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25 歲,是多數人享受青春年華、恣意度日年紀,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買就買的新物品、三不五時的聚餐,就算花錢如流水也不在意,因為活在當下是比未雨綢繆更重要的事,然而李勛卻早在 25 歲以前就開始執行有紀律地存錢法,對他而言理財不是明天的事,而是每一個當下都會思考的事。
文 / 李勛
「如果現在你有 1 元,你會存多少?」這句話大概是我從有記憶以來,在理財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
如同「未雨綢繆」這句話是我媽媽的口頭禪,她總認為人生有太多無法預料與確信的事情,因此在我慢慢累積積蓄的同時,每當達成目標時,我總是第一時間跟她匯報。大一那年,我存了七萬塊。從那一年開始,我也不再向父母拿零用錢。我盡己所能地不想成為父母的負擔,因此很用力地存錢,而那些理想中的存錢金額目標,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點交代或只是一種認可,告訴自己終於成長了。
我身旁也不乏許多及時行樂的朋友,偶爾我也會很羨慕他們,但我真的做不到,就像鳥與魚互相渴望彼此的生活,卻誰也無法在對方的環境中存活。但我並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痛苦,有時羨慕僅僅是因為自己做不到罷了。因為要叫我花錢,我反而常常不知道錢要花去哪邊,最後又只能洄游到我的戶頭中。但我透過這些理念生活了那麼久,從來都沒有因為存錢而感到痛苦,反而都是雀躍而欣喜的。或許我現在還沒辦法真切地描繪理想生活的模樣,但我相信存下來的這些積蓄,會帶我走向更遙遠的地方。
適合理財新手的 631 法則
如果想要達成未來的理想生活,就要開始檢視自己「儲蓄及支出的比例分配」。
其實透過上一篇的個人財務試算表,就能更了解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及支出到底有沒有透支。而在個人財務試算表上,我也有把各筆規劃的比例詳盡列出來,這個比例也可以依照你的薪水去做變換。
如果你是理財新手,我會建議你優先使用 631 法則去做分配。簡單來說,631 法則就是:生活開銷 60%,這包含所有消費,舉凡是生活中要花到的錢,都包含在這 60% 裡。接下來,要規劃 30% 的儲蓄,如果儲蓄已經達到一定金額之後,你就可以從這個比例再去做細分。可能是 15% 用於儲蓄,另外的 15% 再拿去投資。最後的 10% 則是風險規劃,而風險規劃主要用於買保險。因為如果你生病或發生意外,有時候要花的錢可能會比儲蓄還要來得多,所以我會建議你每個月可以提撥 10% 來購買保險。但如果你才剛出社會,只有 60% 的消費比例對你來說已經有一點點吃緊的話,其實 10% 的風險規劃可以後續再做規劃。你可以先把 10% 分配到消費,或是分配到儲蓄裡面,也有可能調整成消費 65%,儲蓄 35%。
但是有一個重點要提醒,你的儲蓄比例千萬不要小於 30%,不然存錢速度就會變得非常緩慢,而且可能會很難存到錢。利用比例分配原則最好的原因就是,如果你薪水上漲了之後,每個月的儲蓄金額也會因薪水上升而跟著調高,你就不用再為該存多少不知所措,這個方式會提供給你一個準則。
可按自身狀況調整理財比例:631 → 433
現階段的我已經從 631 法則晉升到了 433 法則:40% 是投資,而 30% 則是儲蓄,接下來的 30% 才是消費。
在我接觸理財一段時間之後,除了物慾下降之外,每個月開銷其實並沒有用到 60% 那麼多,每個月 30% 的生活開銷對我來說算是非常足夠,甚至有時候還會有剩餘的錢,讓我繼續留到下至於在儲蓄的部分,因為我已經存到第一桶金,也將大多數的高活儲數位帳戶都存滿了。這時候我對於存錢就不需要再放太多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將收入的 40% 放在投資上。
但是有一點想要提醒大家,投資一定要利用閒錢,千萬不要因為一場虧損,而賠上你的整個人生,這樣反而本末倒置。你們也可以依照每個人生階段的不同需求,來規劃自己儲蓄及支出的比例。
賺多 ≠ 有錢
大多時候,因為我們沒先將薪水做妥善地分配,因此常常會聽到月薪很高的人卻沒有存款的事情。
這時,利用比例原則來分配自己的薪資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例原則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收入,不管你是高收入或是不穩定的收入,透過這些方式都可以讓你穩健地累積財富。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嫌理財「麻煩」,又怕退休沒錢花!那就用最「簡單」的 3 步驟,存下個月的存款吧!
- 昔為季光族 領完薪水窮 2 個月,莎莎:不能再這樣下去!為了擺脫 窮困窘境,她開始存錢投資...
- 一昧的節省,只會 讓存錢很痛苦!心理解讀師告訴你:定下儲蓄目標的「2 大心理好處」
- 太省錢,會對生活失去動力... 理財作家 艾爾文:用「523 收支分配法」讓你存錢的同時,也能玩樂!
- 錯誤的記帳,反而沒有理財效果?用「3 步驟」分類記帳,你會發現:原來錢都浪費在這裡!
本文摘自《 25歲存到100萬:學校沒教、掌握獨立理財思維的30堂課,讓人生更有選擇權!》,作者:李勛、出版社:三采
(圖:Shinli 臉書 / 責任編輯:Ann)