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一個大翻轉年,
年初受新冠肺炎衝擊,全球股市重挫,
年底許多股市卻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美股、台股、韓股、印股
已經領先突破歷史新高。
面對這樣出乎意料的行情,
許多投資人都不免擔心害怕,
究竟此時該進場還是退場呢?
與其猜測市場還不如訂好投資策略,
才能安心享受衝浪行情。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林奇芬
2020 市場多空紛雜
觀察過去一年股市表現,
仍以科技股表現最佳,
包括費半、那斯達克領先創了新高。
另外,深證股市、台股、韓股,
也都是受惠科技股,成為今年明星市場。
而表現最差的是受到景氣衝擊的市場,
包括原油、航空、金融業等,
另外,歐洲、新興市場也相對表現較弱。
2020年股市多空表現
表現最好 |
漲跌幅% |
表現最差 |
漲跌幅% |
費半指數 |
47.8 |
費城油業 |
-42.3 |
納斯達克指數 |
37.5 |
AMEX航空 |
-21.1 |
深證成指 |
31.5 |
香港紅籌 |
-19.1 |
費城金銀 |
30.5 |
西班牙 |
-13.7 |
NBI生技 |
22.5 |
英國 |
-12.6 |
資料來源:MoneyDJ/iQuote,統計至2020/12/9
2020 年的大反彈,
是「有基之彈」還是「無基之彈」?
進入 2021 年又將如何呢?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向來觀察。
一,2020 資金行情撐盤
從整體來看,2020 年股市走勢
有些類似 2009 年金融海嘯後一年,
主要是資金行情推升。
由於 2008 年底受到金融海嘯衝擊,
全球股市重挫。
之後在聯準會快速降息、
量化寬鬆政策下,
股市呈現大反彈走勢。
2009 年費半指數漲幅 69%、
那斯達克指數漲幅 43%、
道瓊指數漲幅有 18%。
若觀察台股走勢,
2009 年台股漲幅 78%,隔年漲幅 9%。
而在金融海嘯之後,
全球股市也開啟新一波多頭走勢,
並延續長達 11 年的多頭行情。
其中,除 2011 年、
2015 年有回檔修正之外,
大多數都維持緩步攀高走勢。
金融海嘯後五年股市表現
年度/股市漲跌幅%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費半 |
-48.0 |
69.6 |
14.4 |
-11.5 |
5.3 |
那斯達克 |
-40.5 |
43.8 |
16.9 |
-1.8 |
15.9 |
道瓊 |
-33.8 |
18.8 |
11.0 |
5.5 |
7.2 |
台股 |
-46.0 |
78.3 |
9.5 |
-21.1 |
8.8 |
資料來源:MoneyDJ/XQ全球贏家
二,2021 景氣復甦行情接棒
由於新冠肺炎疫苗已經陸續傳出好消息,
市場期待 2021 年可以迎接景氣復甦。
雖然疫苗數量與施打還需要一段時間,
上半年復甦速度較慢,下半年才能見成效。
不過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大,
整體需求萎縮導致基期低,相較之下,
2021 年上半年也可能因此迎來高成長。
整體而言,2021 年會是一個景氣復甦年,
有利於支撐股市上揚。
三,國際債務潛在風險
不可諱言,2020 年股債市大反彈,
除了各國央行降息、寬鬆政策之外,
還有各國政府推出龐大財政刺激方案。
2021 年主要風險是,
若缺少財政刺激方案,
是否讓經濟復甦力道大打折扣。
另外,為了支撐經濟,各國大量發債,
低利率環境各大企業也拼命發債,
造成全球債務攀高。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推估,
至 2020 年底全球債務規模
將達 277 兆美元高峰,
這也成為市場潛在風險。
回顧上次金融海嘯之後,
首先發生希臘債務違約風險,
之後又引發一連串歐豬五國債務危機,
讓市場經歷一段震盪期。
而未來債務也可能成為潛在市場風險,
需要多加留意。
市場震盪難免,
定時定額最好
由於各國經濟活動陸續恢復正軌,
景氣趨勢從衰退朝向復甦,
對股票市場是正面支撐。
不過短線股市漲幅較大,
難免有獲利出場賣壓,
因此未來市場波動大,
同時漲幅也可能不如今年。
如果投資人手上持有美股、台股基金,
且已經獲利豐厚,
建議可以先獲利出場一半,
但同時將資金轉為定時定額投資,
再分批進場。
投資方向可分散著墨
美股、台股、亞洲股市
或全球新興市場股票。
如此可部分落袋為安,
但又不錯失長線行情,
就不需要時時糾結要進場還是退場了。
更多投資要聞,你可以多了解:
- 跟著台積電一起賺!20檔受惠股,專家看好這 5檔:「便宜價」可買進
- 現在定期定額會太晚嗎?專家 30年投資經驗證實:不用 2年,報酬就會轉正了!
- 台股創新高!下一步如何佈局?除了台積電,你還有這 2 大選擇!調整風險,報酬更優!
- 從成立到首次配息!永續ETF值得「長期持有」?釐清 00850、00878 的差異,二選一挑它較好!
- 別只買 0056!不敗教主陳重銘:高股息+永續概念=優質ETF,值得抱緊,還省下健保補充費!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William)
(圖 / Shutterstock)
(本為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