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除了定存
金融業者老是要你買保本型保單?
一直以來,金融業者衝業績的救星就是這種
──有一筆錢放在銀行定存、
短期沒有急用就買保本型保單──
只要使用「每月配息」或「本金保本」
這些推銷術語,一向都能大賣。
事實上保本型保單沒那麼好,
還有 4 大地雷(例如升息可能性),
可能讓你血本無歸!
讓我們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讓我們從 1 個保本型壽險案例談起
讓大家理解何謂 4 風險
為了方便討論,
我們以某公司的「保本型基金保單」的人壽保險為例。
它的內容是:躉繳型的保費(一次繳清),8 年後到期。
它是採新台幣收付,用 30 歲的男性為例,
保費新台幣 100 萬元,保額 30 萬元,
扣除保險費用及危險保費後,轉換為紐幣投入保本型基金中。
如果紐幣匯率 8 年後都維持不變的情況下,
八年期滿保戶即可領回新台幣 1,258,488 元的滿期保險金。
看起來非常的吸引人,因為算起來投資報酬率是 2.88 %,
比起銀行現在定存三年期的 1.4 %還多上一倍,
看起來十分誘人,
但這樣的商品,至少有幾點是你要注意的。
1. 資金流動性的問題
人壽保險保單不能隨時解約、把錢拿出來而沒有損失。
以前面提到的這張保單來看,
扣除的行政相關費用是投資金額的 5.2%~5.5%,
再加上保額 30 萬元的危險保費是每年都要扣除的,
如果未滿 8 年前要解約的話,
是有可能會拿到比本金還少的,
因此如果要做投資,
你要考慮好這是閒置的資金,
可以做 8 年甚至 9 年的投資再去購買以免有損失。
2. 升息的風險
如果以這張保單投資報酬率是 2.88%,
而且是資金閉鎖 8 年的狀況,
你可以保證 8 年內銀行利率不會高於 2.88% 嗎?
例如,央行總裁彭淮南在 2015 年的談話中
也提醒投資人要做風險控管,
不能預期長期利率永遠這麼低,
可見央行暗示未來的利率是走升的。
一般銀行定存族也都是採用一到三年的定存機動利率,
萬一有升息的話對自己比較有利,
但是這樣的保單一綁就是八年,
這麼長的年期顯然是缺少彈性的。
3. 匯率風險
保單是採新台幣收付,扣除保險費用及危險保費後,
轉換為紐幣投入此保本型基金中。
到時候八年到期後,又要從紐幣換回台幣,
所以到期可以領回的金額多寡,
又 牽涉到到期時紐幣對台幣的匯率了。
萬一紐幣對台幣貶值的話,
到期領回的金額是會降低的,
所以買此保單你還多一項匯率上的風險。
實際例子:匯率吃掉利息
以下的圖表是 GoGoFund 上,
紐幣從 1985 年到現在對台幣的匯率走勢圖,
2009 年 1 月 23 日紐幣曾經到達 17.537 的低點,
等於是與現在匯率相比貶值了 30%,
而 2006 年 6 月 30 日的 19.727,
相當比現在匯率貶值 21%,
而這代表的是:
萬一發生這種狀況的話,
可能八年所多賺的利息都被匯率風險侵蝕掉了。
4.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係指本基金之固定收益部分,
交易對手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
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本基金之交易對手為XX銀行台北分行,
保戶需承擔該銀行之信用風險,
如果該銀行無法履行責任時,將造成保戶損失。
此外,本基金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
係透過投資工具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之功能。」
這一段文字出現在此保本商品的產品說明上,
一般消費者可能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它講的是什麼意思?
要了解它所寫的意思,要先看一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
上述條文的白話文解釋
「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係透過投資工具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之功能」
的意思講白了就是:壽險公司是透過XX銀行來做這樣的投資,
而本金保本這樣的功能,
並不是此壽險公司或是XX銀行提供的保證,
純粹是透過投資工具的運用來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的功能,
萬一這家銀行倒閉的話,
壽險公司也是 無法以其機構提供任何保證的,
因此客戶必須自行承擔這部份的投資風險。
其實投資本身就是有風險的,
在投資之前是投資人本來就應該要去審慎評估的。
保本型保單的眉角可真多,
從這篇學到不少!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