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對企業來說,
重要的不是只有獲利而已,
更要能和這塊土地永續共存。
一則友達和華映等兩家科技公司
將廠區的汙水口封管、
達到廢水零排放目標的新聞,
說明了企業有能力、
也應該負起社會責任,
將環境汙染成本內部化,
而不讓全民共同承擔。
在日本,則有一家廢棄物處理商秉持
「與地方共生」的理念,
讓垃圾山變身螢火蟲飛舞的寶山,
以及日本小學生校外教學聖地,
自家企業更成為豐田與全日空
等大公司慕名參觀的永續經營典範。
這一切,就從一則烏龍報導開始……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日本第一的 焚化爐業者
卻成為過街老鼠 瀕臨倒閉
石坂產業是專門處理事業廢棄物的公司,
並且是日本第一家引進防戴奧辛焚化爐的業者。
然而,一則胡亂爆料的新聞,
卻讓他們被誤認為汙染元凶,
從引進尖端設備的業界先驅,
變成當地居民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公司瀕臨倒閉。
年僅 30的 石板典子
決心接手公司 改變公司
當時只有三十歲,還是個千金小姐,
在父親創立的石坂產業工作
只為了存錢開美甲沙龍的
石坂典子毅然決定:
「由我來接手公司,加以改變!」
垃圾場的 標籤歧視
讓典子 十分不服氣
然而,
因為從事的是廢棄物處理工作,
客戶介紹她時,
總說她是「垃圾場的女兒」。
這種備受歧視的形象讓她十分不服氣,
她認為:
地球上的垃圾百分之百是人類製造的,
當然必須由人類收拾乾淨。
我們從事的並非蒐集因沒用而被丟棄的垃圾,
然後一股腦兒地掩埋或焚化;
我們所做的,
是讓廢棄物再生,
重新獲得被利用的價值。
這是一份對社會很有貢獻的工作,
為什麼大家都看不見這個事實?
她將廢棄物再生、再利用
撐家環境的 尊重
於是,
她決定以「成為不像廢棄物
處理商的廢棄物處理商」為目標,
讓所有人看見這份「低下」工作的社會價值,
以及對環境的尊重。
強化 員工教育
改變散漫的 紀律
對內,
她從「人」開始改革,
積極進行員工教育,
即使有四成員工反彈離職也不妥協,
終於讓公司在一年內通過品質、
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三項管理系統認證,
員工也從紀律散漫、不服領導,
變成懂得自主思考與行動;
對外,她則透過復育山林,
讓當初要他們滾出去的地方民眾也覺得
「這家公司真了不起」。
唯有成為 好鄰居,
才能增加 喜愛與信賴
身為企業經營者,
她當然重視成長、獲利,
但她更明白,
要當個好鄰居,
才有好生意;
唯有成為一家被地方居民喜愛與信賴的企業,
公司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
復育公司旁的 淺山
打造 環境教育場所
所以,
她決定復育公司周圍
因缺乏維護而荒廢的淺山,
將之打造成當地民眾、
甚至日本各地的人都來
參觀和遊玩的環境教育場所。
目前,石坂產業在本業部分
做到不焚化、不掩埋,
將廢棄物近乎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
並持續成長獲利;
靠著復育綠地
典子徹底的谷底翻身
公司十六公頃的占地面積中,
則有八成是森林或公園等綠地,
並專門設立環境教育和森林管理兩個非營利部門。
在分享其谷底翻身心路歷程的
《由我來改變!》一書中,石坂典子提到,
許多人經常問她:
「為什麼一家廢棄物處理業者
要花費如此龐大的成本進行淺山復育工作?」
淺山復育才能造就
一切的 永續經營
然而,做這件事的理由在她看來十分明確:
淺山復育工作,正是讓石坂產業
成為永續經營企業的途徑。
台灣目前的資源再生產業相關廠商
超過一千六百家,
然而,台灣的農地、魚塭、河流邊
卻經常被埋入各種以再利用為名的廢棄物,
土壤不再單純。
石坂產業兼顧環境永續
與社會責任的改造奇蹟,
值得台灣許多企業深思。
本文由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