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丨尹建莉
前陣子,認識了一個母親。
她是一位重點大學的教授,
自己當年從農村考大學進入城市,一直讀到博士。
老公是她大學同學,也從農村考上大學,
能力非凡,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總經理。
他們有一個兒子,已上大學。
這本該是一個多麼令人羨慕的家庭,
但現在一家人卻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
看他的父母就知道
原來,她兒子的高考成績不理想,
勉強上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學校,
更糟糕的是,從第一學期開始,
他就有幾門課考試不及格,
到第二學期有更多科目不及格,
且開始不去上課,整天打網遊,
幾乎不和同學交往。
父母沒收了他的電腦,
他就到網吧,通宵不回宿舍。
到學期結束時,不參加考試,
以至於學校給他下了最後通牒,
如果再這樣下去,就要開除……
這位母親在郵件里和我求助。
當時,我就有強烈的直覺,
估計是他們對孩子的管理出了問題。
待她專程來找我諮詢時,經過細緻的了解,
我幾乎看到了孩子的現狀和父母教養方式之間全部的因果關係。
父母在學業上勤奮、工作上自律,
因此,也一樣的要求孩子
踐行了「知識改變命運、奮鬥改變人生」的箴言,
於是,他們要把自己的行為全部推廣到孩子身上,
錯誤也就從這裡開始了。
據這位母親說,她從兒子一出生,
就為孩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行為規範,
如果孩子不聽話,媽媽爸爸就會提出批評,
生氣了也會打孩子。
上小學後,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她給孩子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
規定必須幾點鐘到幾點鐘寫作業,
每天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個小時,
閱讀不少於一個小時,必須幾點睡覺,
考試錯誤率不許達到百分之幾以上等等。
爸媽回家也要做「總經理」
孩子就成了能偷懶就偷懶的「員工」
開始孩子還表現得不錯,
每天都還能按照家長的規定去做計劃中的每件事,
成績也不錯,總在班裡前幾名。
但孩子的自覺性好像一直不能培養起來。
日復一日,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催促和監督之下才能完成,
沒有一件事不磨蹭,
從早上起床、吃飯到晚上寫作業、洗澡直至睡覺。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變得逆反,
但凡父母的主張,他都要抗拒。
父親做事雷厲風行,在外是出色的總經理,
無意中回家也常常當「總經理」。
和孩子有限的相處中,
多半是在「檢查工作」和「發號施令」,宛如上下級。
孩子會叛逆
都是自己教出來的!
當時,孩子唯一感興趣的是電腦遊戲,
家長規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時,
事實卻是他完全不按事先的規定行事,
每天都找藉口拖延下機時間,
常常需要父母強制關機,為此又沒少發生衝突。
為了分散孩子對網路遊戲的痴迷,
他們建議孩子去參加一些其他活動,
父親還在百忙中抽時間陪他一起去打籃球。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孩子又對籃球太迷戀了,
又陷入玩起來就不管不顧的狀態中。
孩子每次到球場前都答應按時回家,
卻總不兌現承諾,媽媽就會生氣地跑到球場,
強行把兒子叫回來。
這弄得孩子非常不高興,說媽媽弄得他沒面子,
同學們也都玩得不爽,他以後沒法和別人玩了。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享受生活從現在開始!
這個孩子的高中
幾乎全部是在和父母的衝突中走過
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高考成績很不理想,只上了二本線。
報考大學專業時,孩子想學計算機,
但父母覺得他學計算機不過是為了滿足玩電游的慾望,
將來不好找工作,硬是說服兒子報考了父母上大學時所學的專業,
因為父母現在研究的領域和從事的行業就是這個,
將來好為他安排工作。
為這事,他們又和孩子發生衝突。
但他們認為,選專業的事,是一輩子的大事,
關係到將來的生存和發展,
所以絕不讓步。父親更是一著急說出這樣的話,
就你這樣子,將來能自己找到工作嗎?還不得我幫你的忙!
最終孩子屈服,只提出一個條件:
讓我外出讀書吧!
這一點父母原本也不同意,後來勉強同意了。
再後來,就是我們開頭談到的,
孩子已經進入完全失控的境地。
說到這裡,這位好強而成功的教授
流下了作為一個母親的傷心的眼淚,
她哽咽著說,我小時候家長根本不管,全憑自覺,
可我的孩子,我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他卻這樣。你說,一個人的成長,
到底是取決於教育還是他的天性?
有些孩子降落在物質優渥的家庭
卻一直帶著精神枷鎖成長
你說你的家長『根本不管』你,
也許你認為這是一種『不盡職』,
但從教育的角度看,這對你是一種『成全』。
當年,你們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
在精力或教育意識上的不到位,
客觀上,減少了對你們的控制,
恰為你們的自由成長提供了空間。
你們像撒落在原野上的種子,
在沒有重大外力破壞作用下,
憑藉著適當的雨露和陽光,
即一些良好的教育契機,
比如遇到過幾個不錯的老師,
在學習上獲得過成就感,
或偶爾發現了閱讀的樂趣,
有較充足的玩耍時間等等,
你們的潛能於是得以充分發揮。
把自由還給他
讓他慢慢學會為自己做主吧!
他已是成年人了,
我們要相信他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和能力。
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理解、欣賞和建議
請注意,一定僅僅是「建議」,不是披著建議外衣的說服。
放棄對孩子的控制,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有幸福感
這個母親回去後,跟孩子談了一次話,
剖析了自己和他父親這麼多年來在教育方面的失誤,
真誠地表達了作為父母的痛悔之意,
這讓孩子很是驚訝,然後不置可否。
可能因為父母以前也曾給他道過歉,
孩子並不認為這一次道歉和以前的有什麼不同。
但她接下來的話讓孩子肯定沒想到,
她告訴孩子,她現在完全理解他不想去上課和考試的心情,
讓孩子不要著急,想想自己接下來怎麼辦。
她給孩子的建議是
休學一年,到全國各地,
甚至世界各地旅遊,同時讀些自己想看的書。
她不但放棄對孩子的控制
同時給孩子賦權
這個過程,與其說在等待孩子變化,
不如說她自己翻越了最艱難的心路雪山。
她知道兒子當時並沒想好退學後去做什麼,
為了不讓兒子焦慮痛苦,她安慰孩子說,
你可能眼下沒想好下一步去做什麼,
不著急,人生很長,尋找路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跟著感覺走就可以了。
無疑,媽媽的話給了兒子巨大的安慰和信心。
有一天,兒子突然對她說,
感覺在校園裡開個果蔬飲品店應該不錯,
然後對媽媽講了他的分析和計劃。
她沒想到兒子把事情講得頭頭是道,
而且想法已比較成熟。
當然,媽媽是全力支持,
和孩子一起研發了幾種產品,
又租了一個幾平方米的小店。
自己是大學教授,兒子是校園裡賣飲品的,
這在以前是絕不可能想像的。
教授說,如果不轉變觀念,且不說考慮孩子的前途,
單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她也受不了。
但現在,她完全能接受這一切。
兒子的變化至少讓她放心了,也看到他自立的希望。
相信孩子只要有正常心態
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她和先生經過這兩年的反思,
悟出的一條重要道理就是
在外當經理,回家當總經理
是家長最大的禁忌,
也是整個家庭生活的大忌。
這個樸素的認識得來不易,
使他們家庭生活中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更使他們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和諧。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