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都來看病了,你為什麼要對醫生說謊? 百年難解醫病問題,因疫情再現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2-15 10:04
  • 更新:2020-02-15 11:23

都來看病了,你為什麼要對醫生說謊? 百年難解醫病問題,因疫情再現

 

作為一名醫生,

我時常會注意到病人回答我問題以後,

家人在旁邊作出的奇怪表情。

從他們或是吃驚、或是諷刺、或是戲謔的表情,

我就知道病人可能沒說真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比如,我曾經有個病人做了下肢動脈搭橋,

每次復查我都問他有沒有按要求步行鍛煉,

他總是說每天都走,每次走個一兩公里沒有問題。

而每次他走了以後,

他妻子都會再回來告訴我,他每天幾乎不出門。

 

還有比如,「您還在吸煙嗎?」

「幾乎沒有了,大概一兩根吧。」

而病人女兒事後反饋,一兩根後面加個零吧。

再比如,「發的兩種藥都在按時吃嗎?」

「嗯,都按時吃了。」

過會兒藥房打電話來說病人沒有取走其中一種藥物,

因為看了說明書擔心副作用壓根就沒吃過。

 

——連醫生都騙?!

你大概會覺得,

對醫生說謊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兒。

畢竟關乎自己的健康,

什麼人心大到對醫生都能說謊啊?

可事實上,對醫生有意隱瞞診療相關信息的人,

並不在少數。這不光是「誠實不誠實」的問題,

也反映了看病過程中患者和醫生的溝通盲區。

 

和醫生交流時,

都需要交流些什麼

可能很多人覺得,現在去醫院看病約等於做檢查,

患者和醫生面對面交流的時間非常少。

但這段被壓縮得不能再壓縮的時間,

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其實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過程。

重要的交流階段有兩個:

做出診斷前對疾病症狀相關信息的問診,

以及做出診斷後的病情交流和診療方案說明。

 

 

診斷前:坦誠溝通有助準確診斷

可能大家都知道和症狀相關的信息很重要,

比如怎麼不舒服、什麼時候開始的、程度怎麼樣、

發作有什麼規律特點嗎、有什麼特別有關聯的誘因嗎等等。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你可能覺得無關的信息,

比如以前得過什麼病嗎、做過什麼手術嗎、

做什麼工作的、最近吃得如何啊、

體重有沒有變化啊、有沒有每天排氣大便啊、

抽煙喝酒嗎、XXOO生活還滿意嗎、

最近去哪兒玩了、有沒有特別緊張壓力大啊、

有沒有規律鍛煉、最近在吃什麼藥嗎、

你家里人都得過什麼病啊等等。

 

醫生是挺操心的,但這也不是在和你嘮嗑,

這些信息都是疾病診斷的有用線索。

比如,吃喝排便全面反映一個人的胃腸功能情況,

性生活史提示可能的感染性疾病來源,

吸煙習慣通常預示著更嚴重的動脈硬化或者呼吸道問題。

 

面對這些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問題,

你都會如實回答嗎?

如果一些關鍵信息被刻意隱瞞,

可能會導致醫生誤診、漏診,

也不能對疾病嚴重程度作出準確判斷,

更可能做出不恰當的治療安排。

比如一名長期大量吸煙的患者,

我們通常不會在其未戒菸的情況下

安排全麻氣管插管手術,

否則會增加術後呼吸道並發症的風險。

了解病情和相關信息以後,

醫生才能夠有目的地安排體格檢查和實驗室、

影像檢查,最終作出疾病診斷,

並製定治療方案。

 

診斷後:反饋意見和問題

有助治療順利進行

這時,醫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解釋病情。

比如這是一種什麼問題、是怎麼形成的、

有什麼可能的原因、目前到了什麼程度;

我們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法,

比如吃什麼藥、怎麼吃、吃多久、

吃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或者,需要做什麼手術、有哪些術式選擇、

什麼時間做合適、手術有什麼風險、

不做手術的話有什麼替代的方法、

手術有什麼可能的並發症、

術後恢復情況大概是什麼樣的;

或者不用吃藥也不用做手術的情況下,

生活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繼續觀察症狀變化、

出現什麼情況需要再來醫院檢查,等等。

 

在這個交流階段,

醫生通常會大段宣教而不再問問題,

但是,如果醫生說得太晦澀了你沒聽懂、

醫生說得太快了你沒記住,

或者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你不同意,

你會如實反饋自己的意見嗎?

 

很多患者可能出於避免矛盾的初衷,

選擇不表達個人真實想法。

我們曾經在病房發現患者藏起來的沒有吃的一包藥片,

原因是患者認為這種藥物並不對症,

但又不想在住院期間挑戰醫生。

這種情況下,

醫生護士對患者臨床病情變化情況的觀察和評價結果都是錯誤的。

 

患者為什麼說謊?

因為不想被醫生教訓

醫生和患者的交流,

是一個對信息的真實和有效性要求極高

但時間又非常有限的過程,

它幾乎是要求醫生和患者在見面後

立刻建立起相互信任並開始無障礙的交流。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醫生的談話風格、

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對疾病已有的認識程度、

患者和醫生相互的印象和信任程度,

或者一些特殊的情境,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之間交流的效率。

 

比如,患者沒有聽懂醫生的話

但常常因為不好意思就不會再進一步詢問了;

患者很難對一個一見面就不喜歡的醫生坦陳一些細節;

嚴厲的醫生很容易讓患者產生畏懼感,

而不能說出可能會導致醫生責備的事實;

患者沒有遵醫囑服藥、戒菸、限酒的事實

也大多不會如實告訴醫生;

父母陪同前來的少女大多會否認性生活史,等等。

 

 

雖然「誠實」如此重要,

涉及醫療安全和患者的人身健康,

但患者對醫生隱瞞事實甚至說謊,

實際上是一個長期存在且非常普遍的現象。

很多醫生都有把患者提供的吸煙數加倍、

把鍛煉時間減半記錄的習慣,

就是熟知這一事實的結果。

 

美國今年發表的一篇調查

範圍超過 4000 人的研究就發現,

有半數以上的患者在就診時,

會對醫生隱瞞不同類型的信息,

而患者最經常不告訴醫生的信息既不是

「我還沒戒菸」、「我還在酗酒」,

也不是「我沒按時吃藥」,

而是「我不同意你的治療方案」,

排在其後的是沒有聽懂醫生的治療建議,

再往後才是沒有如實匯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以及沒有遵醫囑服藥等。

而對醫生隱瞞事實的最主要原因

是「不想被醫生指責和教訓」,

其次是「不想听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不好意思」、「不想讓醫生覺得自己是難搞的病人」,

以及“不想佔用醫生更多的時間”。

研究還發現,年輕的患者、女性性別、

對自己健康狀況評價較低的,

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更容易對醫生隱瞞信息。

 

可見,醫生和患者的最重要溝通盲區其實是,

患者不同意醫生的建議或沒聽懂醫生的指導,

而因為不想被醫生說教或者覺得尷尬

而沒有如實反饋自己的意見,

而醫生們也大多沒有接收到這一點

這個溝通的盲區顯然會大大影響臨床診療的效率。

此外,患者還會由於不想被醫生說教

而不承認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行為。

越是健康狀況差的患者,越是容易隱瞞一些信息,

而這個群體恰恰是最需要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人。

 

減少溝通盲區,

醫生和患者都要改變

從醫生的角度講,所謂充分的溝通

並不只是「說明白、說清楚」就夠了,

還要積極了解患者的反饋和意見。

時間允許的話,應該多問幾句「聽懂了嗎」,

「需要我再重複一遍嗎」、「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有什麼問題嗎」、「您對這個治療方案有什麼意見嗎」。

 

除此以外,豐富的信息傳遞形式

也可以幫助醫生彌補面對面交流的局限,

比如提供患者可帶走閱讀和保存的患者教育文件,

包括疾病知識的介紹和具體的治療指導;

給患者提供可查詢相關資料的網站信息;

給患者提供稍後如有問題可以諮詢和反饋的渠道,等等。

 

 

從患者角度,在可能的情況下

還是要盡量坦誠地回答醫生提出的問題,

不要隱瞞關鍵信息,

以免導致誤診、漏診的不良後果。

對於醫生給出的治療建議,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

沒有聽懂的關鍵信息請醫生再重複說清。

性命攸關啊,就不要靦腆了。

 

參考文獻

  1. Levy AG, Scherer AM, Zikmund-Fisher BJ, Larkin K, Barnes GD, Fagerlin A. Prevalenc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Nondisclosure of Medic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Clinicians. JAMA Netw Open. 2018;1(7):e185293.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8.5293

 

本文由 果殼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作者:mybabycoolzh

編輯:odette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供示意)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