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北部房價高不可攀,在普遍低薪的情形下,年輕人難以負荷,省吃儉用或善用理財工具下,好不容易存了筆錢,千萬別急著買房,45 歲就退休的知名外商 CEO 老黑給了 5 點建議,避免年輕人經歷他當年買房慘賠的經驗…
文 / 田臨斌(老黑)
台灣北部房價高不可攀,年輕人難以負擔
除了薪水凍漲、職場前景不佳外,現代臺灣 FIRE 族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高房價!(CM 編按:FIRE 全名為 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許多勵志書籍以「厭世 ××」、「×× 委屈」為題,反映的正是無論教育程度多高、工作能力多強,年輕人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很難不產生生不逢時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也是造成現今社會世代衝突的主因。
但關於這點,個人有些不同看法:其實說臺灣房價高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正確說法是臺北(包含新北)房價高,這點早已獲得國際認證,在全球主要城市「房價所得」比(不吃不喝 X 年可買房)排名中,臺北歷來名列前茅,有一年甚至在三百多個城市中排名僅次香港,高居世界第二(新北第三)。但事實是,出了臺北房價雖然仍不低,卻明顯合理許多,那為什麼大家,尤其沒房的年輕人,還要抱怨?原因很簡單,因為所有臺灣人,不管家鄉在哪,都以擁有一戶天龍國房產為奮鬥目標,就算不為自己,也為子女,這已是不成文的社會共識,做到,就算一腳跨入人生勝利組,做不到呢?當然就是勝利對面那組。
好不容易在北部買了房,卻容易慘賠失敗
我以前的想法也一樣,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臺北人,出社會收入一直在平均之上,對我來說,在老家置產應是天經地義之事,事實卻大大不然。我老家在大安區,上班地點在信義區世貿大樓,最熟悉的兩區房價都很高,記得有回路過辦公室附近一棟正在興建的住宅大樓,身旁同事說這裡一坪要價五十萬,我吐吐舌頭心想,那得要不吃不喝好幾年才買得起一間廁所,這輩子大概和這裡的房子無緣。那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當年我不到三十歲,如果說不在臺北買房是所謂的魯蛇,那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深魯蛇」。(這麼說不是要安慰年輕人,純粹只是陳述一個事實。)
我後來還是在臺北買房了,卻是一個完全失敗的經驗。之前提過,我為結婚跑去臺北近郊最便宜的汐止買了間預售屋,還沒蓋好就因故賠錢斷尾。如今回想或許也不算是件壞事,因為賺錢賠錢是一回事,提心吊膽住在可能鬆動的山坡邊,大概很難專注打拚事業。
十年多的時間,台北房價翻倍漲
再次動起在臺北買房念頭是四十歲從國外返臺,跟著仲介看了兩次房後,舌頭吐得比以前更長,之前那棟一坪五十萬的大樓,如今超過一百萬(現在大概兩百萬)。我當時財力比年輕時強得多,買便宜地段還可以,卻又覺得不值,尤其見識過不同國家的居住品質和房價後更是如此。記得當時丈母娘問我:連外商總經理都買不起臺北,誰買得起?我兩手一攤說:好問題!
說到外國,剛到澳洲時,公司指派房仲帶我看房,他開車路過某棟看起來很高級的大樓,我問他預算是否可以租這裡?他瞪著我說:你在開玩笑吧?原來那是政府蓋給低收入戶住的平價公寓,我最終住進一棟有前後花園的雙層別墅,別墅價值換算臺幣還比不上我之前和父母合住的國宅,當時受到的文化衝擊可想而知。
臺北高房價的成因是…
我知道這樣比較並不合理,澳洲地廣人稀,土地自然便宜,決定價格的因素終究還得回歸到供給和需求。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供需吧!紐約、倫敦這類國際大城的房價高,是因為有許多高薪工作在此,工作者來自世界各地,換句話說,房價是被全世界需求推高的,本地人經常買不起家鄉房子,上海流行一句話:「外國人住內環、外地人住中環、上海人住外環」,也是同樣道理。而那些有居住需求的工作者,一旦需求消失,例如退休,自然會搬離又貴,生活品質又不好的都會區。
臺北房價同樣是供需平衡的結果,但有兩個特色,一是收入;臺北收入全臺最高,但比國際大城差距不小,臺灣人不管求學或求職,「人往高處爬」的動力很強,但多數一路爬到臺北就像碰到天花板一樣不再往前。其二是居住品質,許多在國外避之唯恐不及的居住因素,如吵雜、塞車、物價、空氣、商業等,臺灣人不但能容忍接受,甚至能真心擁抱。認識這兩大特色就不難理解臺北高房價的成因:是被那二千三百萬既出不去又離不開、不一定有需求,卻一心想擁有的人,關起門炒出來的,特別吧!
買房前有 5 點要注意:
說了一堆,講回重點,FIRE 族要選擇居住地點,或買賣房產,我的建議如下:
- FIRE 前,選擇住在收入最高的地方。
- FIRE 後,選擇住在 CP 值(生活成本/品質)最高的地方。
- 不管 FIRE 前或後,不要靠買賣房產投資理財,因為風險太大。
- 不管工作在哪,儘早買自住房,退休的前提之一是有自住房。
- 不要自我設限,移動自己,人生可能無限。
我個人的經歷是,在臺北和海外工作賺錢,退休後選擇居住在臺北以外的地方。不代表我不喜歡臺北,那裡是故鄉,有家人親友、成長回憶,還有其他縣市比不上的藝文、娛樂、醫療資源,因此我幾乎每月到訪,也不排除哪天租屋 Long Stay 的可能,但即使如此,年輕時的想法到現在只是愈加堅定:這輩子不會在臺北買房!臺灣年輕人之所以感覺厭世、委屈,主要原因之一是還在玩上一代人玩的遊戲,這種遊戲的規則是贏家必須擁有天龍國房產!跳出這個思維,把規則改掉,重新審視人生清單,不管是想成為下個郭台銘或蔡依林都可以,但請把在臺北置產這條劃掉,現在,再看看,清單是否變得清爽許多?
更多房地產新知,好文推薦給你:
- 「先別賣!有出價更高的買家!」1個案例告訴你:房仲說有更好的買主,靠這招判斷 是真是假...
- 如何有效避開跌價風險的房子?小心!這 6 種面相的房屋 千萬不要碰!
- 購屋前 3點考量,別為買「夢想」耽誤人生計畫!試算:房貸拿去 租屋 和 投資,還能賺到 1200萬
- 你也是「脫北者」嗎?買房大哉問!揭密新北近捷運 新成屋 10 大熱議建案
- 房價居高不下,為兒置產有秘訣!選錯當心多扣 2 倍稅…
本文摘自《老黑的Fire生活實踐》,作者:田臨斌(老黑)、出版社:時報出版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An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