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雙胞胎姊妹約好一起減肥,卻一個變瘦一個變胖...營養師:減肥重點不在節食、不在醫生,而是在...

書摘

書摘

  • 2020-02-20 14:47
  • 更新:2020-02-21 10:18

雙胞胎姊妹約好一起減肥,卻一個變瘦一個變胖...營養師:減肥重點不在節食、不在醫生,而是在...

 

美珠和美芳是我門診病人裡的同卵雙胞胎姊妹,

因此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兩人被醫師轉介來一起進行飲食和體重控制。

她們的身高分別是 157 公分和 160 公分,

差異並不大,但美珠矮 3 公分、體重 68 公斤、

身體質量指數是 27.6(肥胖),

美芳體重是 65 公斤、身體質量指數是 25.4(過重)。

 

她們有各自的家庭,

婚後十幾年來沒有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

中年之後孩子們都大了,

兩人才比較有空閒可以碰面,

連看門診姊妹倆都相約一起來,

這樣的感情實在很令人羨慕。

「營養師,我喝水都會胖啦,這是我們家的體質。」

「營養師,我吃這麼少為什麼還這麼胖,

是因為我有肥胖基因嗎?」

在諮詢的過程中,美珠很困惑地說。

 

這的確是很多病人會發出的疑問,

但在同卵雙胞胎身上更能夠解釋一些現象,

這到底是減肥失敗的藉口,

還是肥胖家族的原罪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為什麼西方人像巨人一樣高大?

先讓我們回想一下:

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中,

是不是會遇到全家都是大尺寸的同學朋友?

到美洲、澳洲這類標準西方飲食的國家,

是不是常看到全家都是巨人?

這幾年我帶孩子去美國和澳洲旅遊,

在遊樂園常常看到體型超過 200 磅

(約 90 公斤)的爸爸被卡在遊戲的座位中,

因為坐不下去或是扣不上安全帶而被迫離場,

只能無奈地走出柵欄外等待。

 

遊戲結束後看到胖爸爸與家人會面,

不意外也會看到同樣體型、

只是比他小兩號的太太和小孩,

勉強還能夠塞進雲霄飛車的座椅。

全家人都胖,是因為家人的飲食習慣類似?

還是基因遺傳所導致?

簡單來說,父母胖加上孩子胖,

遺傳應該脫不了干係,

但夫妻之間沒有血緣關係,

若夫妻都胖,主因就是飲食與生活習慣了。

飲食習慣影響健康和體型,

例如:家中掌廚的爸爸或媽媽手藝太好,

常常做滷三層肉、豬腳,炒蔬菜的肉片

都先過油保持口感滑嫩,

常使用油炸的烹調方式、常做炒飯、

炒麵或勾芡包住隱形油脂的食物、

常購買加工餃類..等,

這樣的飲食習慣當然可預期全家人的肥胖樣貌。

 

大份量餐點也是肥胖兇手

除了家庭的烹調方式,

我們在西方國家的遊樂園或餐廳中,

對於供應的食物也可以窺探一二,

像是以油炸為主的速食,熱狗、吉拿棒、

大份量的培根牛肉漢堡、擠滿鮮奶油的奶昔、

餐廳結帳櫃檯旁的薯片和巧克力棒、

買限量的玩偶造型杯子

就可以整天免費無限暢飲汽水飲料。

整個環境氛圍就是如此,

想要選擇相對健康的食物是困難的。

也因此帶孩子們出國旅遊,

我也都會盡量找尋有廚房可以烹調的住宿,

除了讓孩子們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型態,

也讓出門在外的飲食可以健康一些。

 

 

研究:父母教育程度和

孩子肥胖程度有關,

我們在探討某個健康議題

是「遺傳強勢」或是「環境強勢」的時候,

常常進行以雙胞胎為調查對象的世代研究。

舉例來說,在一個大型世代研究中

分析了 29 對雙胞胎的研究、

多國家、超過 14 萬位雙胞胎的分析,

探討他們的父母教育程度、

基因影響與肥胖的關係,

研究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孩子 4 歲之後的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有關,

這表示即便基因扮演重要的角色,

後天的環境、教育、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飲食、社交、生活型態)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基因的影響是複雜的,

基因是由 DNA 片段、與其合作或調控的蛋白質

或 RNA 共同協作,是有功能的單位。

單純的 DNA 序列並無法完全解釋複雜疾病狀態,

因此科學家轉而研究這些影響基因表現的相關因子,

稱為「表觀基因體學」或「附基因體學」。

 

從飲食的角度來看,

飲食中的營養素的確會影響基因的表現,

我們可想成「車子會跑」,但外掛一個渦輪,

車子的瞬間速度就可以快速提升。

與基因對比,車子的引擎是 DNA 的話,

外掛的渦輪就是飲食中好的營養素。

 

兩姊妹一起減肥,

卻一個變胖一個變瘦

 1 週之後美珠和美芳一起回診。

美芳很認真地進行飲食記錄,

還買了體重計,每天早晚測量,

也戒掉平日愛喝的珍珠奶茶,

果然少了 0.8 公斤。

美珠則因為暑假全家到南部旅遊 3 天,

體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增加了 1 公斤。

當然,身為營養師都很能理解病人的困難,

這對姊妹對於飲食介入的反應的確不太一樣。

第 1 週的回診,我鼓勵美芳增加運動項目,

並開始修正她的三餐攝食量和均衡度。

雖然美珠在旁邊猛點頭,

但我可以感覺她心不在焉。

本來美珠應該 1 週後再回診,

美芳可以 2 週後回診,

但考量姊妹倆的作息,

便讓她們一起 2 週後回診。

 

兩週後,美珠少了 0.5 公斤

兩週後,美珠一大早就先進診間量體重,

結果還不錯,比兩週前少了 0.5 公斤。

但是她依舊沒有修正飲食,

也沒有進行飲食紀錄,更別說運動了。

我有點納悶,就讓她去做了體組成分析,

報告結果出爐後,果然不出我所料,

美珠的水分分布呈現脫水狀態,

細胞內外的水分是不平衡的。

我拿報告給美珠看,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美珠才訕訕地說:

「我一大早跑去社區三溫暖蒸了半小時,

忍著沒喝水就跑來門診了。」

一切的現象都有了合理解釋,

我的懷疑果然是對的。

同卵雙胞胎好比同批出廠的汽車,

是否定期的保養、機油的品質、

車主的開車習慣等,

這些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到車子的整體性能,

也因此同樣年分的車型引擎、

一起出廠、同樣里程數,

但最後車子的性能好壞仍有所差異,

也影響車子在中古市場的行情。

飲食和生活習慣之於健康,

就如定期保養、不飆車、

不用劣質機油之於車子性能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也在其他文獻中發現,

父母早期的飲食與營養狀態

會影響精子與卵子細胞的基因表現,

而決定了後代的肥胖與罹病與否,

這些早在胚胎形成與著床之前就已經決定好了。

 

父母任一方不愛吃蔬菜水果

或是長期以高油脂的飲食型態為主,

容易導致孩子在成年後的慢性病與肥胖的發生。

當然我們無法乘坐時光機

去修正父母當時的飲食型態,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活在當下」,

給自己和孩子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

 

美珠和美芳後來怎麼了呢?

她們讓我理解,就算是同卵雙胞胎,

在經歷不同的人生後自會養成不同的人生觀,

在體重控制上也不免會相互較量,

我用了不方便同時看診的藉口,

讓她們兩位錯開門診週次,

讓她們用各自的步伐來面對自己。

是基因強勢或是環境強勢?

我認為真的是事在人為啊!

雖然天生的遺傳會影響我們的身形,

從雙胞胎的案例可以清楚知道

健康的生活是我們有意識的抉擇。

 

 

 

雙胞胎姊妹約好一起減肥,卻一個變瘦一個變胖...營養師:減肥重點不在節食、不在醫生,而是在...

 

本文 摘自:吃出影響力

出版社:商周出版

 

此文由 作者劉沁瑜 授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ㄆㄆ)

(圖/shutterstock,圖非當事人僅供參考)

 

書摘

書摘

各個出版社的書摘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