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今年五月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升級三級警戒後影響了許多人的工作,面對這波疫情導致的失業、或減薪,除了政府的失業以及紓困補助之外,其他兩個方法也可以幫助你自立自強,度過這次難關!
文 / Money錢
維持穩定的收入來源,又能持續理財準備退休計劃,是每個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模式,如果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失業,可能會打亂執行計劃的步調,這時該怎麼做才能回復常軌呢?
薪水空窗期,如何擬訂計畫?
去(2020)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經濟、金融、民生等各方面都受到衝擊。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 2020 年 10月 人力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全台整體失業率達 3.8%,失業人數共計 45.5 萬人,較 9 月減少 3 千人或 0.66%。主計總處資料顯示,10 月份全台就業人數是 1,151 萬人,較 9 月增加 6 千人或 0.05%,從 6 月逐漸恢復經濟活動後,累計就業人數增加 4.8 萬人,但比 2020 年 1 月疫情初期少 2.6 萬人,減幅雖然縮小,不過還未完全恢復疫情發生前的景況。
出社會工作已達 20 年的小徐,雖然沒有直接受到這波疫情的影響,但是他看見身邊一些朋友屆臨退休卻遇到疫情打亂計劃,也有一些朋友因此失業,令他不禁思索,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就是已經擬定好退休存錢計劃,卻突然失業沒了收入,不僅無法固定儲蓄,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這時他該怎麼辦?根據過來人以及理財專家的建議,有 3 種做法可因應。
度過薪水空窗期的 3 個建議
做法1 申請失業補助,協助度過待業期
如果是因故非自願失業者,勞動部提供 3 種補助措施:
①失業給付、②職業訓練生活津貼、③提早就業獎勵津貼,協助符合請領條件的民眾在找工作期間,仍然有能力維持基本生活,同時持續原本的理財計劃,比如定期定額投資股票或基金。如果小徐因為公司裁員而失業,非自願性離職的他符合領取失業補助津貼條件,可以申請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兩者都是以失業前 6 個月勞保平均月投保薪資的 60% 發給,假設小徐失業前 6 個月薪資均為 40,000 元,按照薪資級距,勞保月投保薪資應為 40,100 元,因此他每月能領取 24,060 元的補助(40,100×60% = 24,060),可連續領取至少 6 個月(45 歲以上勞工可領 9 個月),但兩者只能擇一請領。
另外,如果小徐於領取失業給付期間找到新工作,也參加新公司就業保險滿 3 個月以上,就能申請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要是小徐還剩下 3 個月的失業給付尚未領取,當他就職新公司滿 3 個月後,就能領到 36,090 元(24,060 元× 3 個月× 0.5)的獎助津貼。
做法2 減少非必要開銷,盡早準備緊急預備金
除了申請失業補助,減少開銷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補助津貼或許能協助自己維持基本生活並持續理財計劃,但畢竟收入不如以前多,一定要把錢用在必要性的花費上。例如小徐過去每個月都會和朋友去唱 KTV 或是看電影,若他不幸突然沒了工作,這項娛樂開銷勢必要先捨棄,另外,三餐老是在外的他,也最好改為在家自己煮,不僅省錢也能顧到健康。錢到用時方恨少,因此上班族在有穩定收入時,記得先準備好足夠的緊急預備金,通常以半年生活費為基本額度,以應對無預警的職涯變動;要是沒有這筆存款,當遇到危機時,就要調整原有的開銷,捨去花費慾望以度過危機。
做法3 檢視投資效益,適時賣出持股
假使平常有在投資,可以趁這段期間檢視自己的投資效益,視情況賣股以應付現階段的生活所需。須留意的是,買賣股票都需要支付手續費,公定價為0.1425%,賣股票時則還會再付一筆證券交易稅,股票交易稅為 0.3%,ETF 交易稅則是 0.1%。以股票而言,投資專家建議,賣出的股價應超過原先的投資成本才有賺,也就是說,價差至少要超過買進股價的 0.6%(買、賣股票手續費加總)才算獲利,如果手邊有符合的標的,則可以考慮是否先賣出一部分當做生活應急費用。
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特別是在退休前遇到猝不及防的事件,打亂原有的儲蓄、退休計劃時,除了調整好身心狀態,持續尋找下一個機會,也可以運用上述的 3 種方法,重新規劃財務分配,以面對不同的理財階段做足準備。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突然被「失業」別慌張!一招續勞保 最有利,專家讓你「年資」不中斷!
- 就業保險有4項給付!失業原來有錢領?
- 失業給付 怎麼領?別忘了,非自願離職 還有這2種補助也能領!
- 窮人賣肝換薪水,有錢人轉賣商品賺價差... 你不知道的 2 個富人思維,不學起來 注定窮一輩子!
- 「主角雖不富有,但心靈富裕... 」這些勵志文章,都是有錢人寫的?覺得錢不重要的,醒醒吧!
本文由 Money 錢 160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非本人僅供示意/ 責任編輯: Ann;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