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受傷長輩總會在傷口上塗優碘後,
再塗上四環黴素、紅黴素等藥膏,
以預防細菌感染,
而現今傷口照護原則已經大不相同,
微笑今天與大家分享「如何照顧傷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謹慎使用「優碘」
受傷後最重要的是清潔傷口,
常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清洗乾淨。
醫學研究發現
任何消毒劑都有細胞毒性,
包括優碘溶液在內,
會傷害肉芽組織的生長;
以往傷口的清潔和消毒都是以優碘溶液為主,
現在則不建議用在傷口處理上,
尤其是慢性傷口,
例如糖尿病足、靜脈潰瘍、壓瘡等,
這類的傷口需要靠肉芽組織的生長來癒合,
更不建議使用優碘溶液消毒。
急性傷口,例如手術縫合的傷口、擦傷、刀傷等,
如果使用優碘溶液消毒,
須再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溶液洗乾淨。
所以微笑藥師建議,
若不是很髒是不需要用優碘消毒,
以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再包紮即可。
二、保持傷口濕潤,好更快
當傷口清洗乾淨後就要使用合適的敷料覆蓋,
以前的觀念是讓傷口保持乾燥,
但如此傷口也會比較疼痛,
被暴露在外的傷口更易感染。
目前最新的傷口護理的方式為濕潤療創,
讓乾淨的傷口保持適當的濕潤
以利組織的生長及傷口的癒合,
另外保持傷口濕潤的敷料也可以減少疤痕組織的增生。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新一代的敷料取代傳統的紗布,
不但可以提供一個適合傷口癒合的環境,
又可以增加舒適度,例如:
人工皮、泡棉、含銀海藻敷料、
不含銀的海藻敷料、 矽膠敷料等,
其中人工皮廣泛的被使用在傷口照顧上,
但若傷口的滲出液量多,
則可考慮改用吸收力較好的泡棉敷料,
避免過多的傷口滲液反而影響癒合。
三、別濫用抗生素藥膏
以前受傷時,
老一輩長者常會塗四環黴素或紅黴素藥膏,
以預防細菌感染,但這行為實則不好,
且又容易造成細菌的抗藥性,
微笑建議民眾,
除非感染已發生不然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
四、正確的傷口護理原則
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
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
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
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並清楚評估傷口性質。
若是乾淨的傷口,
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
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
若是較髒的傷口用 1% 水溶性的優碘
由內往外將優點擦拭乾淨,待 30 秒消毒,
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點擦拭乾淨。
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
請依專業人員指示,
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
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
若使為保持傷口濕潤及預防疤痕組織的生長,
使用人工皮為敷料時,
須將傷口清潔乾淨後
選擇比傷口大約 2-3 公分的人工皮覆蓋,
如果人工皮太小片滲液容易從周圍滲出,
當貼上人工皮後微壓迫一分鐘,
或輕壓到感覺手心熱熱的,以增加其粘貼固著性,
若怕人工皮脫落可在人工皮四周貼上紙膠。
人工皮不需每天更換,從外觀看,
當人工皮在傷口周圍呈現白色柔軟潮濕的現象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滲液被人工皮吸附造成,
當滲液擴散到人工皮的外圍、敷料捲起、
黏貼不住傷口,就要更換新的人工皮。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LULU)
(圖/shutterstock,圖非本人,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