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近年來,房價只有愈來愈高,絲毫不見下跌的趨勢,然而,許多人心中都有著一個買房的夢想,其中預售屋的「3 低」方案或許成為了我們的一絲希望,但付了頭期款後,所要背負的巨額債務你負擔的起嗎...
文 / Money錢
「3 低」預售案席捲市場,年輕人用小錢就能一圓成家夢,然而,對還款能力不足的人來說,有可能美夢變惡夢!如何避免成為「房奴」,買屋前務必精打細算!儘管房市歷經 3 年多的修正,許多小資族仍然對買房卻步,原因就在於,當前房價對一般受薪階級來說,依舊高不可攀。觀察近 2 年預售推案,「低自備、低首付、低月付」建案層出不窮,也成功吸引不少手頭資金有限的人進場購屋。
「3 低」付款方案為何如此風行?
樂居網創辦人李奕農分析,房市自 2015 年反轉向下後,購屋主力回歸自住買方,不少首購族雖有買房需求,卻受限於自備款門檻,不敢出手,建商為了吸納這些族群,便祭出低門檻還款方案。不過,看到「首付 10 萬」、「自備 68 萬元起」可別高興得太早,低首付、低自備,不代表繳的錢真的比較少。
別被低首付沖昏頭 自備款最少仍需 1 成
「這是一種先享樂、後痛苦的買房方式。」全國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張瀞勻表示,按照市場慣例,買預售屋時,訂簽(下訂、簽約)至少須付房屋總價的 5% ∼ 10%,開工前要再付 5%,剩餘款項扣除銀行貸款和尾款後,要在交屋前全部付清。建商壓低首付款或自備款,只代表簽約或交屋的門檻變低,但要繳的錢並沒有變少;而低月付也只是將攤還的期數拉長,總利息其實更高。
「不論首付是多少錢,自備款最低也要 1 成。」張瀞勻舉例,以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來說,2 房加車位產品總價大多超過千萬,即便首付只要 20、30 萬元,交屋前還是要繳足 100 ∼ 200 多萬元的自備款,對月薪不高又在外租屋的首購族來說,仍然吃力。假設自備款僅需 1 成,銀行核貸成數為 8 成,不足的 1 成款項從哪來?張瀞勻解釋,業界一般採用「公司貸」或信貸兩種方式,提供公司貸的建商大多財力雄厚,多為無息貸款,期限通常是 3 到 5 年,換句話說,建商賣房時僅收取 9 成款項,剩下的 1 成讓購屋人分期付款,按月償還。
至於信貸,李奕農指出,目前利率大多在 2.5% ∼ 3.5%,還款期限最長 7 年,大多為小型建商的搭配方案。李奕農也提醒,雖然無息公司貸是市場主流,但仍有少數公司貸會計息,而且利率和信貸相去不遠,購屋前一定要詢問清楚。
低自備暗藏 4 風險 還款壓力超乎想像
建商無息借錢給消費者買房,聽起來好像很划算?但其實仍存在以下 4 個風險:
- 購屋人因為低首付、低自備進場,買下超過負擔能力的房子,交屋後恐發生斷頭危機
- 未把裝潢費和家具、家電費用計算進去,手頭現金全部投入自備款,導致買房後可能需要再借錢週轉
- 前幾年若不使用寬限期,須同時繳交銀行房貸和建商公司貸,還款壓力大
- 人生突然有重大變化,如結婚生子、失業時,若無多餘資金,只能賣房變現
李奕農直言:「3 低還款是建商的銷售武器,消費者要不要買單,重點還是在衡量自身收入,評估風險。」假設房屋總價 1,350 萬元,自備 1 成,銀行貸款 8 成,利率 2%,還款期限 30 年;公司貸 1 成,無息,還款期限 3 年。若不使用寬限期,交屋後前 3 年每月須付 77,419元(銀貸本利和 39,919 元 + 公司貸本金 37,500 元),負擔相當重;若前 3 年使用寬限期,月付金則為銀貸利息 18,000 元 + 公司貸本金 37,500 元 = 55,500 元,對小資家庭來說,仍然偏高。
2 族群適合「3 低」方案
不過,李奕農也指出,有 2 種族群適合購買「3 低」建案:
- 收入高,但花錢也兇,存不了頭期款的人
- 收入穩定的公教人員,這類族群月薪雖然不見得高,但未來收入可以預期,還能談到較低的貸款利率,降低利息支出
此外,張瀞勻提醒,預售屋定型化契約通常不會寫明貸款方式和比例,消費者可要求加註公司貸的金額和利率,以免發生糾紛時無所依據。申貸前還要記得清查自己的欠款,包括信貸、學貸等,以防銀行核貸時扣除借款人名下貸款餘額,導致貸款金額不足。同時建議小資族平時紀律存款,維持良好信用,多看房,培養看屋眼光,才能伺機下手。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Yu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