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
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
「發生了什麼事,
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周慕姿
對方總是 要求
而你總是 滿足
當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時,
或許,你會慢慢發現,
發生在你與別人之間的互動樣貌,
似乎愈來愈清晰;
你愈來愈看得清楚,
你們之間的互動,
好像對方總是當負責「要求」你的人,
而你是負責「滿足」他的人。
如果不滿足他,似乎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發現了以上的描述,
與你和身邊的人互動十分相像。
那麼,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
「情緒勒索」的循環之中。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
一書中提出的概念。
「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
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
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
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
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
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
一旦接受了情緒勒索,
只會成為 惡性循環!
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
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
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
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
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
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
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
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此外,情緒勒索常發生在
當事人完全不知情的狀況...
在我開始從事心理諮商實務工作後,
時常遇到有情緒困擾的案主前來求助。
當我陪案主一起檢視自我的情緒狀況時,
都會發現,案主或許正處在一段
權力相當不平等的關係中;
可能案主身邊的重要他人,
正好是一位情緒勒索者,
而對方與案主都不知道。
甚至,勒索者、被害者感情還很好!
一旦與案主開始討論,對情況抽絲剝繭,
使其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困擾與壓力,
其實是來自特定的一段關係中時,
有些案主會覺得相當意外:
「怎麼會這樣呢?
他其實也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
難道他不在乎我嗎?為什麼他要勒索我?
而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
對啊,「情緒勒索」,
聽起來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動關係。
「勒索」這種行為,
不就應該是
「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
只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滿足自己欲望」
的行為嗎?
為什麼會出現在對我們相當重要的關係中?
而且最可怕的是,
好像,我們雙方都沒有明顯感覺到問題所在。
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我們不會察覺
這個問題互動,而做一些調整呢?
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動,是怎麼開始的?
(中略)
或許,勒索者沒有發現
這是讓人 非常不舒服...
他或許沒有發現,
這對你而言是不舒服的;
甚至,他在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中,
可能就會張牙舞爪,
想要捍衛自己的權益,
而無任何餘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與需求。
而 被害者只是想 暫時換取內心平靜...
但相對地,
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
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
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
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
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
不要忘記:
唯有你接受勒索,
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重要的是,
看清楚 這段關係!
所以,如果你身處在一段情緒勒索的關係中,
你需要先看清這段互動關係的樣貌,
了解這個互動怎麼開始,怎麼持續,
你們又在這段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並非代表你該把過錯怪在對方身上,
或認為對方就是故意要讓你不好過;
而是讓你發現:
對方究竟使用了什麼方式,
讓你心生不安,
以至於勉強自己配合對方,
期盼因此內心能重新獲得平靜?
本文摘自《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 / 出版社:寶瓶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jean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