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A女站在一扇門前猶豫不決,
想了 5 秒鐘後,終於拉長衣袖,
以包裹門把的方式打開門走出去,
而身旁的同事B看到這一幕,不禁覺得好笑,
詢問:「妳幹嘛這樣開門?」
只見 A 女一臉尷尬地回答:「怕靜電阿!」
您也有相同的困擾嗎?
每到秋冬季節,
一觸摸金屬材質的物品就突然聽到「啪」一聲,
然後整個人就被電到一樣猛然跳起,
雖然「靜電」帶來的痛感不大,
但相同的情況一再上演,還是不免讓人心驚又心煩!
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林親怡認為,
這類觸電情況其實是體質的表現,
想要改善靜電體質,應視不同體質而定。
(贊助商連結)
又被靜電嚇到了!
女中醫:3大體質特別常見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靜電」是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
任何一種物品甚至空氣中的灰塵,表面周圍可能都帶有電荷,
特別是「乾燥」的物體更容易讓電荷停留,
只要用「乾燥」的雙手碰觸,就容易造成電荷流動,
引發觸電的反應。而秋冬季節的環境溫度和濕度都偏低,
比其他時候都要好發靜電反應。
不過,同樣的情境和條件之下,
並非人人都有靜電觸電的煩惱,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差別就在於「體質」!
林親怡中醫師表示,
靜電體質常見於「陰虛」、
「氣鬱」和「血虛」等3種體質,
日常表現症狀和引發觸電反應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
改善方法除了共通的「擦護手霜保濕」、
「避免用冰水洗手」、
「衣著以棉質替代人造纖維和毛衣」之外,
其他則略有差異。
1. 陰虛體質:
說明:
主要因手腳乾燥而引發靜電觸電反應,
但這種體質的人,平日四肢不會冰冷,
甚至腳心手心有發熱的情況。
改善:
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C且有養陰生津作用的蔬果,
例如:柑橘、梨子和秋葵。經常熬煮黑木耳漿食用,
也是不錯的方法。另外,平時沿著內踝的「太谿穴」,
由下往上按摩小腿內側經絡,
並且加強沿線的「復溜穴」和「三陰交穴」,
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2. 氣鬱體質:
說明:
氣鬱體質的人較不怕冷,常常身體軀幹部位不覺得冷,
只是因末稍血液循環不佳,四肢有容易冰冷和乾燥的情況。
而手腳乾燥,正是容易引發靜電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善:
建議多運動幫助氣血循環。
此外,平時多按摩足部「太衝穴」
和手部容易痠脹的部位,
也都有助暢通鬱氣,
進而改善皮膚乾燥和靜電體質。
3. 血虛體質:
說明:
與氣鬱體質一樣,都是因為末稍血液循環不佳,
造成手腳皮膚偏乾,但不同的是,
血虛體質者平日卻很怕冷,
且常伴隨臉色蒼白、口乾舌燥等症狀。
改善:
秋冬可以多泡腳或泡澡,水溫約 30 至 40℃左右,
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和乾燥;
需注意的是,不可空腹或在離吃飯時間很近的時候泡澡,
且泡澡時應隨時補充水分以防頭暈不適。
穴位養生部分,
則可以常按摩「陰陵泉」和「足三里」兩穴位。
預防靜電不分體質,喝這一杯剛剛好!
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哪一種體質,怎麼辦?
沒關係!林親怡中醫師再提供一道
人人適合的防燥潤膚茶飲,
既能調節氣血循環、改善手腳冰冷,
也能從體內幫皮膚做好保濕,
進而改善靜電體質,讓您下次開門不怕再「被電」!
【防燥潤膚茶飲】
材料:
玫瑰花 5 至 8 朵、枸杞 10 公克、
桂圓 3 至 5 顆、紅棗 2 至 3 顆。
作法:
先將紅棗敲破,連同其他材料放進保溫杯,
加入250至300c.c.的滾燙熱水,攪拌一下,
即可隨身攜帶飲用。
若希望茶飲味道更濃郁,可用花茶壺熬煮。
特色:
此茶飲不但適合當作餐後茶飲和上班茶飲使用,
也是泡澡或泡腳時的良伴,既能補充水分,
也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手腳冰冷和乾燥等問題。
小叮嚀:
如果屬情緒煩躁或氣鬱體質的人,
玫瑰花可多加一點,
解鬱活血、紅顏潤膚,緩解痛經。
如果屬於容易潮熱盜汗,
或手心腳底發熱、口乾舌燥等陰虛體質,
可使用較多的枸杞。
如果屬臉部膚色泛黃、蒼白等較無血色,
容易頭暈發昏的血虛體質,可加重桂圓及紅棗。
特別要注意的是,
脾胃不好的人
不宜空腹飲用此潤膚茶飲;
而容易上火、口瘡、便祕的人,
桂圓不可加太多,以免引發上火的症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ㄆㄆ)
(圖/px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