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首圖來源 /shutterstock)
每月固定領息的理財商品人人愛,
但投資人在開心數著每月的利息收入時,
是否想過,若這筆錢現在還不會動用,
其實你有更好的方法讓它增值。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光聽銀行理專建議
不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上期談到有位朋友想存錢,
卻是先買配息型基金,
再以每月配息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
我告訴他,這不是好安排,
他說這是銀行理專建議的,
除了一點小小的不便,他覺得確實有存到錢。
他的做法是以一筆 60 萬元本金
先買年化配息率約 10%的高配息基金,
每月可分配到 5,000 元,
再以配息買一個不配息基金,
以定期定額方式操作,
定期定額買到的單位數逐月累積,
不會花掉,確實在存錢。
他的小小不便是,
由於配息基金是南非幣計價,
匯率會變動,每月配息常常不到 5,000 元,
要再補錢到銀行戶頭,才能順利扣款。
我幫他進一步檢視,
發現配息型基金是以手續費後收方式購買,
要鎖 4 年,定期定額手續費前收,
每筆 1.5%。
我的評論是,
配息基金屬高配息,
常會以本金充作配息的一部分,
會抵消淨值,損及一開始投入的本金。
既然目的是只存錢而不花,
就不能讓本金減損。
比較好的做法是,
一開始就買成長型基金,不月配,
讓淨值不斷增長。
例如,我最近幫另一位朋友留意的兩個基金,
一個自 2019 年初至 7 月 9日,
淨值增長 35.2%,
另一個增長 22.3%,
這才是錢滾錢,越存越多。
配息基金屬收入型基金
不適合用來存錢
接下來是對他講述「基金ABC」,
告訴他基金的兩個基本分類是
成長型基金和收入型基金,
各有不同用途。
成長型追求的是淨值不斷地增長,
收入型是讓投資人定期有收入可花用。
配息基金屬於收入型基金,不適合做為存錢用。
我曾是基金業者,因此很清楚,
重成長的偏股票型基金和重配息的偏債券型基金,
在操盤時選擇投資標的策略大不相同。
成長型基金顧名思義,
會選擇股價能持續攀高的成長型股票,
這類股票通常不分配股利,
公司獲利滾進營運資金,讓公司不斷成長,
像 Google、Facebook 等。
我曾提過的那檔能讓我的 1 千美元
變成 21,678 美元的「麥哲倫基金」,
就屬典型的成長型基金。
相對的,
收入型基金的投資組合
是以有較高配息收入的投資標的為主,
基金才有息可配。
講到這裡,
我們先談談基金的獲利來源,
同時也是配息來源。
第一種來源是基金所保留的現金利息收入。
基金必須在投資組合內保留一部分的現金,
以應投資人辦理基金贖回時可付現給投資人。
這部分現金通常是存放在銀行,
或以容易變現的短期票券
(商業本票、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持有,都有利息收入。
基金如持有債券,可取得債券利息;
另外,基金所投資的股票如果分配股利,
可取得股利收入;
基金買進股票日後賣出,若有差價獲利,
算是獲取「已實現資本利得」。
以上這些都屬基金的獲利,
按稅法規定必須分配給投資人,
否則基金會被扣稅。
所以在實務上,
所有基金都是會配息的。
通常股票型基金以每年配一次居多,
一般可選擇配至指定戶頭
或不領取滾進原基金「再投資」。
我的麥哲倫基金就是採再投資,
讓它發揮時間與複利的相乘效果。
買成長型基金
讓錢穩穩長大
收入型基金配息有半年配、
季配、月配等選擇,
月配型基金算是近年才風行起來的投資選擇。
為了吸引投資人投入月配型基金,
業者提供了方便投資人盤算的投資標的,
例如投資 100 萬元,每月可領取多少錢,
推出足夠吸引人的年化配息率的多種基金。
這其中,有穩健的 4%∼5%,
稍高的 7% ∼ 8%、10% 左右,
乃至於 18% 的高配息,
訴求都是每月配息金額相對固定,
方便客戶做規劃。
但是市場時時在變動,
基金持有的投資組合內的資產價值也會變動,
在市況不好時,淨值必定跟著下滑,
如果可做為配息的各種獲利或收入也不如預期,
又要維持穩定配息,就要動用基金淨值支應,
進一步再使淨值下滑。
這就是高配息基金往往淨值會明顯下滑的原因。
所以,朋友先買高配息基金,
以配息做定期定額,
並不是好的安排,
一方面原基金的淨值可能減損,
再方面定期定額所能存到的錢又「小而緩慢」,
很可能過了好一陣子加總起來還看不到錢長大,
甚至可能會縮水。
我勸他,最好調整為直接買成長型的股票基金,
放眼全球市場,可以選擇的基金很多,
不會用到的錢要增值,不是拿來配息。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43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更多配息基金觀點,好文推薦你>>
- 蕭碧燕:因為忽略這個關鍵因素!買南非幣計價基金、搶賺高配息的投資人 已被嚴重套牢!
- 配息率 7% 債券基金和 ETF,可能是引爆虧損的地雷 ? 因為買到的是「垃圾債」呀!
- 買高配息基金,賺的永遠是銀行?!善用這項策略才是不二法門!
- 殖利率達 5% ! 掌握封閉式基金這 4 大「健診關鍵」→ 精準挑中『領息的寶』
- 領了配息反賠老本?買高收益債基金 報酬竟少 0050近 500萬...效率理財王打造「3桶水退休金」
- 40歲才規劃退休太晚了!「目標日期基金」靠 3項自動機制,80歲還能有 4成現金在身上!
- 投資人請張大眼>>買 1檔基金竟要剝 6層皮!這些 隱藏成本 神不知鬼不覺 小口小口吃掉你的獲利..
- 一張圖 看懂 ENT、ETF等 4大類指數型商品!各別特性、風險、操作方法全都列,交易前請詳閱...
- 規劃保單當退休工具,她不工作也月入12萬.....實訪10位退休人士,這 6種工具學起來!
- 注意了!今年會有很多人跟你賣這3種基金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