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女性有兩個卵巢,分別在子宮的兩側。
卵巢可以製造雌激素與黃體激素兩種女性荷爾蒙,
卵巢也負責製造卵子排出。
女性進入生育年齡後,
到停經之前約有 400 個濾泡會逐漸成熟,
每四個星期有一顆濾泡從左側或右側的卵巢成熟為卵子,
卵巢排出這顆卵子後卵子會通過輸卵管及子宮,
這時若遇到精子,會形成受精卵。
卵巢若是出現問題,
可能是功能性的問題,像是經期不規則等。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發生率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
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卵巢惡性腫瘤。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卵巢腫瘤類型很多,
小孩子到老人都可能發生
也有一大部分屬於良性的卵巢腫瘤,
像是長到很大顆、造成卵巢扭轉的卵巢囊腫。
但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會放在惡性卵巢腫瘤–卵巢癌。
多數卵巢癌初期的患者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症狀。
即便有症狀,
患者常會把自己的症狀歸因於其餘原因,
像是經前症候群,腸躁症、便祕、
或僅是自己窮緊張導致膀胱怪怪的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你看了以下症狀就知道:
● 骨盆疼痛、下腹痛
● 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
● 吃一點點就覺得很飽
● 經常腹脹、打嗝
● 性交疼痛
● 頻尿
● 排便習慣改變
一般我們較難將這些腸胃或泌尿道症狀
與卵巢問題聯想在一起。
卵巢癌繼續進展,會有以下症狀:
● 失去胃口及噁心
● 背痛
● 體重下降
● 呼吸困難
● 疲憊不堪
● 月經週期改變
各位讀者一定能看出來,
這些症狀不算少見,
也可能是與其他疾病有關,
因此若有以上症狀,不代表就是得了卵巢癌。
但換個角度想,你也能明白卵巢癌症狀
真的很容易被忽略掉,
也很容易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很難早期被發現。
因此看到這裡要記得的是,
卵巢癌患者的症狀不會改善,而是持續變差。
提醒大家,若感到腹部或骨盆持續性的疼痛、
腫脹、壓力感數星期,就要找醫師諮詢診治。
哪些人比較容易罹患卵巢癌呢?
來看卵巢生病的危險因子:
● 家族史:
近親裡有人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話,
那女性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也會提高。
這可能與乳癌基因BRCA1與BRCA2帶原有關,
研究顯示,若有乳癌基因帶原的患者,
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機率會大為提升。
至於有家族史的個人需不需要做基因篩檢,
可以看這篇「乳癌基因篩檢」的解說。
● 年紀:
從年輕到老都可能長出卵巢腫瘤,
而卵巢癌多數患者超過50歲以上。
● 一生中排卵的次數較多:
初經較早來(小於 12 歲),
較晚停經(大於 52 歲),
代表女性一生之中有月經週期的時期愈長,
排卵次數就較多,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變高。
不曾生育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相反地,如果女性生產次數較多,排卵次數減少,
(懷孕的過程不會排卵也不有月經),
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降低。
● 不孕症治療:
曾接受不孕症治療的患者其卵巢癌機率上升,
這可能源自於治療藥物的影響,
或是不孕症本身提高了卵巢癌機率,
也可能兩者皆是罹癌原因。
● 乳癌:
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會比較高。
● 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療法:
補充荷爾蒙愈久,以及補充時的劑量愈高,
都會提高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會。
● 體重過重:
體重過重與許多種癌症有關,
卵巢癌也是其中一種。
那醫師怎麼診斷卵巢癌呢?
如果患者的臨床症狀讓人懷疑有卵巢癌的可能,
可以安排以下檢查:
● 抽血:
檢查癌症指數 CA125 是否升高。
(但除了卵巢癌以外,子宮內膜異位、月經週期、
及子宮肌瘤都可能讓 CA125 升高,
所以不是抽血結果超標就代表一定罹患卵巢癌,
沒有高也不代表一定沒有卵巢癌。)
● 影像學檢查:
包含超音波、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
檢驗卵巢的形態,是否有腫瘤,
及腫瘤的大小、形狀、與結構。
若有患者已有腹水,要考慮做腹水抽吸,
檢查腹水內是否含有癌細胞。
● 以腹腔鏡探查腹腔內狀況,
並取出卵巢腫瘤組織檢驗是否有癌組織。
若確診為卵巢癌,
有時可直接以腹腔鏡進行手術治療。
那大家一定會很好奇,
是否需要定期檢查卵巢呢?
目前醫學共識建議超過 30 歲的女性
每年定期做乳房超音波,
及超過 45 歲以上的女性
每兩年定期做乳房攝影來篩檢乳癌。
也建議超過 30 歲以上的女性
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篩檢是否有子宮頸病變。
但就目前為止,研究顯示一般女性
無法從定期檢查卵巢來獲得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而延長壽命的好處。
不過有一群人需要定期檢查,
就是確定帶有 BRCA 基因的患者!
假使抽血已經確定帶有 BRCA1 或 BRCA2,
但尚未預防性移除卵巢的話,
自三十歲上下就要每年定期抽血檢查 CA125,
並且做經陰道超音波,篩檢是否有卵巢腫瘤。
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如下:
★ 卵巢癌第一期:
單側或雙側卵巢有癌細胞(五年存活率 90%)
★ 卵巢癌第二期:
卵巢癌拓展到骨盆的其餘組織(五年存活率 70%)
★ 卵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拓展到腹部(五年存活率 39%)
★ 卵巢癌第四期:
卵巢癌侵犯腹部以外的區域(五年存活率 17%)
要治療卵巢癌,
通常以手術及化學治療為主。
另外有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標靶治療
及荷爾蒙治療等輔助治療方式。
手術方式多為拿掉兩側卵巢、
兩側輸卵管、子宮、與鄰近的淋巴結,
手術的範圍與癌症的進展程度有關,
若已經有拓展到大網膜、腹膜、
或其他腹腔內器官,
醫師會盡量移除已被侵襲的各器官與組織。
假使患者尚未停經,
在術後會立即進入停經,
並有更年期的症狀,
可以與醫師討論如何降低不適。
假設是第一期單側卵巢癌的患者,
醫師可能會考慮只移除單側卵巢及輸卵管,
如此一來患者有機會保留生育能力。
可與醫師討論手術範圍大小其中的利弊得失。
化學治療可以在手術前或手術後進行,
有些藥需從靜脈注射,
有些會直接打進腹腔,直接面對癌細胞。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想看更多,歡迎追蹤我們】
- 照護線上網站:https://www.careonline.com.tw/
- 照護線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eonlinetw/
-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猜你還想看這些】
- 喝「四物」會不會長子宮肌瘤? 婦產科、家醫科、中醫師得共識:盡量別喝!原因是...
- 月經失調又經痛 4階段吃對保養子宮
- 防子宮肌瘤增生 多吃海帶木耳菠菜
- 月經有血塊正常嗎?恐是子宮肌瘤、內膜增生作祟
- 名中醫掛保證:教你 4 件事,天天幫保養 子宮 ,一個禮拜後氣色真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