嫩的歌聲和肢體,配上她努力的表情,無論是誰看了,都會給女孩滿滿的掌聲。女孩不僅愛唱會跳,還喜歡畫畫、做勞作。逢年過節,來看診時,女孩經常在與我揮手道別之前,遞給我她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
當我看完診,拖著疲憊不堪的皮囊返抵家門,但只要一打開女孩精心製作的卡片,那一些五顏六色的彩色字體,以及凱蒂貓、米老鼠在眼前飛舞,有時還貼了花姿招展的亮片、貼紙。整張卡片,布滿女孩如夢似幻的美麗夢想……在那一刻,心情頓時都會放鬆起來,讓我沉重的軀體,也想跟著翩翩起舞。然而,女孩的笑臉迎人,在上了小學中、高年級之後,卻開始漸遠、較淡、漸模糊。
就像所有希望栽培孩子成為全才全能的無敵高手的父母一樣,女孩從六歲開始學鋼琴。然而聽到音樂會隨著音符搖擺身體的女孩,對於鋼琴,卻似乎缺乏如烈火般的熱情。有時,女孩來診所,母親會叨唸起女孩鋼琴檢定的進度。不過,女孩通常只是悶不吭聲,鮮少回應。後來,因為女孩練琴時,太被動,即使母親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甚至流淚苦勸孩子,希望女孩能想想這幾年來的艱辛與付出,當然更多的是父親金錢的支出和母親心力交瘁的督促,希望女孩能勤加練琴。但是,女孩依舊無動於衷。因此,女孩的父親一聲令下,鋼琴課被停了。
女孩自己的想法呢?她的意願呢?有沒有人問過她,她喜歡彈鋼琴嗎?
女孩的母親曾經充滿榮耀地與我分享女孩彈鋼琴的一段影片。但當我聽說女孩不再彈琴時,母親錄影片時的喜悅和女孩彈琴時擺動的身軀,也一再地在我腦海裡縈繞……有一回,母親特地前來與我討論女孩的作文。因為她聽說我小時候是參加作文比賽的常客,所以前來詢問我如何精進寫文章的能力。我先問女孩的母親。「為了作文,你已經為孩子做了什麼安排嗎?」「我四處向我們社區裡的媽媽們打聽。已經問到一個聽說很會教作文的國文老師開的家教班……」我望著焦急的母親,久久不知如何啟口。
這位母親是如此賣力,賣力到令我不忍,因為我之後說的字字句句,絕對只會澆她冷水,發揮不了支持的作用。我能告訴她,我的作文是靠從小功課快速隨意寫完,然後鑽到童話故事書裡,讀童話故事,讀到天荒地老,所學來的嗎?我能告訴她,是中學時,我不理何時要考試,而一頭埋進散文、小說堆裡,沉醉到不知今夕是何夕,所練來的嗎?我瞭解的寫作,是補習班、家教班教不來的,因為文字的泉源、詞藻的想像,只要遇到補習,便煙飛雲散了。於是,當我坦誠說著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時,母親的眉頭卻似乎皺如麻花,糾結成團。她深深吸了一口氣,說出難處。
「基本上,她不可能有時間讀課外書。一個星期七天,補習七天。沒有一天不補習的。我們補數學、補英文、補理化。現在又要補國文。每天,她六點半起床,一直補到晚上九點多,我才接她回家。回到家洗澡,吃點心,接著複習功課,等到能睡覺時,都已經十二點多、快一點了。她能什麼時候讀課外書?週末可能好一點,只補上午。可是,為了讓她補回這一週來的睡眠,我們一定讓她睡一整個下午。至於晚上,還是繼續讀書,因為讀不完啊。」
我再仔細問了這孩子中學生活的作息。驚嚇之餘,我只有嘆息。這一家三口,他們忙到無法全家一起坐在餐桌上,好好共聚,吃一頓飯。母親到校門口接孩子放學之前,會事先買好便當,讓孩子在車上囫圇吞棗。在二十分鐘的車程內,孩子吃完便當後,馬上送孩子到補習班,繼續填鴨、進補。就算回家吃點心,或者週末在家吃飯,也無法在餐桌上用餐,因為母親會把飯菜盛在一個大盤子裡,接著端到繼續杵在書桌前的孩子面前,讓孩子一面讀書,一面用餐。
「連家族聚餐時,爸爸也要孩子把書帶到餐廳,說要善用時間讀書。」母親補充。「我們夫妻倆的書桌上都放著孩子的評量,爸爸負責教孩子的數學、理化,我負責國文、史地。我們還要超前學校的進度。在月考之前,也要先出模擬考卷,讓孩子先考一次。孩子讀得很辛苦,但我們也不好過啊。」女孩的青春歲月,就在一間連一間的教室中度過,也在一本接一本的教科書中飄逝。難道這就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嗎?「孩子會與同學到電影院看電影嗎?」「沒看過。」「你們會全家到風景名勝區遊玩、過夜嗎?」「每年一次吧,不過,孩子讀國三之後就沒有了。高中更是不可能,因為會錯過補習啊。」我記得女孩是個活潑外向、愛玩愛跳的孩子。「總有運動時間吧?運動對這年紀的孩子很重要,關係到她的發育與成長。」母親說:「對,她就是太愛運動了,還差一點選上學校的排球校隊。我先生一知道這個消息,馬上打電話給導師,跟老師說清楚:『我們家的孩子是要考醫學系的,不是來打球的。』」
我曾經趁著女孩自己來看診時,問過她的興趣。「你最喜歡做什麼事?」「我最喜歡設計。即使到現在,學校的教室布置,都是我主導設計的。那是我上學最快樂的時刻。只是,我不敢讓父母知道,他們又會怪我浪費時間。罵我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讀書上呢?!」學測放榜之後,不如預期的成績,早已註定了女孩的命運。十幾年來,我眼睜睜看著一個熱情的生命,漸漸淡漠,乃至沉寂於父母的雙掌中。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房貸繳完 100 萬,老婆卻想再增貸買車!夫妻月入 8 萬,卻每月花光... 沒有理財共識,怎麼辦?
- 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未來 富裕 還是 貧窮!
- 37歲夫妻育 2兒,力拚 7年還 400萬房貸!她嚴格執行「斷捨離理財法」,還可年年帶婆婆出國旅行
- 花大錢用心栽培,孩子卻不領情?專家:不想養出啃老族....這 2 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
- 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另一半」錢就會自然流向你...日本超人氣 理財整理術,專家力推這 4項!
本文摘自《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作者:李佳燕、出版社:寶瓶文化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Lu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