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與人相處這件事,
很多時候都會被侷限在一個框架裡,
好像得依循大眾所認知的模式,
你才是一個社會化的人,
但這往往讓當代人們變得不快樂,
甚至迷失在「為了社交,而社交」,
忘記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讓自己快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達達令
為了迎合他人
我選擇和大家一樣
記得我以前剛進職場的時候,
參加面試被問到你有什麼興趣愛好嗎?
我看到身邊大部分的回答是,
有人喜歡看電影,
有人喜歡唱歌跳舞,
有人喜歡戶外運動,
也有人喜歡看書看漫畫,
那一刻我自己說不出個所以然出來,
就勉強說了個我喜歡做飯,
結果就被旁邊的人提醒了,
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回答呢?
你是要應徵企劃職缺的,
要把相關的特長寫上去,
這樣錄取機會比較高。
我接受了這個觀點,
於是把熱愛電影跟運動這兩項寫上去了。
後來我成為了一個面試官,
當我問起前來應徵的人有什麼興趣愛好,
那些能說出個一二三四的人,
我的好感度也會多一些,
因為我開始明白,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不管這個答案是多無聊
或者渺小或者多奇怪,
例如就有面試者跟我說過
喜歡看一本很冷門的書看很多年,
但是我覺得這也比你
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好得多。
但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
喜歡的事也不一樣
當然每個人的興趣好愛成程度也不一樣,
但是我覺得最後這些熱愛之事
帶給你的生活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
我有個前同事是個
愛唱歌也愛寫歌的女生,
每到週末或者是比較早下班的夜晚,
她總會扛著自己那一把吉他
到住家附近的商圈馬路旁,
唱自己寫的歌也唱流行歌曲,
偶爾有路人拿錢過來打賞她也會感激,
但是一夜沒有收穫她也樂得開心,
然後第二天會很高興的繼續來上班加班。
我在分享會上認識一個男生,
在大學裡是廣播電台的播音員,
大學畢業後他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上班,
他買了一套音響設備給自己,
夜裡下班的時候
就會替各種影集片段配音,
剪輯完了就上傳到網路上,
因為這樣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然後慢慢在一個配音論壇裡
成為一個活躍分子。
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他說他此生沒想過
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當成賺錢的本領來用,
但是他在這份樂趣之中
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並不是在於
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和認可,
他說這種成就感在於,
當我每天晚上回到家裡
走進那個小小的錄音棚,
把自己切換成那個要配音的角色,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
把很多人的人生都短暫的過了一遍,
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聽完這一段分享後,
我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些生活中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普通人,
每個人的背後
都可能藏著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自己,
這個自己不是為了取悅他人,
更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厲害,
這個自己只是純粹因為喜歡一件事情,
這種愛好會讓人置身其中,
情不自禁。
本文摘自《我們生來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作者:達達令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