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書僮
熱心同學
·
04月22日 13:11 (已編輯)
Lv.75
大家認為的:「Walmart 不就是賣雜貨的嗎,還能有什麼題材?」 這次我看到他財報與財測的:「它現在是個數據平台、廣告商、配送龍頭,而且,美股最會撿便宜的一群消費者就在他們店裡。」 --- 【財報亮點】 全年營收、獲利指引照舊,但操作更靈活了: Q1 銷售目標維持年增 3–4%。 營業利益成長的變數變大,因為: 分類結構不利 意外損失賠償費用增加 可能要為關稅留空間降價 美國電商正式轉盈,比預期還早! 物流成本因為倉儲密度與履約效率改善顯著下降。 除了 Walmart Connect 廣告平台,還靠會員制、數據事業、第三方市集獲利。 我認為本次給出指引的優點在於以下 Free Cash Flow 開始加速: 過去五年砸重金做自動化,現在開始收成。 資本支出與營收成長掛鉤,意味 FCF 成長會快於獲利。 --- 【國際市場亮點】 中國: Sam’s Club 門店成長迅猛,銷售破 5 億美金/店。 印度: Flipkart 擁有超過 5 億用戶,物流覆蓋率達 95%。 墨西哥: 擁有超過 4,000 家店,90% 都在大城市 10 分鐘內。 --- 我的看法是 這份財報不是那種「亮到會是你迫不及待要去買的股票」的等級,但它透露出一個訊息: Walmart 的護城河不是價格,而是系統。五年前的自動化現在開始營利,可以大幅度增加 FCF的速度 它把零售做成平台,把會員經營當作成長引擎,把店當倉庫、APP 當超市,這不再是你印象中那個賣低價生活用品的 Walmar而是更加全能的商店。 同時這時候也會有些混亂的價值觀產生,到底要用傳統零售商去界定他呢? 還是要去新增一點系統服務商的角度去看呢? 真的要我比喻就是它的估值會更像是 Amazon 跟 Costco 的混血兒。 雖然短線本益比不低(P/E >30x),但若 e-commerce 跟數據營收繼續擴張,這點可以稍微去做期待。 在這關稅時代也許地區分隔的業績會去作出差異化,到時候可以持續追蹤他們的銷售情況去觀察是否成作為一個關稅防守板塊股來看。
留言
讚
排序方式
最新
最舊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