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思維方式如同枷鎖,時刻消耗你的精力,成為你前進的阻力,並在關鍵時刻,給你致命一擊,讓你與成功越行越遠…尤其有 6 種思維方式,是一定要小心避開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仇富思維/愛富思維
從小伴隨我們長大的《聊齋》、《水滸傳》、《三國演義》,這些故事都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當官的往往是「酷吏」,富人往往「為富不仁」。隨著成長,我們會不自覺、沒來由的恨全部富人,至少不喜歡他們,無論他們是否真的令人厭惡。但是恨他們,我們就成不了他們!恨他們的時候,我們就自動把自己放在了他們的對立面——窮人的陣營。錯誤的立場,導致我們無法突破。
2、負面思維/機會思維
許多人跟我抱怨:這行業太亂了,所以做不好!我往往反問他們:如果行業不亂,哪還有你的機會呢?類似的抱怨還有:「對手太強了,所以做不好!」、「現在時機不好!」、「我們太小了!」、「我們太特殊了!」…很多人不是把精力放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鑰匙上,而是用來論證這把鑰匙並不存在,或者用來強調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獲得它。還沒出手,就先敗給了自己!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答案是:失敗者永遠只看到困難和沒有辦法,而成功者看到的是機會和解決方案!正是這一點差別,造成了 80% 的普通人,終生被各種問題所困擾。而 20% 傑出的人,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缺乏這樣那樣的條件,最終都能解決問題,成就非凡的人生!
3、依賴思維/強大思維
很多人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外界身上…希望股市能好起來,希望房價能降下來,希望通貨膨脹不要太厲害... ...還有很多人希望一味依賴人脈,就能夠成功他們天天追逐各種社交活動,加入論壇峰會,進這個社群,那個俱樂部,他們想建立所謂的人脈關係,依靠別人的翅膀飛上自己的天空... ...然而,自己不強大,人脈哪有用?外界,永遠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答案是: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首先強大起來!累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自然會吸引到優質的人脈,最終用自己的翅膀飛上天空!
4、聽話思維/大膽思維
台灣教育的核心:聽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公司要聽主管的話…聽話的確可以讓我們少繞遠路,但付出的代價,卻是讓他們失去了一個人最重要的獨立人格和思考判斷能力!我們變得唯唯諾諾,不敢挑戰權威,不敢打破常規,我們習慣於回答問題、找出答案,而很少提出新的思考、去從不同的角度判斷和嘗試,我們被固化在聽話的框框裡,最終成為一個本分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喪失了創新和突破的勇氣。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答案是:成功首先要有「膽」。但凡能有所成就者,一定是「敢」字當頭,敢為天下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你看項羽、劉邦、秦始皇、賈伯斯、比爾蓋茲…哪一個不是敢於站在巔峰,挑戰整個世界的人物!
5、速成思維/踏實思維
打開現在的電視、手機、各種媒體,到處都是致富、速成、凡人一夕成名的故事。實際上,這些人背後有多年專業而艱辛的訓練,但製作單位不會跟大眾講的,人們都喜歡一夕成名的故事。因為這滿足了人們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有一條捷徑,能夠輕鬆而快速的成功!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答案是:真實世界中,成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每一個人的成功,每個所謂天才的誕生,往往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因為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當你在某個領域持續投入一萬個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方面的頂尖專家。按每天 3 個小時算,大約需要 10 年才能完成這一萬個小時的積累。很多人只看到大樹的繁花似錦,但他沒看到樹根在地下已經紮了 10 年,他們不知道為了這個繁花似錦,樹根承受的那種孤獨、寂寞和黑暗!成功也好,天才也罷,無非一句話:用十年,磨一劍!
6、追隨思維/特立獨行
市面上各種成功學的書汗牛充棟,關於企業管理的書和理論也早已充斥著大街小巷。一批又一批 「大師」這些暫時的成功者到處宣傳他們的成功之道,到處給人指點迷津,似乎只要跟著做就能藥到病除。所有人都堅信走一條和成功者平行的路線就能成功,相信成功者方法是可以被複製的,只要照做就能成功。而在實踐中,希望透過模仿榜樣創造另一個榜樣的實踐,幾乎沒有帶來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例。用對手的方法和對手競爭無疑是一種最笨的做法,因為那不是你的長處。學習對手的做法應該是為了不按對手的方法做,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答案是:你要學會:跟大眾反其道而行!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會把你引向平庸,大膽而適宜的特立獨行,才會最終將你帶向成功!
看更多好文,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 先保護好自己,再去相信別人! 職場生存法則:別傻傻的 把每個同事都當成「好朋友」...
- 說話,暴露一個人的層次!涵養高的人,字句都圍繞這 3 點
- 月薪5萬的條件,你符合幾個?超過8項月薪就該破10萬...
- 【職場必備】請把這 9 句話寫在你的辦公桌上! 對你的好處,會嚇死人...
- 離職前,請藏好你的 狐狸尾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何時需要打 這通電話…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